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65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精粗比全混合颗粒饲粮对母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氮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影响,以确定母羊饲粮适宜精粗比[或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30只体况良好、8月龄、体重相近的杂交母羊(萨福克羊×阿勒泰羊)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只羊,分别饲喂6种不同精粗比(85∶15、70∶30、55∶45、40∶60、25∶75、10∶90)的全混合颗粒饲粮。预试期10 d,消化代谢试验18 d,呼吸测热试验2 d。结果表明:1)全混合颗粒饲粮精粗比对母羊干物质(DM)、有机物(OM)和NDF表观消化率均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0.01),DM和OM表观消化率随精粗比的上升而升高,精粗比为55∶45的饲粮NDF表观消化率最高,与精粗比为85∶15和70∶30的饲粮差异不显著(P>0.05)。2)消化氮随着精粗比的上升而升高,过高或过低精粗比均不利于氮的沉积,精粗比为55∶45时,母羊对氮的利用效率最高。3)消化能、代谢能、总能消化率和总能代谢率均随着精粗比的上升而出现极显著的升高(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母羊对精粗比为70∶30和55∶45(NDF水平分别为37.78%和45.80%)的全混合颗粒饲粮消化吸收较好。  相似文献   
112.
运用问卷调查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青河县农民化肥施用量对农民纯收入和地理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民年施肥量平均为650.68kg/hm2,从1995年至2010年年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虽然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提高了农民纯收入,但是也降低了天然有机肥的施用,并且对土壤、水体、空气等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3.
[目的]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牛羊体表蜱携带斑点热群(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立克次体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从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n=344)、温宿县(n=93)、沙雅县(n=98)、乌什县(n=39)随机采集牛羊体表蜱574只,以立克次体外膜蛋白B基因(ompB)和细胞表面抗原1基因(sca1)为靶基因,运用PCR方法检测立克次体携带情况,确定所属的SFGR基因型。选择2个基因的强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将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登录的相关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比较4个县(市)蜱的立克次体感染率差异。[结果]对牛羊体表蜱携带的立克次体进行检测,发现存在3种SFGR基因型,分别为暂定巴布瑞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isa barbariae)、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isa sibirica)、马赛立克次体(Rickettisa massiliae)。蜱样本中立克次体的总体阳性率为15.16%(87/574),温宿县的立克次体阳性率最高,为23.66%(22/93)。在检出的3...  相似文献   
114.
为筛选出适宜在新疆北疆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丹草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了3个冀草系列高丹草品种(冀草5号、冀草2号、冀草8号)的株高、干鲜比、草产量等指标,并利用灰色关联法进行了生产性能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根据3个品种在北疆地区的生育期可将冀草5号、冀草2号、冀草8号分别划分为早、中、晚熟品种。冀草5号的株高最高,为325.30 cm,冀草2号的草产量最高,其鲜草产量为127 556.19 kg/hm2,干草产草量可达30 613.49 kg/hm2。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结果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冀草2号>冀草5号>冀草8号。说明冀草2号高丹草更适宜在新疆北疆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5.
新疆野生植物资源--芦苇多用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芦苇是广布世界的水生植物,中国有卡开芦苇(南方大苇)等芦苇8种。新疆芦苇主要是普通芦苇,在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过程中,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即水生芦苇(水芦或大芦苇)、盐化草甸芦苇(盐芦或小芦苇)、沙丘芦苇(沙芦或中芦苇)、水生向陆生的过渡芦(过渡芦或中芦苇)等.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生态价值.干旱区的新疆芦苇资源丰富,在有水处生长着繁茂的株高3~5m的大芦苇,无水或地下水位一般为2~5m的较高处生长有株高1~2.5m的过渡芦,甚至在沙丘上亦有株高1.5~2m的沙芦生长,即使盐渍化极为严重、地表盐积壳厚达1~5cm的地方,除偶有耐盐碱的柽柳生长外,茫茫盐碱滩生长最多的是成片株高0.2~1m的盐芦.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使这一资源多用化,既能带动新疆的经济腾飞,促进畜牧业发展,又能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新的思路,更有利于生态脆弱的新疆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16.
<正>杏是我国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都有栽培。新疆杏树分布广,山地、平原、丘陵、沙荒、旱地及盐碱地都能生长、结果。杏树成熟期较早,寿命长。哈密市伊吾县苇子峡乡和伊州区西山乡塔拉提村生长有300多年古野杏树几百棵,且年年结果。  相似文献   
117.
选取城郊梭梭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采集梭梭茎枝、根、凋落物及根际土壤样品,通过测定(Cd、Hg、Pb、Zn、Mn、Ni、As、Cu、Cr)9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初步分析,量化梭梭各器官修复潜力,并根据生物量方程估算梭梭单位面积及单位空间重金属累积量,进而评价梭梭对各元素富集效能。结果表明,9种元素均低于土壤风险筛选值,除Mn、Ni、Pb含量低于新疆土壤环境背景值外,其余元素均不同程度超出背景值,其中Hg元素是背景值的4倍,表明研究区土壤产生不同程度重金属累计现象,Mn、Cr、As、Hg、Cd污染可能不同程度受燃煤、金属冶炼等因素影响,Pb、Ni可能来源于交通污染源以及成土母质双重影响,Cu可能与区域垃圾、秸秆焚烧有关。梭梭各器官表现出对Mn、Cd、Hg良好的富集能力,对Ni、Zn、Cr、Cu具备一定的修复潜力,对Pb、As表现出低修复潜力;单株梭梭对重金属元素累计总量大小顺序为Mn>Zn>Cr>Cu>Ni>Pb>Cd>As>Hg,地上部分对各重金属元素累积量均明显大于地下部分。梭梭对重金属污染治理具备较强的修复潜...  相似文献   
118.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毒害草的蔓延威胁着生态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是新疆伊犁地区危害最为严重的毒害草之一。为了实现天然草原异质背景下快速、精准、自动检测毒害草的目标,以白喉乌头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航拍正射影像构建白喉乌头数据集。基于Faster-RCNN和SSD算法,采用ResNet50和ResNet101两种深度的主干网络提取特征,对比不同方法的检测精度。结果表明:通过对比测试集的检测精度Faster-RCNN_ResNet50的mAP (平均精确度)值最高,达到64.74%,而SSD_ResNet50的mAP最低,仅为48.70%,Faster-RCNN_ResNet101的mAP值为63.37%,而SSD_ResNet101的为52.55%。本研究对从航拍正射影像中检测白喉乌头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9.
为探究天山北坡谢家沟区域草地利用模式对草地植被多样性和凋落物分解(土壤碳输入)的影响,本研究以天山北坡中段乌鲁木齐县谢家沟的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以放牧(载畜量2.8羊单位/hm2)和刈割为试验处理,采用样方法和凋落物原位分解法对放牧、刈割草地的植被α多样性、凋落物分解动态进行测定,同时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土壤表面和10 cm温度、土壤水分、容重、辐照度等环境因子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放牧降低了草地植被的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同时其植被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一性指数显著低于刈割草地(P<0.05);地上凋落物分解速率显著高于地下凋落物(根系)(P<0.05);放牧显著降低了地上、地下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同时相较于刈割处理,放牧降低了土壤水分,增加了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和辐照度(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水分是该区域限制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天山北坡谢家沟区域刈割利用维持了草地植被多样性,同时其凋落物分解碳输入也没有受到抑制,而放牧利用使得草地植被多样性下降,抑制了作为碳输入的凋落物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20.
为了获得牛自噬相关基因10(ATG10)蛋白,试验参照GenBank中牛ATG10基因设计引物,PCR扩增ATG10基因,与pET-N-His-TEV载体连接,测序鉴定正确后用IPTG诱导ATG10蛋白表达,利用Ni-TED琼脂糖树脂进行蛋白纯化,Western-blot鉴定ATG10蛋白表达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对ATG10蛋白进行分析,获得其相应的理化性质及参数。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ATG10基因序列长度约为705 bp,测序鉴定正确后得到pET-N-His-TEV-ATG10原核表达载体,IPTG成功诱导表达了ATG10蛋白,分子量为28 ku; ATG10蛋白与兔抗ATG10抗体特异性结合;ATG10蛋白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含38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无跨膜区及信号肽的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比44.44%,与ATG5、ATG12、ATG16L1、ATG3等多个自噬相关蛋白相互作用。说明试验成功构建出pET-N-His-TEV-ATG10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ATG10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