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3篇
农学   18篇
  3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8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21.
大蒜具有消炎、降压、降血脂、抗衰老、防癌、治癌、抗病毒等多种功效.应用于饲料中主要用作杀菌剂、杀虫剂、解毒剂、调味剂、增产剂和品质改善剂,大蒜具有无污染、抗菌力强、安全性高、无耐药性、低残留、低成本等优点且不会对人和动物产生"三致现象",可替代抗生素,故被广泛应用于畜牧业[1].  相似文献   
122.
<正> 据资料报道,锌对鱼类的毒性在胚胎期最大,当鱼获得外源食物后,即由幼龄至成年逐渐减小。(Weatherley等1980和Spear1980评述)。这种关系是根据研究鲤科、小鲈科和幼龄期大麻哈鱼的结果得出的。但缺少有关中幼龄和早期成年大麻哈鱼急性锌中毒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3.
为解决育肥猪采食量和生产进入停滞期的难题,试验选取体重90 kg左右的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杂交阉割公猪3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添加0.4%丁酸钠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微胶囊包被剂的日粮,记录每组每日采食量。并在试验的第14天和第28天静脉采血,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在饲喂至第14天,试验组间接胆红素显著降低(P = 0.046),γ-谷氨酰转移酶有降低趋势(P = 0.099)|饲喂至第28天,试验组育肥猪增重提高11.51%,料肉比降低1.93%,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 = 0.009),谷丙转氨酶活性有降低趋势(P = 0.056)。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丁酸钠-DHA微胶囊包被制剂可提高生长后期育肥猪的采食量和日增重,改善血脂代谢,缓解后期生长速度放缓问题,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丁酸钠-DHA微胶囊包被剂|生产性能|经济效益|育肥猪  相似文献   
124.
肥大细胞在动物肠道黏膜免疫屏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黏膜屏障包括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等,后者主要由肠黏膜吸收上皮细胞和肠道相关淋巴组织构成。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杯状细胞、肥大细胞等。其中肥大细胞是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之一,其不仅在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且能通过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获得性免疫。笔者综述了肥大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肠道免疫屏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5.
本研究比较了单色光对肉鸡SCN和视顶盖SGC层神经元c-Fos表达的影响。以LED灯为单色光源,选用刚出壳的雄性AA肉鸡40羽,分别饲养在白光(400~700nm)、红光(660nm)、绿光(540nm)和蓝光(480nm)下14d,光照度为15lx。光照制度20h∶4h(L∶D)。结果显示,在SCN中,蓝光组c-Fos表达分别显著低于白光、红光和绿光组29.76%、17.88%和22.23%(P0.05),白光组与红、绿光组差异不显著(P0.05)。同样,在视顶盖SGC层中,蓝光组c-Fos表达也显著低于白光、红光和绿光组17.78%、21.75%和23.63%(P0.05),白光组与红、绿光组差异也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与红光和绿光相比,蓝光抑制视顶盖SGC层和SCN神经元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6.
单色光对肉雏鸡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色光对肉雏鸡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为阐明单色光影响肉雏鸡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LED(Light-emitting diodes)灯作为光源,选用刚出壳AA肉公雏120羽,随机分为4组,分别提供红(660 nm)、绿(560 nm)、蓝(480 nm)和白(400~700 nm)4种光源,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人工光照光强度均为15 lx,光照时间23 h,试验期7 d;分别于0、7 d时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利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黏膜结构变化、杯状细胞数量以及空肠肠腺上皮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7日龄时,绿光组各项检测指标比其它光色组明显增高,与红光组相比,绿光组能够促进雏鸡空肠肠腺上皮细胞的增殖(115.5%,P<0.05),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上皮的杯状细胞数量(分别为71.8%,35.8%和27.2%,P<0.05),增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分别为207.9,93.9和63.9 μm,P<0.05),黏膜厚度(分别为262.2,184.6和185.6 μm,P<0.05)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分别为18.9%,54.5%和77.8%,P<0.05)。【结论】在15 lx光强度下,肉鸡生长早期(0~7 d)选用绿光照明,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肉鸡小肠黏膜结构,提高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从而促进肉鸡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7.
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环境应激对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愈来愈严重,尤其是妊娠期母体应激,将诱发母体情绪紧张,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导致流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导致母体全身免疫和子宫局部淋巴细胞、NK细胞数量和活性失调,引起妊娠期母体免疫微环境紊乱,引发胚胎免疫排斥,影响胎儿发育、异常,甚至死亡。作者就应激对妊娠的影响及其作用通路,尤其是应激对妊娠期母体免疫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8.
肠道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是动物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是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吸收和屏障双层功能。肠道中微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根据其与宿主的关系,主要分为共生菌、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3类,在肠道屏障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IECs首先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对肠道微生物进行识别,区别自身与非自身,对自身物质(即共生菌)免疫耐受,对非自身物质(即病原菌)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IECs与肠道共生菌共同抵御肠道病原微生物,维持肠道健康,病原微生物侵入肠道,IECs主要通过胞外分泌物和细胞表面黏液层双重屏障发挥作用,其中胞外分泌物主要包括黏蛋白、抗菌分子和抗微生物免疫球蛋白。肠道共生菌可以通过竞争识别位点,分泌抗菌物质,增加黏液分泌,诱导IECs更新、增殖和修复等方式抵御病原微生物,维护正常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在IECs抵御肠道病原微生物入侵过程中,病原微生物通过自身运动、分泌毒素和酶等破坏肠上皮屏障,直接接触IECs,对其进行损伤。因此IECs和肠道菌群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作者就IECs和肠道微生物结构、功能的适应性变化作一综述,以期阐述肠道微生物-上皮细胞屏障互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