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林业   40篇
农学   5篇
  5篇
综合类   58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1.
油松幼龄人工林土壤质量对间伐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18 a生初植密度为3 130株/hm2的油松人工林进行了35.7%,49.2%和64.2%共3种不同强度间伐及无间伐对照共4个处理.3 a后,对上述4个密度林分内0-20 cm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18 a生油松林进行间伐可以提高林内土壤质量.随着间伐强度增大,林内土壤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明显升高,土壤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以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强.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上述指标影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可以作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随着保留密度降低,林内土壤质量综合评分依次为:-1.061,0.032,0.347和0.682.其中,保留密度为1 075株/hm2的油松幼龄林土壤综合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究不同子叶切除强度和苗圃施肥对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效果的影响,为丰富苗木质量调控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3种子叶切除强度(E1/3、E1/2、E2/3)和不切除对照(E0)设置,同时2种苗圃施肥处理(N0、N100),施入相同量的磷钾肥和微量肥料,调查分析生长季末栓皮栎苗高、地径和生物量以及造林1年后苗木形态、养分积累和光合特性。【结果】苗圃不施肥条件下,子叶切除处理均降低造林苗木生物量、养分含量和光合特性。苗圃施肥条件下,E1/3、E1/2处理苗木造林1年后主根生物量较对照(E0)分别增加21.9%、31.7%,侧根生物量分别增加41.4%、45.2%;E1/3、E1/2处理还提高造林苗木根系养分含量和光合特性,促进苗木对光能的利用与碳同化;E1/2处理对单株生物量和养分含量也有显著促进,对光合特性的促进效果比E1/3更佳;而E2/3处理苗木造林后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苗圃施肥并未起到缓解作用,表明子叶自身养分对于苗木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苗圃施肥效果有赖于子叶养分丢失程度。从苗圃和造林2个阶段评价子叶切除效应更为可靠;在子叶切除对造林苗木生长的影响评价过程中,苗木光合特性和生物量、养分含量同等反映苗木生长状况,是评价子叶切除效应的有效、便捷指标。【结论】适度切除子叶结合苗圃施肥有利于提高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效果,切除1/2子叶结合苗圃施肥(每株100 mg N)培育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3.
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年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中山,以21、29、36年的油松林为对象,采用时序研究法从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酶角度进行多因子综合比较,分析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 21、29、36年土壤质量综合得分分别为0.579、-0.456和-0.123,29年油松土壤质量最差;2) 29年油松土壤质量表现为物理性质的下降,36年土壤质量的下降则主要体现为土壤养分特别是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的锐减;3) 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首先取决于林龄,其次是林分密度;4) 21、29和36年油松林龄内的土壤质量变异系数分别为0.192、-1.361和-2.407,林龄较大林分的土壤质量对密度较为敏感,36年油松间伐的强度可适量小些;5) 土壤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有机质和速效钾可以作为油松林地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4.
摘要:进行单季晚稻甬优12以水稻有机液肥作基肥的试验。结果表明,以一定量的水稻有机液肥作基肥,与不施基肥相比,可增加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与常规基肥施用法相比,产量相仿。  相似文献   
115.
森林土壤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酶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中最为活跃的生物活性物质,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在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综述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林分类型、大气氮沉降等的关系。土壤酶活性的研究是不断完善与改进的, 在土壤酶的特异性、土壤酶的种类、全球变化下土壤酶的活性以及土壤酶活性的长期定位研究等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6.
关于加强森林培育学理论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对森林需求的增加, 加强森林培育学理论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但是如何通过开展理论研究, 以便最终形成能够有效指导森林培育技术的理论体系, 目前尚缺乏广泛讨论和研究。为此, 文中提出以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为指导, 从森林系统的起源、立地条件与森林生长的相互作用关系、森林系统的功能及其实现基础、森林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森林培育技术对森林最终目标的影响等方面开展研究。随着研究在深度和广度的展开, 森林培育学的理论体系定会逐渐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7.
氮肥对蓝莓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提高蓝莓果实的产量与品质,采用大田法开展不同氮用量对5年生北高丛蓝莓‘蓝丰’品种的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不同氮用量处理为:不施氮0(CK) g/株、(N1)10 g/株、(N2)20 g/株、(N3)30 g/株。结果表明:N1的单株产量高出CK3.5%,N2、N3则比CK低;总酚、花青素在N2时最高,分别为1.51、3.38 mg/(g?FW),分别高出CK7.09%、19%,而处理N3则低于CK;葡萄糖、果糖、可溶性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总之,施用N肥对蓝莓产量及果实品质均呈显著性影响,对叶片含氮量影响不显著。一定范围内,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8.
造林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系统方法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常规造林规划设计在体现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合作、农民意愿以及灵活性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以系统方法论为基础,借用综合集成法、参与式林业规划法、复杂系统学习与适应法等,建立包括时间维、方法维、知识维的体现系统思想的造林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的三维结构图;以造林工程时间进程为主线,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各学科、各部门、各行业知识通过系统方法与造林工程进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高造林质量和发挥系统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蔗糖转化酶作为植物蔗糖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毛白杨碱性/中性转化酶基因PtoNIN1进行同源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分析和遗传转化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揭示毛白杨蔗糖代谢调控过程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毛果杨同源基因PtrNIN1对毛白杨碱性/中性转化酶成员PtoNIN1进行同源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不同组织部位(根、茎、叶和成熟叶)和不同发育时期下雌雄花芽中PtoNIN1的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同时构建过表达载体,并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开展遗传转化研究。【结果】PtoNIN1的编码区长度为2 073 bp,共编码69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77.80 kDa,含有糖苷酶超家族100(glycosyl-hydrolase-100 superfamily)的特征结构域,类属于线粒体型的转化酶成员,在根、茎、叶以及成熟叶和雌雄花芽中均具有明显表达,且随着雌雄花芽的发育呈现先下降后保持稳定的表达趋势。拟南芥遗传转化研究表明:PtoNIN1的过表达显著增加了转基因植株莲座叶、茎及角果的鲜质量,提高了茎及角果中蔗糖的含...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究短日照与灌溉处理对华北落叶松苗木生物量和碳分配以及夏季造林成活率的影响,为完善苗木质量调控理论和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自然光照(ND)和10 h短日照(SD)2种光照处理,在7月初将苗木从温室移至户外大棚下进行为期3周的处理,即3种灌溉处理(育苗基质含水量分别降至饱和含水量的40%、60%、80%后再次灌溉至饱和),然后于7月23日进行夏季造林,调查苗木出圃时的形态与生理特征,以及造林2年后苗木田间成活率。【结果】自然光照下苗木的顶芽形成率为26%,短日照处理下可达66%,短日照处理显著促进了华北落叶松苗木的顶芽形成率;短日照处理略促进根系淀粉的贮藏(P=0.068); 40%灌溉处理显著促进苗木生物量向根系分配(P<0.001)。自然光照下,夏季造林当年生长季末成活率达82%,短日照处理下为92%。这表明10 h短日照处理提高了苗木顶芽形成率与根系淀粉浓度,提高了其抗机械破坏能力。综合来看,短日照处理结合40%或60%灌溉处理在造林第2年底保存率最高(达60%以上)。【结论】夏季7月初,采用3周10 h短日照处理结合饱和含水量40%~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