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40篇
  55篇
综合类   81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历来的养蜂书籍中均记载:世界上只有一种小蜜蜂(Apis florea),1982年5月作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采集到了另一种小蜜蜂的3群完整标本(包括蜂王,雄蜂,工蜂和巢脾),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吴燕如先生定名为黑色小蜜蜂  相似文献   
22.
小蜜蜂,又名小挂蜂、小草蜂、小蒿蜂。它的分布地区广,数量多,能为多种农作物和野生植物及一些药用植物传授花粉。其蜜味美,可做药用,是我省的宝贵资源之一。有关小蜜蜂的研究文献,迄今国内未见专题报道。为了探讨小蜜蜂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等,为今后驯化利用小蜜蜂提供科学依据,我所组织蜂类资源考察组,分赴大理、临沧、思茅等地州的八个县,对小蜜蜂进行野外考察,采回标本进行室内测定。计划将考察和测定结果予以分期报道,供进一步研究小蜜蜂参考。现将小蜜蜂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形态测定等三个部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前我国人工林不仅面积逐年增加、间伐任务量不断增长,而且北方部分落叶松人工林已进入第四次间伐期。因此,适时进行人工林的抚育间伐,不仅对提高林木质量、促进林木速生丰产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  相似文献   
24.
1.弯道占线事故多。2.雨夭直路翻车多。3.外地驾驶员肇事多。4.傍晚驾车事故多。5.机耕道上事故多。6.学令前儿童受害多.7.无牌证农用车事故多。8.实习驾驶员事故多。山区交通事故有“八多”@刘勤  相似文献   
25.
我们在进行云南中蜂资源考察过程中,为了对中蜂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与生产有关的几个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访问。现将结果总结报道,供有关同志志参考。一、群势云南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了各地中蜂维持正常生活的群势有所不同。一般规律是:随纬度北移和海拔增高,群势逐渐增大,分蜂性也就逐渐减弱。生活在低纬度和低海拔的滇南山地中蜂,分蜂性较强,最大群势只能维持6脾左右,一般群势3—5  相似文献   
26.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电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侧重就国产M_2L_2—950型电锯存在的自重大、效率低、立米耗电量多、安全性差等问题产生的原因,作了具体分析。并据此提出国产电锯提高过载能力、减轻重量、改善起动性能以及改进减速与锯木机构等措施。  相似文献   
27.
刘勤  陶微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876-10878,10881
为预防及控制农机安全事故,实现农机行业本质安全,针对农机行业特点,对农机安全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基于2007年-2011年全国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我国农机安全事故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机手的不安全行为是农机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致因,安全培训可以显著减少农机事故发生次数.基于模型分析结果及5省(直辖市)调研数据,从行为科学角度,提出一种以个人、群体、组织相结合的农机安全文化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8.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土地细碎化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细碎化现象是中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土地细碎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随着新时代带来的更多不同的挑战,中国土地细碎化状况也在不断加剧,主要有中国的基本国情制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继承制度的影响以及高土地流转成本抑制等原因。  相似文献   
29.
聚乙烯地膜降解过程与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聚乙烯地膜的降解过程及影响因素,从聚乙烯材料的分子结构与特性入手,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系统论述了聚乙烯分子的降解过程、产物、机理与作用因素。文章指出聚乙烯分子较高的结晶度与相对分子质量、较强的疏水性与分子间作用力是导致其难以降解的主要因素;其中,聚乙烯分子间共价键的氧化断裂是整个降解过程的限速反应。环境中较强的光能、热能、机械作用力等能够促进聚乙烯分子键的氧化断裂,使聚乙烯分子非结晶区及小型结晶区域解聚成亲水性低聚物或小分子,并最终在微生物作用下完全分解为CO_2、H_2O、CH_4、生物质等微生物代谢产物。深入系统开展聚乙烯分子降解机理的系统研究,不仅可以科学评价残留地膜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能够指导聚乙烯地膜配方改进,降低聚乙烯地膜残留污染。  相似文献   
30.
甘肃省中东部农户地膜应用及回收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甘肃省中东部地区农户地膜应用、回收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2019年3月26日—4月1日采用手机问卷方式,在甘肃中东部开展了地膜应用及回收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主要种植有玉米、小麦、蔬菜和马铃薯等作物覆膜面积占种植面积的73.2%;种植不同作物的调查农户中,99.3%玉米种植户采用覆膜技术,28.5%、77.1%、57.9%和52.1%种植户分别对小麦、蔬菜、马铃薯和其他作物采用覆膜技术;甘肃省中东部地区地膜回收方式主要为人工捡拾,占调查对象的89.3%;回收残膜的农户中47.7%的农户将残膜交给回收网点,28.3%在地头焚烧,13.8%将其堆放田间,7.9%进行填埋处理,还有2.2%采取其他方式处理;调查作物的地膜回收作业率均在80.0%以上,其中蔬菜高达99.3%;按照人工回收作业的地膜离田率为80%和90%分别估算,2018年甘肃省中东部地区地膜回收率达74.2%和83.5%,其中蔬菜上地膜回收情况最好,分别为79.4%和89.4%。目前甘肃省中东部地区地膜回收工作仍存在回收难度大、回收机械化强度不够、回收地膜处置不当,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地膜新国家标准宣传及执行力度,制定相关扶持和奖励机制,提高地膜回收的机械化程度,快速推动农膜回收及资源化利用工作,为合理应用地膜及农膜污染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此外,手机调查地膜应用及回收系统的启用,能快速有效地获得一手数据,为未来全面快速获取中国地膜应用回收的基础数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