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8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春植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春植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效应,包括可协调温、光、水、肥、土、气的关系,可减少病虫发生,抑制杂草生长,提高花生的品质和产量,提早上市,达到增产增收,以期为春植花生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2.
介绍了超级杂交稻的生育特点,总结其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包括秧苗培育、抛栽、田间管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其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3.
[目的]为了优化饲用甜高粱留苗密度与播种行距的最适配置,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与软件IBM.SPSS.Statistics.v22的LSD法,对饲用甜高粱的密度与行距进行叶茎比、干鲜比与草产量的对比试验。[结果]密度与行距对饲用甜高粱的叶茎比、干鲜比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其草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了饲用甜高粱高产的密度与行距的最佳优化组合A2B4:留苗密度22.50万株/hm2与播种行距40 cm的处理组合。[结论]该研究为饲用甜高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4.
根据多年的试验数据,编制了饲用甜高粱种植技术规程。该规程规定了饲用甜高粱种植技术的适用范围、基本要求、播前准备、播种要求、田间管理和刈割收获等技术要求,可为河北省地区农牧民提供饲用甜高粱大田生产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5.
根据多年的试验总结,研究饲用谷子种子清选加工的技术要求、程序控制、种子检验、种子质量、工作记录(台账管理)等技术要求,明确了该技术规程的具体措施与技术指标,旨在提供饲草谷种清选加工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6.
根据多年的试验总结,研究饲用甜高粱种植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基本要求、播前准备、播种要求、田间管理、刈割收获、运输和贮藏以及台账管理等技术要求,明确了该技术规程的具体措施与技术指标,旨在提供无公害饲用甜高粱种植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7.
为研究不同播量与水肥(N、P、K)耦合效应对秋闲田饲用谷子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以冀谷18为材料,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水分、磷肥等对水分利用率有重要影响,其中水分对水分利用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氮肥、钾肥、播量等没有明显影响;播量与水肥耦合的显著项及其强弱顺序为:钾肥+播量>氮肥+磷肥>水分+磷肥>水分+播量>水分+钾肥,其它各项没明显影响。构建了数学模型Y=44.26-1.311x1-2.298x2-3.682x3-6.401x4-34.540x5+0.273x1x3+0.118x1x4+0.843x1x5-1.948x2x3+6.631x4x5,明确了以经济效益为考核指标的最优方案:土壤含水量保持10%、饲用谷子播量15 kg/hm2。该方案水分利用率为26.24 g/kg,干草产量折合13980.90 kg/hm2,经济效益为13830.90元/hm2,较产草量最高的优化组合增收3063.73元/hm2,增幅22.15%,较水分利用率最高的优化组合增收6215.15元/hm2,增幅44.94%,为秋闲田饲用谷子生产实践提了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8.
根据多年的试验总结,研究了谷田杂草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防治原则、防治对象,以及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明确了该技术规程的具体方法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