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2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462篇
林业   395篇
农学   645篇
基础科学   92篇
  245篇
综合类   4307篇
农作物   581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1276篇
园艺   1119篇
植物保护   1354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82篇
  2022年   383篇
  2021年   358篇
  2020年   369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457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574篇
  2011年   537篇
  2010年   515篇
  2009年   537篇
  2008年   494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11.
谷子弯孢病菌(Cochliobolus lunatus)引起的谷子叶斑病是谷子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候选基因法和RACE技术克隆了谷子弯孢病菌中的1个Ga基因,命名为Clga-1,在GeneBank登陆号为HQ699081.Clga-1基因开放阅读框为l 062 bp,编码353个氨基酸多...  相似文献   
112.
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丰收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因病虫危害玉米常年损失在6~10%,严重的甚至能达到50%以上。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迁,栽培模式的变革和品种的更换,一些次要病虫害又上升为主要病害,如玉米粗缩病、二点委夜蛾、弯孢霉叶斑病等新的病虫害不断发生,给玉米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防治玉米病虫害已成为保证玉米可持续增产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3.
随着探索提高植物整体光合能力相关研究的不断开展,麦类作物穗部器官等植物非叶绿色器官光合潜力挖掘逐渐得到关注。本研究在成都平原秋播美达、贝勒、莫尼卡、摄政王、泰克和甜燕60等6个品种燕麦,设置遮穗、去颖2个试验处理,比较分析了各品种间穗部特征、穗部光合贡献率、颖片光合贡献率和茎光合物质转移率等差异。结果表明,燕麦穗部器官光合贡献率为28.56%~49.05%,其中甜燕60最高;6个品种燕麦的颖片光合贡献率为11.03%~36.88%,茎光合物质转移率为6.65%~35.81%。燕麦穗部器官对籽实增重表现了较高的光合贡献,当燕麦穗部器官光合受到限制时,燕麦单粒种子重和单穗种子数显著降低,尤其是影响双粒小穗数。  相似文献   
114.
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与植物互作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梨形孢是一种植物根部内生真菌。该文综述了印度梨形孢的生物学特征、与植物的互作以及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逆境胁迫忍耐性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15.
葡萄叶斑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葡萄产量的病害。为了明确引起刺葡萄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筛选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从福建农林大学实践教学基地采集刺葡萄‘高山二号’10片典型叶斑病病叶片,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rDNA-ITS(ITS)、β-tubulin和EF-1α序列分析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棒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防治药剂筛选的结果显示,不同的防治药剂对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不同,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和25%嘧菌酯悬乳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_(50)分别为0.119 mg/L和0.178 mg/L;其次为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其EC_(50)为1.766 mg/L;抑制效果最差的药剂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仅表现出轻微的抑制作用。防治棒状拟盘多毛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佳药剂是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和25%嘧菌酯悬乳剂,可作为备选药剂进行田间刺葡萄叶斑病防控试验。  相似文献   
116.
引进国外优质、高产的饲用燕麦品种是促进我国草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但在使用进口饲用燕麦品种进行大规模商业化连作种植的地区,由禾谷炭疽菌引致的炭疽病呈爆发流行特点。为筛选抗病能力较强的饲用燕麦品种,明确炭疽病造成的危害,本研究选择我国广泛推广种植的15个进口饲用燕麦品种,采用反应型法、病情指数法和聚类分析法评价了其田间抗性,测定了不同发病程度下科纳品种的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分析了对草产量和饲用价值造成的损失。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鉴定出相同的4个抗病品种,分别为太阳神、爱沃、领袖和蒙特;其余品种黑玫克、大富翁、莫妮卡、摄政王、海威、三星、牧乐思和魅力为低感材料,燕王和梦龙为感病材料,科纳为高感材料;科纳品种饲用燕麦病株的叶片干重、茎秆干重、穗干重和株高均随发病程度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草产量损失率(y)为7.5%~28.1%,与病情指数中值(x)的回归方程为y=0.3023x+1.6822(R2=0.9837, P<0.05);与健康植株相比,中度发病植株的粗蛋白、总氨基酸、粗灰分和磷含量分别降低了7.2%、26.5%、9.0%和12.8%(P<0.05),...  相似文献   
117.
棘孢木霉(GX004)菌株是一株分离于土壤中的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株。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在田间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菌株基本生物学特性、拮抗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FOC4)效果及其固体发酵条件的探索。本试验采用了室内菌丝生长、产孢量测定法、平板对峙法、对扣培养法、不同浓度木霉孢子培养基研究了棘孢木霉(GX004)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对FOC4的生防效果,利用水稻和菜籽饼作为固体发酵基质,探究在单因素不同条件下对其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pH及光照条件均对该菌的菌丝和产孢量产生影响显著,在培养温度为28℃时产孢量最大,平均产孢对数值约为9.20;在pH5~6比较适合生长,在pH=6时平均产孢对数值约为9.07;光照条件能够促进菌株的生长和产孢,在全光照条件下平均产孢对数约为9.17;在平板中GX004通过空间营养竞争等作用对FOC4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抑制率达85.2%;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FOC4生长抑制率为39.5%;当木霉孢子浓度为1.65×(102、103、104、105)个/ml时,不同孢子浓度木霉孢子培养基对其平均抑菌率分别为74.0%、76.9%、82.7%、85.6%,当木霉孢子液的浓度为1.65×106个/ml时FOC4几乎无法生长。在实验室条件下,水稻秸秆与菜籽饼按质量比1∶ 1配比,经过121℃灭菌 30 min,接种量8%~12%接种,调节水分使初始含水量达到 70%,在培养箱28℃下培养5天,在此条件下产孢量可达2.0×109个/g以上。  相似文献   
118.
为明确黑土条件下燕麦的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设3因素、4水平,共14个处理,对燕麦产量、肥料互作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做出肥料拟合方程,为实时实地施肥提供初步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肥料三要素中对产量贡献最大的是N,其次为P、K,在一定施肥量内,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肥料反应方程和互作效应综合分析,N、P、K施用量分别为82.3、57.0、30.5kg/hm2时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9.
本研究将嗜热革节孢GH45家族内切葡聚糖酶EGⅠ中的底物结合位点精氨酸Arg7进行饱和突变,测定其性质、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以期分析精氨酸Arg7的功能。结果表明,与原酶相比,突变酶R7A的K_m有所下降,R7P的k_(cat)显著性提高,但突变酶的k_(cat)/K_m均显著性降低。原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突变酶R7C、R7P和R7V的则为40℃,其余突变酶的均为50℃。原酶于70℃下处理2 h具有61%的活性,相同处理条件下,突变酶R7F、R7H仍具有70%以上的活性,说明其热稳定性明显提高,R7A仅有20%的活性,剩余突变酶均有40%左右的活性。原酶的反应最适pH值为5. 0,而突变酶R7C的为6. 0,剩余突变酶的均为5. 0。本试验探究了精氨酸Arg7饱和突变后嗜热革节孢GH45家族内切葡聚糖酶的性质变化,可为GH45家族进一步的分子改造和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
为筛选西瓜枯萎病拮抗菌株并探究其抑菌特性,以齐齐哈尔市青昕蔬菜基地根际土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到1株能高效抑制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Fon)的拮抗菌株,通过形态特征、16S rDNA、gyrAgyrB序列分析鉴定其菌种;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株对西瓜枯萎病的抑制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拮抗菌株不同生长时期的无菌发酵滤液及其不同贮存条件下的抑菌能力;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并分析无菌发酵滤液对Fon孢子形态和膜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拮抗菌株WD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能有效抑制西瓜枯萎病的发生,抑制率达到57.57%,其无菌发酵滤液在衰亡期有较高的抑菌能力,对Fon菌丝生长抑制率为54.32%;无菌发酵滤液对温度、pH具有较高的耐受性,30 ℃、pH 7时抑菌活性最强,抑菌率可达58.36%;在4 ℃贮存至少45 d,且紫外光照120 min内对其抑菌活性没有影响;Fon孢子暴露在WD无菌发酵滤液下,孢子表面皱缩凹陷,膜完整性被破坏。综上所述,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WD是1株高效的拮抗菌株,为西瓜枯萎病生防菌剂的研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