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目前,随着集约化养鸡业的迅猛发展,细菌性疾病作为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已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在鸡的细菌性疾病中,大肠杆菌病是危害最严重的细菌病之一。人们已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降低了这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但由于种  相似文献   
152.
犬传染性肝炎免疫预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犬传染性肝炎是由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蓝眼病。其主要病征是病犬的体温升高、厌食、沉郁、呕吐、腹水、消瘦、结膜黄染、小便深黄及饮欲升高等。一般发病率为40%~65%,死亡率为10%~40%。此病是犬科动物疾病中与犬瘟热及病毒性肠炎相并列的3种主要  相似文献   
153.
福建早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近年来完成的135个氮、磷、钾肥效试验结果,建立福建早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土壤对稻谷的平均贡献率为73.5%,施用氮、磷、钾平均增产18.1%、5.4%和8.6%,土壤贡献率和氮、磷、钾增产效果与肥力等级成正比。山区早稻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碱解氮212 mg/kg、Olsen-P26 mg/kg和速效钾116 mg/kg,沿海早稻则分别为碱解氮203 mg/kg、Olsen-P 22 mg/kg和速效钾104 mg/kg,明显低于山区稻田。早稻最高施肥量平均为N166 kg/hm2、P2O569 kg/hm2和K2O 113 kg/hm2,经济施肥量平均为N 134 kg/hm2、P2O535 kg/hm2和K2O 78kg/hm2,但不同生产区域和土壤肥力等级的氮、磷、钾推荐用量有一定差异。建立了土测值与氮、磷、钾推荐用量的回归方程式,从而达到因土施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4.
[目的]香蕉生长快,需要及时充足的水肥供应,特别是钾素的供应.研究滴灌条件下减量施钾对香蕉产量品质、钾肥利用率、钾素平衡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为制定适合香蕉生产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16-2018年,在福建漳州进行了为期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在施用等量氮磷肥的基础上,以不施钾肥(K0)和常规灌溉施钾14...  相似文献   
155.
福建结球甘蓝氮磷钾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59个氮磷钾肥效试验结果,研究了福建结球甘蓝氮磷钾施肥指标。结果表明,平衡施肥产量与空白区产量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土壤养分对结球甘蓝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51.0%,施用氮磷钾平均增产40.4%、11.6%和15.0%;土壤速效氮磷钾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碱解氮207 mg/kg、Olsen-P 71 mg/kg和速效钾157 mg/kg;平均经济施肥量为N 238 kg/hm2、P2O5 70 kg/hm2和K2O 192 kg/hm2,三要素比例为1∶0.29∶0.81;土壤有效氮磷钾测定值与推荐施肥量之间满足指数回归方程,根据土壤养分测定值可推算结球甘蓝推荐施肥量,起到因土施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6.
抗母源抗体干扰的病毒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许多传染病 ,幼畜从初乳或家禽从卵黄可获得特异性的抗体 ,这些母源抗体可以预防微生物的感染 ,但同时也干扰疫苗接种后主动免疫抗体的产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已出现了许多抗母源抗体干扰的疫苗 ,如痘病毒载体疫苗、以高分子微球作载体制备的口服疫苗、多肽 -免疫刺激复合物 ( ISCOM)疫苗、抗原抗体复合物疫苗、DNA疫苗等。文章着重对母源抗体的由来、免疫抑制原理、母源抗体干扰疫苗接种后主动免疫抗体产生免疫的理论与事实根据、早期抗母源抗体干扰的措施 ,以及作为具有抗母源抗体干扰作用疫苗的可行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几种改良剂及其复合对Cd污染菜园土上小油菜产量、镉吸收量、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处理SOD、POD和CAT含量最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0上升,Fm、Fv、Fv/Fm和Fv/Fo均下降,表明植株受到逆境胁迫,生物量显著下降,加入菌渣及复合剂后油菜的外部胁迫减小,生物量增加,高量菌渣处理比对照提高7.5倍,可能与菌渣中含有丰富的养分有关.油菜叶中Cd的含量以石灰处理最低,石灰与高量菌渣配施的处理Cd含量比对照降低81.9%,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油菜叶中Cd含量低于根中含量.  相似文献   
158.
提高三元肥效模型建模成功率的主成分回归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在施肥实践中存在大量非典型式,严重制约了肥效模型计量精确性和应用价值。为提高田间肥效试验建模成功率,本研究探讨肥效模型建模新方法。根据福建省早稻171个"3414"设计的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研究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多重共线性的危害和诊断方法以及主成分回归建模技术。结果表明,试验设计矩阵X的方阵(XTX)条件数和方差膨胀因子的诊断指标均显示,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且这种共线性主要是因模型设定本身造成的。多重共线性严重制约了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的有效性,OLS回归建模的三元典型肥效模型比例仅占试验总数的27.5%。主成分回归对设计矩阵提取互不相关的9个主成分,消除了多重共线性危害。采用前7个主成分回归建模,三元典型肥效模型比例提高至43.3%,为OLS法的1.6倍。尤其是主成分回归大幅度降低了模型系数符号不合理的非典型式,从OLS建模的14.6%下降至零;模型无最高产量点的非典型式比例从OLS建模的36.8%下降至21.1%。7个主成分回归建模利用了试验设计矩阵X99.9%以上的方差信息,其所得典型式与OLS法所得典型式在推荐施肥量和预测产量上几乎无差别。针对主成分回归是一种有偏估计,采用OLS法结合前7个主成分回归建模,三元典型肥效模型所占比例进一步提高至55.6%,为OLS法的2.0倍,结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OLS回归或者主成分回归。因此,主成分回归可消除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的多重共线性危害,OLS法结合前7个主成分回归建模是显著提高水稻氮磷钾三元典型肥效模型比例的最优建模策略。  相似文献   
159.
干湿交替灌溉对富硒土壤硒形态及水稻硒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然富硒土壤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轻干湿交替、重干湿交替、正常管理和淹水状态下的土壤硒形态及水稻硒积累。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以轻干湿交替处理最高,比淹水处理高22.17%,二者差异显著。所有处理水稻不同部位的含硒量均表现为根(0.411~0.695mg/kg)茎(0.214~0.378mg/kg)叶(0.187~0.327mg/kg)谷壳(0.156~0.235mg/kg)籽粒(0.132~0.185mg/kg)。籽粒含硒量和土壤可溶态硒含量以重干湿交替处理最高,淹水处理最低,其中二者含硒量差异也达显著水平。土壤有效硒含量与水稻根、茎叶、谷壳和籽粒中硒含量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0.939**,0.896**,0.793**,0.723*)。水稻根的硒吸收系数也以重干湿交替处理最高(0.438),淹水处理最低(0.259),表明干湿交替提高了水稻硒吸收能力。综合分析得出,干湿交替灌溉不但能提高水稻产量,还能提高稻米硒含量,且比正常管理节约用水,整体表现以轻干湿交替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0.
福建甘薯氮磷钾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近年来在甘薯主产区完成的118个氮磷钾肥效田间试验结果,建立甘薯氮磷钾施肥指标体系,包括甘薯施肥效应和土壤肥力分级、土壤速效氮磷钾丰缺指标、不同产量水平的氮磷钾最佳用量和比例、土测值与最佳施肥量关系式以及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等5个方面内容。结果表明,土壤对甘薯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62.5%,氮磷钾平均增产效果是N>K>P,均达显著水平;土壤碱解氮、Olsen-P和速效钾的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176 mg kg-1、17 mg kg-1和106 mg kg-1;平均经济施肥量是N165kg hm-2、P2O5 63 kg hm-2、K2O 204 kg hm-2,比例为1∶0.38∶1.24,但不同土壤肥力等级的推荐施肥量存在较大差异;土壤速效氮磷钾土测值与最佳施肥量之间满足指数模型,该式实现了根据土测值预测具体地块推荐施肥量的目的。研究结果为福建甘薯高效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