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浮游动物中的大型蚤(Daphnia magna)为研究对象,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微生物的16S rDNA,探讨不同环境条件下浮游动物携带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螺旋藻和光合细菌喂养的大型蚤的群落多样性较低,而经过天然河水喂养的大型蚤微生物群落相应增加.附着于大型蚤的微生物优势种群包括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和芽孢杆菌纲(Bacilli).3-变形菌纲和γ-变形菌纲较稳定附着于大型蚤上,拟杆菌纲经过一段时间的河水喂养之后,种群优势消失,并出现了新的优势种:芽孢杆菌纲.  相似文献   
22.
大型溞-苦草配合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修复实践中两种以上生物联合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为浮游动物、沉水植物代表,建立溞-草配合处理系统,以苦草处理为对照组,富营养化水体为空白组,研究处理过程中水质指标、底泥指标、水草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溞-草系统水和底泥质量指标优于苦草组,水体总氮、总磷、氨氮最终去除率分别为87%、88%、96%,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0%、70%、86%;底泥总氮去除率39%,总磷去除率38%,27 d即水清见底,苦草生长率达740%。而对照组水体总氮、总磷、氨氮最终去除率分别为35%、33%、57%,最大去除率分别为35%、30%、57%,底泥总氮去除率40%,总磷去除率32%,48 d内未见底,苦草生长率为470%。因此,大型溞促进悬浮物沉降、有利于苦草生长以及稳定系统,溞-草系统配合处理富营养化水体能力大于单一的水草系统,溞-草系统能更快地提高水体透明度,苦草生长率更大,更易保持稳定,实验结果为指导生态修复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七彩神仙鱼人工繁殖主要水质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不同硬度、酸碱度的水质对七彩神仙鱼性腺发育、产卵、授精及哺育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七彩神仙鱼性腺发育、产卵、授精和分泌"乳汁”哺育幼苗的水质最佳硬度为2~3.5°DH,最佳pH值为5.5~6.5.雄鱼繁殖时对水质条件的敏感度比雌鱼繁殖时更高.水质硬度提高到5°DH以上或pH值提高到7.0以上时,雄鱼几乎失去了对鱼卵的授精能力,而雌鱼仍能正常产卵受精.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在不同水温(17、21、25、29、33℃)及不同变温幅度[(25±0)、(25±2)、(25±3)、(25±4)、(25±5)℃]下海膜的生长及光合色素、POD、SOD、MDA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海膜在17~29℃范围内都能生长,在25℃以及±2℃变温下有最大的日相对生长率。当温度高于29℃时,藻体变软颜色变淡,高于33℃藻体局部变白溃烂。(2)海膜在低于25℃条件下生长,其POD、SOD和MDA值变化不明显;而29℃时,海膜的POD、SOD和MDA值随时间升高很快,33℃时海膜的POD、SOD和MDA值先升高,从第5天开始下降,可能是由于藻体受到胁迫较严重,发白溃烂,细胞受损。(3)与25℃恒温相比,±4和±5℃变温幅度下海膜的POD、SOD和MDA值整体呈上升趋势,且±5℃﹥±4℃,±2、±3℃变温幅度下海膜的POD、SOD和MDA值变化幅度不大,(25±2)℃﹥(25±3)℃﹥25℃,说明海膜对小范围的温度波动有一定适应性,变温幅度越大,对海膜的胁迫越大。  相似文献   
25.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区的气候、环境条件和水体条件孕育了独特的鱼类资源。青海湖及其附属的河流、淡水湖泊水体中生长着6种鱼类:即青海湖裸鲤、甘子河裸鲤和4种高原鳅,其中:青海湖裸鲤是水生生物的主体。青海湖裸鲤体形大,肉质细嫩,  相似文献   
26.
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摄食器官与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太湖新银鱼 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的摄食器官进行了比较解剖和测量,提出了摄食器官的生长规律。同时探讨了两个银鱼品种的食性、摄食行为以及大银鱼食性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27.
以羽毛藻为研究材料,利用C02培养箱通入不同C02浓度的空气进行培养,探究在高浓度C02和高浓度硝氮条件下羽毛藻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C02或硝氮都能显著促进藻体的生长,高碳高氮下藻体的相对生长率比低碳低氮组高出63.77%.另外,高浓度C02会使藻体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下降,而使硝酸还原酶活性升高,其中明显的表现为高碳低氮组叶绿素a含量比低碳低氮组降低了39.01%,高碳高氮组比低碳高氮组降低了49.26%,相应类胡萝卜素高碳组分别降低了47.62%和43.24%,增加硝氮浓度能够提高藻体中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高浓度硝氮下,提高C02浓度能使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率显著升高.由此得知大气C02浓度升高或海水富营养化会促进羽毛藻的生长,并且这两个条件的改变会对羽毛藻在生化组成和营养盐吸收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池塘蓝藻水华的产生及对养殖的危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养殖池塘蓝藻水华产生的原因及对水产养殖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上海市金山区罗氏沼虾养殖环境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污染水平、来源和评估其食用健康风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环境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结果表明:养殖区内,大气干、湿沉降中多环芳烃总含量及沉降通量分别为5.52~9.45 μg/g、47.99~100.42 ng/L和3.75~6.42 μg/(m2·d)、83.32~174.36 ng/(m2·d),干沉降中以高环为主,湿沉降中以低环为主;水体中多环芳烃总含量为342.76~1 520.83 ng/L,以低环为主,对比国内其他养殖区,研究区水体多环芳烃污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与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分别为1 000.45~2 138.46 ng/g和1 763.70~3 656.97 ng/g,高环多环芳烃含量远高于低环,相比于其他养殖区处于较高水平;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中多环芳烃总含量分别为46.18~134.63 μg/g和26.13~145.39 μg/g,均以4环多环芳烃为主;罗氏沼虾在幼虾期、成长期、育成期体内多环芳烃平均总含量分别为63.09 ng/g、111.89 ng/g、148.77 ng/g,存在生物富集现象,虾肉中3、4环多环芳烃含量相对较高,相比于其他养殖区水产品,研究区罗氏沼虾体内多环芳烃处于较低水平。采用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污染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区大气沉降为多污染源并存,其中湿沉降中污染源主要为石油源;干沉降中污染源主要为煤炭、木材的燃烧源;水体主要污染源为石油源;土壤中主要为煤炭燃烧源;沉积物中污染源与土壤中类似,以煤炭燃烧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为主。食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罗氏沼虾终身致癌风险为1.89×10-8~1.37×10-6,在可接受范围内,正常食用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