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61篇
园艺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发展杂交水稻 保障粮食安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人口不断增加而耕地不断减少的状况,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唯一途径显然就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实践证明,利用水稻杂种优势是提高水稻单产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从杂交水稻研究的最新进展出发,论述了通过研究和推广超级杂交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2.
水稻籽粒性状是水稻产量构成的重要因子。反映籽粒形状的指标主要有粒长、粒宽、粒厚及长宽比,而尤以粒长最能反映籽粒形状,籽粒大小则多以千粒重计量。其中水稻粒长遗传复杂,研究结果因材料选择的不同而不同,选择籽粒粒形性状差异大的特殊材料进行研究,结论多趋向于质量性状控制,选择籽粒粒形性状差异小的材料进行研究,结论趋向于数量性状控制。关于粒宽的研究,多数研究结果表明,粒宽由多基因所控制,也有研究认为,个别品种的粒宽受单基因或主效基因所控制,显性方向因组合而不同,且存在细胞质效应。长宽比是决定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众多研究表明,谷粒长宽比在F2中基本上表现为正态分布。长宽比性状中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都很显著,以加性效应为主。关于粒厚遗传的研究结论相差不大,多数研究表明粒厚受多基因控制。大部分研究认为,粒重在F2代基本上呈正态分布,是由多基因加性效应所控制的数量性状。也有研究认为,粒重的遗传受许多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存在细胞质效应。在遗传环境中,一般认为粒重是受多基因的加性效应所控制。笔者认为,粒重的遗传不能简单的看作数量性状遗传,粒重的遗传研究结果与研究过程中选择材料的不同而不同。有些特殊材料的粒重遗传就表现为质量性状。随着水稻粒形研究的深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粒形各性状间的遗传关系。多数研究认为,粒长与长宽比、千粒重以及粒宽与粒厚、千粒重均呈正相关;粒宽与长宽比呈负相关,与粒厚呈正相关;粒厚与千粒重呈正相关。经过多年的遗传研究探索,水稻粒形遗传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在某些方面仍有待加强。在水稻粒形遗传中,需拓宽粒形研究面、加强粒形遗传机制研究和对特色资源粒形遗传及潜在价值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3.
新株型育种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译者注:2011年5月31日,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育种家弗克博士(Dr.Pamunder Virk)应邀到国家杂交水稻-f程技术研究中心作学术报告,题日是"新株型育种进展".为了让更多的研究人员了解水稻超高产育种在国际上的最新进展情况,兹根据其报告幻灯片内容(因未提供报告的文章)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34.
水稻实用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不育性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气候室的人控光温条件下 ,通过 1997~ 1999年 3年 2 2 .0~ 2 3 .0℃的低温处理 ,对水稻实用光温敏不育系培矮 64S进行育性稳定化研究。结果表明 :1)在人工气候室的低温条件下 ,采用“株系(再 )鉴定、(再 )筛选  单株”的方法 ,对稳定高世代光温敏不育系培矮 64S的不育性是可行的 ,并筛选出套袋自交结实率和花粉不育度两级水平均已稳定的 3个株系 9862 ,10 3 1和 10 3 2 ,而且其不育起点温度已降至 2 2 .5℃ ,比原始株系降低了近 1℃。 2 )现有高世代光温敏不育系培矮 64S仍然存在育性的不稳定性 ,表现在受低温影响后其后代不同株系间花粉不育度和套袋自交结实率存在明显差异 ,说明对现有高世代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提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5.
对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间杂交组合和优质高产杂交晚稻组合的选育,两系法杂交水稻应用技术体系和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6.
用温敏核不育水稻N8S作工具,选用长江流域早籼品种怀早4号、香2B和早优1号做材料,在兼顾综合性状的基础上,对温敏核不育水稻柱头外露率进行群体改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体改良方法对水稻柱头外露率的改良效果不同.二次随机多交的改良效果最好;一次随机多交后混合选择的效果次之;单纯混合选择的效果最差.柱头外露率、包颈率和闭颖率3个异交习性都较理想的单株的频率以2次随机多交群体最高;1次随机多交后的混合选择群体次之;单纯混合选择群体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