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0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646篇
林业   790篇
农学   775篇
基础科学   1406篇
  1708篇
综合类   7175篇
农作物   458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310篇
园艺   324篇
植物保护   674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337篇
  2014年   648篇
  2013年   655篇
  2012年   725篇
  2011年   727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664篇
  2008年   665篇
  2007年   546篇
  2006年   486篇
  2005年   590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367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313篇
  1996年   267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239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89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8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对于工程效益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工程使用年限,而且能够充分提高工程效益,这对于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2.
为研究采煤活动影响下农田塌陷水域有机氯农药(OCPs)的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使用GC-MS对淮南潘一矿的杨庄农田塌陷区水体和底泥中的OCPs特征污染物六六六(HCHs)及滴滴涕(DDTs)进行质量浓度测定,利用ArcGIS进行OCPs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并选择共识沉积物质量基准法(CB-SQGs)对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杨庄沉陷区溶解态ΣOCPs质量浓度范围为72.06~218.89 ng·L~(-1),均值为167.32 ng·L~(-1);悬浮态和沉积态ΣOCPs范围为199.35~405.04 ng·g~(-1)dw和24.34~1 247.32ng·g~(-1)dw,均值为277.07 ng·g~(-1)dw和238.78 ng·g~(-1)dw;悬浮态和沉积态OCPs质量浓度自上游向下游方向随水流呈削减趋势;杨庄塌陷水体中HCHs主要来自于林丹,DDTs主要来自于农业三氯杀螨醇;溶解态OCPs低于国家Ⅲ类水质标准限额,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悬浮态和沉积态OCPs处于中高生态风险水平,其中沉积态OCPs毒性发生率略低于悬浮态OCPs毒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3.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的影响,以国家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施氮磷肥(NP)、单施有机肥(M)、氮肥配施有机肥(NM)、磷肥配施有机肥(PM)、氮磷肥配施有机肥(NPM)8个处理,应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研究了30 a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肥较CK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磷含量;与CK相比,施用化肥处理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微生物量氮、磷含量显著提高;除NM处理外,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较CK处理均显著提高。长期单施化肥、有机肥和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的微生物量C∶N显著低于CK处理,等量施磷处理(P、NP、PM、NPM)的微生物量C∶P、N∶P均低于CK和其余施肥处理,而NM处理的微生物量C∶P、N∶P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全氮(F=13.9,P=0.002)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影响最大,解释了微生物量变化的5.3%,各理化性质的影响顺序为全氮全磷pH有机质;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磷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氮与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正相关。长期单施化肥使土壤酸碱度发生改变,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抑制作用。而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增强微生物对碳、氮、磷等元素的吸收利用,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4.
拓宽的农田作业道、新建的小桥、石砌的水库大坝……都是辉南县辉发城镇民主村今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的成果。民主村党支部书记闫景云喜滋滋地告诉笔者:“今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920万元实施惠民工程,没用村民掏一分钱,村里人都拍手称好,困扰着民主村十多年的老大难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145.
胡晨成  余洋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6):3780-3783,3787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比较水田和旱地地块的肥力差异,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式,以制定合理的耕地利用依据。结合研究区丘陵山地水田和旱地交错的分布特点,依据最小控制斑块面积确定评价单元数,重点分析了水田和旱地在实际耕作中的差异性,并结合操作实践合理分配水田和旱地在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表明,评价单元数的多少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比较明显,综合研究区耕地地力实际情况和节约计算耗时的实际,建议最小控制斑块面积在临界值(推荐值)的10%为佳;另外通过水旱分开评价和水旱统一评价两种评价模式的比较,发现水旱分开能使评价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情形,反映实际耕地地力状况,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46.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组选育的运旱20410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该品种属冬性、中早熟、优质、抗旱、高产。参加山西省南部早地区试及生产示范试验,年型气候为平偏旱和严重干旱及倒春寒年型,分别比对照晋麦47增产7%和6.9%,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品质分析达强筋小麦品种标准。适宜我国黄淮旱薄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7.
介绍了旱地甘蔗抗旱节水槽植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开沟做槽、种苗选择与处理、合理密植、盖膜与揭膜、查苗补苗、土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8.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贫水国,平均每人和每亩耕地占有水资源分别仅为世界的1/4和3/4,而北方缺水更为严重,例如,河北省人均水资源和亩均水资源仅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和1/9。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华北地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因此,农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谷子等抗旱作物的种植。  相似文献   
149.
玉米是谷实饲料的主体,是积石山县干旱山区牲畜的优良饲料。积石山县土壤主要为黑土类,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肥力较好,且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玉米种植面积逐年上升。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积石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示范、推广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棉花花生间作田中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对吡虫啉抗性的差异以及花生蚜对吡虫啉代谢抗性的机制,以科学有效防治这一类害虫,避免其对吡虫啉的抗性快速发展。【方法】采集山东巨野和临清2个地区的棉花花生间作农田中的棉蚜和花生蚜,对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种群和室内敏感品系进行了吡虫啉的室内毒力测定;使用增效剂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iethyl maleate, DEM)、胡椒基丁醚(Piperomyl butoxide, PBO)和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 TPP)3种增效剂进行了增效剂效果试验;并检测了2个地理种群和室内敏感品系花生蚜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和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3种解毒代谢酶的活性。【结果】临清和巨野2个地区的棉蚜对吡虫啉抗性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43.2倍和54.6倍;而花生蚜对吡虫啉则处于敏感或低水平抗性,2个种群抗性倍数分别为3.7倍和8.3倍。防治花生蚜的增效剂试验结果表明,巨野种群中,PBO、DEM对吡虫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达到3.63、1.95,而TPP不具有增效作用;在临清种群中,PBO对吡虫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比达到3.05,而DEM和TPP不具有增效作用。对花生蚜的代谢酶活力测定发现,巨野种群与敏感品系相比,CarE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而P450和GST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品系;临清种群与敏感品系相比,CarE和GST活性无显著性差异,而P450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品系。【结论】间作农田中2种蚜虫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差异较大,需要合理施药延缓抗药性的增强,同时推断P450和GST在花生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