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7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52篇
  17篇
综合类   12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31.
5种榆属植物滞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榆的滞尘特性,选取黄榆和其他4种榆属植物进行初步比较。2014年7月份应用质量法对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进行测定,使用SAS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植物滞尘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黄榆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最强,大叶榆(Ulmus laevis)次之,垂榆(Ulmus pumila‘Pendula’)和榆(Ulmus pumila)稍弱,抗虫榆最弱;黄榆的树龄对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有显著影响,3年生以上的黄榆滞尘能力增速缓慢,随树龄的变化趋于稳定;5年生黄榆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随雨后时间变化较为明显,雨后7 d内滞尘量急速增加,10 d后趋于平缓,经过约25 mm降水的冲刷后,叶片重新开始滞尘。  相似文献   
132.
葡萄糖在甲酸体系中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考察了55、65和75℃、反应时间0~2h条件下葡萄糖在甲酸体系中的降解情况,在甲酸中仅少量降解,在盐酸、甲酸溶液中降解较为剧烈。通过GC-MS分析75℃、反应时间4h,葡萄糖在含不同盐酸质量分数的甲酸体系中的降解产物,结果表明,在88%甲酸溶液中的主要降解产物是1,3-二羟基-2-丙酮和羟基乙醛,其降解途径是C-4位上的羟基质子化形成碳正离子的重排反应。在4%、8%盐酸、甲酸溶液中的主要降解产物是5-羟甲基糠醛,其降解途径是C-2位上的羟基质子化形成碳正离子的重排反应。  相似文献   
133.
麦草纤维在甲酸体系中的水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麦草纤维在甲酸体系中的水解动力学;探讨甲酸体系中盐酸浓度、固液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麦草纤维水解的影响以及在该体系中葡萄糖的降解情况;分析在该体系中葡萄糖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葡萄糖的降解反应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相比是个快反应。麦草纤维素在φ=4%盐酸、甲酸体系中的水解速率60℃时为0.019 0 h-1,65℃时为0.032 5 h-1,70℃时为0.068 3 h-1,75℃时为0.093 1 h-1;葡萄糖的降解速率60℃时为0.028 5 h-1,65℃时为0.044 8 h-1,70℃时为0.109 8 h-1,75℃时为0.143 6 h-1。麦草纤维水解的Arrhenius方程指前因子为:9.12×1014h-1;葡萄糖降解的Arrhenius方程指前因子为:7.08×1015h-1。麦草纤维水解的表观活化能为106.35 kJ/mol;葡萄糖的降解表观活化能为111.00 kJ/mol。  相似文献   
134.
微晶纤维素在盐酸、甲酸体系中的水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晶纤维素在盐酸、甲酸体系(4%盐酸,甲酸78.22%,水17.78%)中的水解动力学,以及反应温度在55~75℃、反应时间0~9h对葡萄糖得率的影响,并探讨了葡萄糖在该水解体系中的降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的降解反应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相比是个快速反应。微晶纤维素在盐酸、甲酸体系中的水解速率表现在反应温度为55℃时,水解速率为6.34×10-3h-1;反应温度为65℃时,水解速率为2.94×10-2h-1;反应温度为75℃时,水解速率为6.84×10-2h-1。葡萄糖的降解速率表现为反应温度为55℃时,降解速率为0.01h-1;反应温度为65℃时,降解速率为0.14h-1;反应温度为75℃时,降解速率为0.34h-1。微晶纤维素水解的表观活化能为105.61kJ/mol,葡萄糖的降解表观活化能131.37kJ/mol。  相似文献   
135.
新型履带联合收割机双流传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传统履带式联合收割通常采用的转向离合器-制动器式转向机构存在的转向精度低、操作过程复杂、转向时内侧动力被切断等问题,进行了该双流传动系统设计.主要阐述了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即采用2套静液压传动装置配合一套机械综合传动系驱动行走机构,一套机械、静液压传动装置驱动收割机直线行驶,需要转向时另一套机械、静液压传动装置开始工作,2套静液压传动装置在差速变速箱内汇流共同作用于收割机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6.
双流传动履带车辆转向机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勇  李文哲 《农机化研究》2008,(3):235-237,240
转向机构是履带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性能是整车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转向机动性和生产效率.因此,对性能优良的双流传动转向机构的研究一直是车辆工程领域科研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详细介绍了各种双流传动转向机构的优缺点,分析了新型双流传动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双流传动履带车辆转向机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7.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复混肥 585、780、1 170 kg/hm2 在一次施肥和分次施肥处理下对华南 12 号木薯产量构成因素、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木薯种植中的最佳施肥方案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复混肥处理的化肥施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 52.71%、36.94%和 5.42%,但其株高、单薯长度、单薯粗、鲜薯重和地上部鲜重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木薯种植降低了土壤 pH、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提升了土壤速效磷含量,而施肥量 1 170 kg/hm2 的 T3、T6处理提升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但相对于对照,土壤肥力的变化则因施肥量和施肥次数而异,复混肥施用量为 585、780 kg/hm2 的处理,分次施用更有利于减缓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降低,而施肥量为 1 170 kg/hm2的处理分次施用仅有利于减缓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而不利于减缓土壤速效磷含量的降低。另外,所有复混肥处理均比对照具有更高的产投比,但经济效益最好的为 T1、T4 处理,其次为T2和T5处理。因此,从产量构成因素、土壤养分变化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T4为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38.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复混肥 585、780、1 170 kg/hm2 在一次施肥和分次施肥处理下对华南 12 号木薯产量构成因素、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木薯种植中的最佳施肥方案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复混肥处理的化肥施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 52.71%、36.94%和 5.42%,但其株高、单薯长度、单薯粗、鲜薯重和地上部鲜重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木薯种植降低了土壤 pH、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提升了土壤速效磷含量,而施肥量 1 170 kg/hm2 的 T3、T6处理提升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但相对于对照,土壤肥力的变化则因施肥量和施肥次数而异,复混肥施用量为 585、780 kg/hm2 的处理,分次施用更有利于减缓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降低,而施肥量为 1 170 kg/hm2的处理分次施用仅有利于减缓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而不利于减缓土壤速效磷含量的降低。另外,所有复混肥处理均比对照具有更高的产投比,但经济效益最好的为 T1、T4 处理,其次为 T2 和 T5 处理。因此,从产量构成因素、土壤养分变化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T4 为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39.
针对制钵浆液粘度低和吸附时间等参数不确定问题,以不同预处理玉米秸秆为原料提出负压吸附工艺制备育苗钵方法。探究四种预处理原料表观粘度与制钵可行性。结果表明,纯玉米秸秆浆液表观粘度最低,加入猪粪可提高原玉米秸秆浆液粘度;碱处理玉米秸秆浆液粘度最高,混入纯秸秆可降低浆液粘度,提高浆液均匀性;纯玉米秸秆浆液和混入猪粪玉米秸秆浆液可使育苗钵湿坯均匀度达80%,成型率100%,但无法脱模;碱处理秸秆浆液及混入纯秸秆后秸秆浆液均可成型,TS 1%~4%,吸附时间5~45 s,TS增大,吸附时间减小。该研究为制钵浆液制备、参数确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0.
杜仲种子无菌苗的获得及染色体加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杜仲种子试管苗萌发和无菌苗培育技术,以及种子染色体加倍技术,提出了以种子为材料通过试管萌发进行染色体加倍的技术方法:杜仲成熟种子剥去种皮,用清水反复冲洗,经500 mg.L-1的赤霉素浸泡24 h后,置于浓度为0.3%的秋水仙素中浸泡48 h,再于70%酒精消毒30 s,1 g.L-1HgCl2表面消毒12 min,无菌水冲洗3~4次,切去少许胚芽和胚根端胚乳后胚根向下接入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中培养。在组织培养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最高可达100%,且无菌苗生长良好;多倍体诱变率最高达到76.09%。本试验最终获得多倍体变异植株424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