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3篇
  15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水分调控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控制自然降雨条件下,分析灌水时期与次数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水可促进小麦群体形成,但后期缺水,产量不高;拔节水能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灌浆水处理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都低,产量偏低.拔节水处理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比越冬水处理和灌浆水处理提高了13.78%、72.26%和10.29%、47.06%.随着灌水次数增加,产量水平有所提高,但水分利用效率则降低.小麦生育后期灌水和灌水次数的增加对强筋麦的品质不利,特别是灌浆水大大降低了强筋麦的品质.综合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品质三方面因素,优质强筋麦生产上要浇好越冬水和拔节水.  相似文献   
102.
半湿润偏旱区坡耕地保护耕作土壤碳素转化及增产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在豫西半湿润偏旱区坡耕地进行了不同保护耕作下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及小麦增产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处理耕层土壤有机碳增加较明显,深松覆盖有机碳(SOC)含量最高,为6.79g·kg-1,比传统耕作高13.8%;其次是免耕,较传统耕作高11.6%;而少耕降低了1.4%.随土层加深,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对耕作敏感,其含量为免耕>深松>传统耕作>少耕,免耕、深松和少耕较传统耕作增加79.3%、19.9%和-2.5%.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都有坡下富集现象.免耕和深松的土壤微生物商(SMBC/SOC)较高,分别为3.11%和2.04%.深松覆盖在任何年型均能提高小麦产量,免耕覆盖在欠水年能提高小麦产量,但增产效果低于深松;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土壤含水量较高,小麦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多,能延缓小麦植株衰老.  相似文献   
103.
混合式教学是结合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以教师为主导及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通过以得实混合式教学平台为基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从教学行为和教学设计等方面探索该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4.
家庭自酿红葡萄酒是近年来深受群众追捧的DIY饮料酒制品,但是其甲醇含量是否超标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回应人们的关切,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几种自酿和市售红葡萄酒中甲醇含量,检测结果为:最高含量为(0.226 6±0.014)g·L-1,最低含量为(0.196 9±0.032)g·L-1,均符合国标红葡萄酒中甲醇含量≤0.400 g·L-1的规定,而且测定结果差异并不显著(P0.05),表明自酿红葡萄酒中甲醇含量基本达标,适度饮用自酿葡萄酒甲醇中毒的风险不高。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建立田间模拟降雨试验场,分析测试降雨强度的分布情况以及安装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结果表明降雨系统的降雨分布均匀,重复性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旱坡地麦田夏闲期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麦田夏闲期末 ,免耕覆盖和深松留高茬处理的土壤蓄水量各增加 12~ 33和 9~ 2 4mm。土壤水分蒸发量(E)在 1999和 2 0 0 1年夏休闲期间分别减少 7~ 8和 34~ 36mm ,然而 ,小麦生育期的水分蒸散量 (ET) ,尤其是在2 0 0 0~ 2 0 0 1年期间较传统耕翻处理提高约 4 7mm。连续采用保持耕作措施的第 2年冬小麦产量增加 ,少耕、免耕和深松处理的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 3%、5 %和 8%。深松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 ;免耕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采用保持耕作措施 ,尤其免耕和深松 ,对于增加土壤蓄水、减少蒸发损失、提高水分有效性、节省能耗以及改善作物产量显示出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7.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干旱棚内排除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调亏灌溉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理指标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随灌水量与灌水次数增加而增加;灌水量相同,拔节水的产量较孕穗水高,且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灌水量的增加与时间后移,廷缓了花后叶面积指数的减少,整个灌浆时期,各处理叶面积指数的大小顺序是:拔节水60mm+孕穗水60ram+开花10d灌水45mm〉拔节水60mm+孕穗水60mm〉孕穗水60mm〉拔节水60mm〉不灌水(CK);并且提高了旗叶荧光参数Fv/Fo、Fv/Fm的值和叶绿素含量,减少了丙二醛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8.
豫西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地膜、秸秆和液膜三种覆盖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显著提高产量,增产8.32%,增产效果优于秸秆覆盖和液膜覆盖;地膜覆盖和液膜覆盖返青期有增温保墒作用,耕层土壤含水量较对照增加4.4%和3.0%;秸秆覆盖在冬小麦的关键生育期保墒效果好,返青期和抽穗期0~100 cm贮水量较对照高15.2mm和9.8 mm,前期的低温效应,对冬小麦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后期表现出优势。不同覆盖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秸秆覆盖有利于豫西地区土壤的培肥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9.
轮耕模式对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的土壤改良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针对黄淮海地区长期采用单一土壤旋耕作业存在的弊端,研究由秸秆覆盖深松、秸秆还田旋耕和秸秆还田深耕组成的不同轮耕模式对黄淮海两熟区农田的土壤改良效应。【方法】连续6年定位实施5种轮耕模式:连年旋耕(CRT,CK)、连年深松(CST)、连年深耕(CDT)、深耕/旋耕(DT/RT)和深耕/旋耕/旋耕(DT/RT/RT),研究各轮耕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三相比R值、土壤有机碳储量、全氮储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速率和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轮耕模式、耕层深度、年份对土壤三相比R值、土壤有机碳储量、全氮储量和酶活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与连年旋耕相比,连年深松模式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氮储量、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积累,而连年深耕、深耕/旋耕和深耕/旋耕/旋耕轮耕模式有利于增加10—40 cm土层的有机碳储量、氮储量、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促进土壤营养均匀分布。随着轮耕年限的增加,0—40 cm土层的R值呈整体降低趋势,而土壤有机碳储量、全氮储量呈整体增加趋势,其中深耕/旋耕和深耕/旋耕/旋耕轮耕模式表现更为明显。与试验开展前相比,秸秆全量还田下的连年旋耕、连年深松、连年深耕、深耕/旋耕和深耕/旋耕/旋耕模式在0—40 cm土层的R值分别降低20.8%、33.1%、29.5%、29.7%和30.7%,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6.4%、14.5%、16.0%、20.6%和23.8%,全氮储量分别增加3.1%、11.1%、11.6%、13.3%和15.7%。轮耕对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极显著影响,与连年旋耕相比,连年深松、连年深耕、深耕/旋耕和深耕/旋耕/旋耕模式冬小麦季的土壤呼吸速分别提高20.7%、19.3%、13.7%和9.2%,夏玉米季分别提高19.1%、18.1%、15.2%和10.4%。但与连年深耕相比,深耕/旋耕和深耕/旋耕/旋耕模式冬小麦季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显著降低5.9%和9.6%,夏玉米季分别降低3.3%和7.3%。其中,深耕/旋耕/旋耕模式冬小麦季的土壤呼吸速率比深耕/旋耕降低4.1%,夏玉米季降低4.3%。轮耕、年份及其交互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存在极显著影响。对5种轮耕模式6年的作物周年产量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以深耕/旋耕模式最高,但深耕/旋耕和深耕/旋耕/旋耕模式的作物产量和效益差异均不显著。深耕/旋耕/旋耕、深耕/旋耕、连年深耕和连年深松的周年产量比连年旋耕分别增加18.9%、21.4%、12.9%和15.7%,其经济效益比连年旋耕分别增加31.9%、36.2%、20.3%和25.4%。【结论】深耕/旋耕/旋耕轮耕模式能够改善耕层结构,增加土壤耕层碳氮储量和根区酶活性,且显著降低农田碳排放量,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为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制农田适宜的轮耕模式,其次是深耕/旋耕轮耕模式。  相似文献   
110.
不同生态型夏玉米灌浆参数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灌溉处理和自然降水处理2种种植模式和聚类分析法,对12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夏玉米灌浆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处理条件下,不同品种干物质积累均较自然降水条件下有所提高,且不同程度的延长灌浆持续时间。模糊聚类分析表明,灌溉和自然降水两种处理均分为3种类型,灌水处理下,金豫8号为代表的品种干物质积累量最多,平均灌浆速率较高,灌浆持续时间一般;洛06-2为代表的品种灌浆持续时间较长,但平均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都处于中等水平;郑单958为代表的品种,灌浆特性一般。自然降水处理以中科4号、洛玉5号、金豫8号为代表的品种归为第一类,此类品种灌浆性能最好,干物质积累量最大;金赛29干物质积累量、灌浆持续时间和平均灌浆速率等灌浆特性较差,归为第二类;以郑单958为代表的品种灌浆性能一般,归为第三类。灌水处理对金赛29、浚单20、郑单958、中科4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金豫8号平均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最大,灌浆性能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