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4篇
  201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农技服务》2019,(10):38-40
为土壤修复和治理提供理论支撑,阐述了土地工程中的替代性成土材料的选择原则及有机土体材料的来源,并展望土体材料在土地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为探明空心村废弃宅基地复垦过程中不同还田材料对夏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2016年在陕西省富平县中试基地开展了不同还田材料(熟化剂、粉煤灰和有机肥)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地整治完成后,混合施用粉煤灰(75 m3/hm~2)和有机肥(22.5 m3/hm~2)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夏玉米的株高、百粒重和产量;但如果仅施用粉煤灰(75 m3/hm~2)或者有机肥(22.5 m3/hm~2),则对夏玉米的生长状况无显著改善;而土壤熟化剂(硫酸亚铁)的单独施用与无培肥措施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其与粉煤灰或者有机肥的组合亦不能够提升夏玉米的产量。由此说明,在我国北方的山地丘陵区空心村,粉煤灰和有机肥的复合施用能够显著提升夏玉米的产量,对提升黄土丘陵地区废弃宅基地整治还田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中国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田防护林在农业生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于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效益、树种选择、结构配置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同时也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全国平原地区已基本建成农田防护林体系,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绿色生态屏障。2015年我国农田林网面积已达2065936.17 hm~2,农田林网化率达到78.1%。全国第一产粮大省河南,全省平原地区过去"十里不见树,百里不见林",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到2015年全省标准化农田防护林网面积达到241039.54 hm~2,农田林网化率达到88.46%,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但河南省农田防护林在树种选择、结构配置、经营管理、运作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研究就这些问题提出讨论,为农田防护林发挥更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农技服务》2019,(5):36-38
为石砾地利用客土法整治提供参考,采用一维垂直土柱试验,进行不同土壤容重影响客土耕作层水分入渗及渗漏试验,分析不同客土容重与水分累积入渗量、渗漏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与入渗时间、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关系,累积入渗量增量随入渗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小直至趋于稳定;渗漏量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关系。石砾地整治选用粉壤土时,土壤容重宜在1.3~1.5克/立方厘米。  相似文献   
25.
【目的】从微观层面研究不同治理措施整治前后盐碱土结构变化,土壤结构与土壤性质相互作用,微结构变化对土壤性质的改善作用。【方法】对渭南市富平县褚原村"对流弥散"和"覆沙改良"试验小区的原状土进行采集,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采取"改排为蓄"和"覆沙改良"法整治前后的盐碱土进行微观形貌观测和元素组成分析。【结果】整治前盐碱土板结较严重,孔隙结构差,经淡水洗盐并经合理蓄水处理后的盐碱土颗粒变小,结构上呈片层状,利于水盐向下运移并有利于阻止返盐,"覆沙改良"法随着覆沙厚度的增加(5~15 cm),非毛管孔隙增多,土壤孔隙结构逐渐改善。【结论】对比"改排为蓄"和"覆沙改良"法整治后盐碱土微结构,"覆沙改良"法使土壤结构发生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26.
通过应用AA3连续流动分析仪在线消解测定水中总磷实验,该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和定量限,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此外,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每小时测样量最高可达30个,大大解放了检测人员的人力,特别适合大批量样品检测。能够适用于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总磷检测。  相似文献   
27.
《农技服务》2019,(5):26-28
介绍了氮素对玉米生理特性、根系生长、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的影响,提出了玉米氮素施用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8.
《农技服务》2019,(9):91-93
探明甘肃省河西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状况,为其利用提供参考,基于河西地区的3个太阳辐射站1993~2013年的辐射资料及1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年尺度和月尺度日照资料,采用空间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太阳辐射、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敦煌、酒泉、民勤的年太阳总辐射为5 302~6 672兆焦/(平方米·年),属于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河西地区全年日照总时数在2 956~3 241小时,5~8月日照时数最多,12月至次年2月最少,季节变化与太阳总辐射相同,太阳能资源表现为自西北向东南逐级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个河西有4个站点的日照时数出现显著上升趋势,2个站点有显著下降趋势,其他站点变化趋势不显著。河西地区太阳辐射相对稳定,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29.
生物质炭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具有高度稳定性和较强的吸附性能,施入土壤后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生物固氮能力,还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农田土壤添加生物质炭会间接或直接对土壤氮素物质转化产生影响。本文从生物质炭的特性出发,概述了生物质炭的固氮机理、生物质炭的输入对农田N_2O排放以及氮素淋溶的影响,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0.
水汽稳定氢氧同位素作为水循环中的天然示踪剂,在土壤水、地下水、大气水汽及降水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水环境污染研究中也成为了一种良好的研究手段,尤其在示踪污染源、探寻地下水来源和径流途径、估测地下水年龄等方面具有准确的指示作用。围绕同位素技术在水环境科学方面的应用研究展开,重点介绍了液态水稳定氢氧同位素的观测分析方法,汇总了大气水汽氢氧同位素的不同收集方法之间的差异及其优缺点,明确了目前同位素技术在水循环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现状。为了能够使同位素技术最大化的实现科学价值,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补充完善采集样品的时空尺度,筛选典型样品代表,并着重于大气水汽循环的统一整体展开氢氧稳定同位素研究,获得整体循环过程中水汽同位素的运移规律和蒸散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