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9篇
基础科学   3篇
  44篇
综合类   9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锡林河流域羊草群落春季CO2排放日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温带草原的羊草群落CO2排放进行了昼夜观测。结果表明,CO2排放通量日变化与气温和地表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475和0.7604,而与5cm和10cm地温相关性较小,说明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气温和地表温度是影响羊草群落CO2排放的关键性因子。研究还发现,羊草群落排放的CO2的近80%来自土壤呼吸、根呼吸和凋落物分解,并且春季露水对羊草草原CO2排放通量日变化特征影响显著,特别是日出前后露水的大量形成,使上午7—8时出现一次CO2排放峰值,而后CO2排放通量变化趋于与气温一致。  相似文献   
103.
良好的生态、发达的产业、循环的经济在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小康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亿万人民"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保障。而对于通三省而拱京畿的山区林业大县——平泉来说,"中国梦"是热爱生态、自觉植绿的"文明梦",是阻止沙源、保养水源的"生态梦",是增加资源、拓展财源的"小康梦",是低碳循环、永续利用的"发展梦"。  相似文献   
104.
可溶性碳组分是土壤有机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作为土壤碳周转初期变化的敏感指标,其含量受到凋落叶等植物残体输入、森林类型及季节性水热变化的共同调节。采用土壤原位培养法,以亚热带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人工林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对象,分析生长季内土壤可溶性碳(DOC)与热水溶性碳(HWSC)含量动态变化及其对凋落叶输入的响应趋势。结果表明,凋落叶输入、森林类型和培养月份均极显著影响土壤可溶性碳组分含量(p<0.001)。杉木人工林土壤DOC与HWSC含量整体较高,分别高出米槠人工林15.09%和13.06%,但后者的土壤可溶性有机质芳香化程度更高。经过1个生长季的培养,2种人工林土壤DOC与HWSC含量均明显增加。凋落叶增加生长季米槠人工林土壤DOC与HWSC的含量,但对杉木人工林的影响具有季节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DOC与HWSC含量更高,但凋落叶输入促进米槠人工林DOC与HWSC含量,更易于随淋溶过程流失。  相似文献   
105.
土壤碳排放量测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呼吸作为碳的主要输出途径和CO2的重要源(汇),对于它进行精确、系统的测定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探讨的LI-8100自动土壤CO2流量系统测定土壤碳排放量技术,对于研究森林土壤、农田土壤和草地土壤碳循环问题,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以桂林岩溶土壤为例,通过长期监测岩溶土壤及植被有机碳的δ13C值,研究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季节性变化特征,为我国南方岩溶地区碳循环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3个试验点,定期采集土壤及优势种植被黄荆和檵木样品,测定有机碳含量和δ13C值。【结果】土壤有机碳的δ13C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范围在-27.50‰~-17.92‰;优势种黄荆和檵木其各部位有机质的平均δ13C值范围为-28.23‰~-25.15‰,而土壤中有机碳的δ13C值范围为-22.32‰~-19.00‰;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表现为洼地灌木丛>坡地灌木丛>洼地灌草丛,且都为表层土(0~5 cm)>深层土(10~20 cm)。【结论】土壤有机碳的δ13C值变幅较大,但坡地灌木丛、洼地灌木丛和洼地灌草丛三者的变化规律并不一致;总体上土壤δ13C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表明土壤有机碳的δ13C值明显高于当地植被有机碳的δ13C值。  相似文献   
107.
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森林生物量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森林碳库的分布规律,认识森林作为一个碳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8.
高山树线交错带(Alpine treeline ecotone,ATE),处于高寒严酷气候胁迫的临界状态,是高海拔生态系统承受环境变化压力最大的地带之一,全球性和区域性气候变暖必然在这一生态界面上有所反映.已有的研究表明,高山树线交错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及强度,因地形、ATE类型和物种组成以及研究方法和尺度而异.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关于ATE的动态对高海拔生态系统土壤生物地化过程及碳循环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而土壤生物过程对环境因子的敏感度远高于植物群落演替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因此,今后的研究应该结合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手段,在不同尺度上开展对ATE的生态和土壤过程与机理方面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09.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枯立木、 倒木、大枝和树桩等,可为许多物种提供栖息地,是森林和林地恢复的重要考虑因素.在森林生态系统中,CWD代表大量有机质,有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在全球范围内,森林每年吸收约30%全球人为排放的CO2,因而成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娜  顾凯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081-8084
简要回顾了中国碳循环的现状。对国内外碳循环的主要研究方法做了综述。并提出建立基于复杂适应性理论的动态碳循环模型。简要介绍了GAS的主要特点以及利用CAS进行建模仿真的一般思路。试图为研究我国区域碳循环提供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