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槭叶草由野生变家植获得成功。槭叶草在黑土栽培的效果最好,沙壤土次之,黄土最差。槭叶草田间施肥对单株鲜物重量、芽体分化的质量有显著影响,其最佳模式为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萌芽期(5月初),将尿素和硫酸钾按2—3:1的比例进行混合,每延长米追施30—40g,加腐熟猪粪2~3kg;第2次在植株生长中期(7月下旬)追施三料复合肥40.50g。在大田栽培条件下,槭叶草适宜栽植密度为20cm×20cm,3年生亩产鲜品2946.81kg。槭叶草有效成分和营养成分以落叶后最高,家栽的质量高于野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2.
塔里木河下游不同沙化土地类型之间的动态变化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尉犁县沙化土地空间分布特征、不同沙化土地类型之间的变化规律、植被和植被盖度空间分布动态变化以及近年来上游输水情况及其对植被影响的研究分析认为,自然因素对沙化土地类型、植被盖度变化及空间分布在短时间内不产生明显作用;而人类经济活动的干扰,诸如流域地表水资源分配不均、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生态用水得不到保障和人为破坏地表植被是造成沙化土地类型变化和植被盖度变化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是导致该区域沙化土地类型和植被盖度好转的决定因素,垦荒是造成局部地表植被减少和土地沙化程度加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3.
毛乌素沙地南缘湿地/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获取毛乌素沙地南缘1999年和2004年湿地和沙化土地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数据,并对湿地和沙化土地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 a来研究区域湿地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并呈现增加态势,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北部呈条带状分布且总体上呈逆转趋势.湿地的增加和沙化土地逆转说明生态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4.
8年多时间,系统开展了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 var.cyclolepis)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评价与筛选及壮苗繁育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在分类地位与形态特征方面,进一步确定了江南油杉在我国油杉属中的分类地位及其识别的形态特征;明晰了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在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方面,确定了我国全分布区江南油杉种质资源数量及分布等情况,弄清了天然林群落植物组成、主要群落类型、集中分布区域和分布特点,掌握了天然林典型群落的植物组成、层次结构、物种多样性、群落径级和高度结构及群落更新情况;确定了人工林冠幅与胸径的相关关系及其目标径阶下的最适经营密度,并探索出了人工林生长与地形和气象因子及植物多样性与生境因子的关系;确定了广西范围内江南油杉天然林和人工林以材积最大收获量为目的的优树选择标准.在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方面,弄清了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及花粉活力与传粉过程;确定了花粉离体萌发最佳培养基组合和培养条件及花粉最佳贮藏温度和时间;确定了江南油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种源/家系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并具有较高遗传力;掌握了苗期根叶的物候期观测方法及其物候期变化规律,探明了苗期物候期内养分含量变化规律,获得了苗木培育精准施肥的基础数据;确定了江南油杉能适应重度干旱胁迫、总体耐盐性不强、苗木生长量随锰浓度降低而逐渐下降、能适应短时间高锰环境胁迫等特性;揭示了江南油杉种源苗期光合特征的差异性,福建种源为苗期光合特征表现最好的种源.在壮苗繁育体系构建方面,种群间种实性状有较高的稳定性,种子性状受地理环境因子的影响比球果大,海拔是主要影响因素;种源间种实各生物学参数差异显著,果径比可作为种子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千粒重是评价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种子萌发能力随种子来源地呈由西向东萌发能力逐渐增强的趋势;恒温比变温更适合种子萌发,模型预测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7.3℃;筛选出了较适宜种子萌发的光照、水分和基质条件,以切根为主的控根组合及显著促进根系生长的菌剂;确定了适宜苗木生长的肥料类型和配比,轻基质中复配功能菌显著提高苗木存活率和生长量;系统总结了营养杯实生苗培育技术,制定并发布了广西地方标准《江南油杉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25.
通过小区对比与大田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将西藏目前生产上主要的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山南河谷农区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各品种在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山油2号、山油4号、藏油5号、大地95和京华165在山南河谷农区具有较好的产量表现,适宜在山南河谷农区种植,且大地95作为引进优质油菜代表,对提升我区油菜品质有积极作用。年河18号作为早熟甘蓝型品种建议向更高海拔区开展小面积引种试验,并结合综合表现替代当地白菜型农家品种。  相似文献   
126.
127.
本研究以2019年辽宁省铁岭县蔡牛镇玉米间隔耕作秸秆条带还田增密集成技术示范区和普通农户种植区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个区域玉米的光温资源利用率、光能利用率和热量利用效率,并从叶片和冠层尺度净光合速率、光合生产能力与光合参数、地上生物量累积等角度分析了集成技术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玉米间隔耕作秸秆条带还田增密集成技术与农户技术相比,光温资源利用率、光能利用率和热量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8.6、0.25个百分点和19.4%。示范区各层叶片光合生产能力和光合作用参数均显著高于农户技术;吐丝期至籽粒形成期示范区冠层日净同化量累积较农户技术高35.5%;开花吐丝期前后示范技术地上生物量累积显著高出农户技术19.4%,利于籽粒形成,提高株籽粒数和产量。因此,玉米间隔耕作秸秆条带还田增密集成技术冠层结构设计合理,叶片和冠层尺度光合能力均优于传统农户技术,产量关键期(开花吐丝期前后)地上生物量累积速度快,是一种能有效提高玉米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28.
129.
以2019—2020年山南试验点区域试验数据,观察并分析14个西藏选育的青稞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利用比较各品种(系)在生育期、综合农艺性状、产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苏拉青3472产量表现较好,GH88009表现最差.2018青35、2018青36表现紫壳紫粒、千粒重高、抗倒,14-3492表现粒大、千粒重高、抗倒、分蘖能力强,可将以上3个品种(系)作为亲本资源进一步利用;GH88009在山南浪卡子高海拔试验点表现为抗倒、抗旱抗寒、耐贫瘠、产量高、早熟等特点,建议在高海拔地区开展小面积引种试验,并结合其表现逐步替代当地农家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