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9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林业   257篇
农学   168篇
基础科学   45篇
  73篇
综合类   1006篇
农作物   183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329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10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01.
γ-Gliadin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wheat seed storage proteins. Four novel γ-gliadin genes (Gli-ngl to Gli-ng4) were cloned from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and Aegilops species. The novel γ-gliadins were much smaller in molecular size when compared to the typical γ-gliadins, which was caused by deletion of the non-repetitive domain, glutamine-rich region, 3" part of the repetitive domain, and 5' part of the C-terminal, possibly due to illegitimate recombination between the repetitive domain and the C-terminal. As a result, Gli-ngl and Gli-ng4 only contained two and three cysteine residues, respectively. Gli-ngl,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novel γ-gliadin genes, has been sub-cloned into an Escherichia coli expression system. SDS- PAGE indicated that the both cysteine residues of Gli-ngl could participate in the formation of intermolecular disulphide bonds in vitro. Successful cloning of Gli-ngl from seed cDNA of T. aestivum cv. Chinese Spring suggested that these novel γ-gliadin genes were normally transcrib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eds. Phylogen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four novel γ-gliadin genes had a closer relationship with those from the B (S) genome of wheat.  相似文献   
102.
以茄子根为原料,用微波辅助醇提水沉法提取茄子根中生物碱。选取了乙醇体积分数、微波时间、微波温度、微波功率、料液比、浸提时间、pH作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微波时间为4min、微波温度为60℃、微波功率为300W、料液比为1∶20(g/mL)、浸提时间为120s、pH为7,在此条件下茄子根总生物碱的提取率达1.604%。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建立快速、有效检测植物性食品中ZER的残留量。方法:应用间接竞争ELISA法建立玉米赤霉醇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植物性食品中ZER含量的半定量检测。同时对该ELISA试剂盒进行了调试。结果:实验以人工合成的ZER为包被原,ZER为竞争半抗原,两者与一定量的抗玉米赤霉醇单克隆抗体反应,建立检测ZER的ELISA方法。其最适包被浓度为1:5000,抗体最适工作浓度为1:5000,酶标二抗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5000。试剂盒检测限为0.5ng/ml,添加回收率在70.0豫~116.0豫之间,变异系数小于20豫,在2~8℃条件下可保存3个月。  相似文献   
104.
三十烷醇对海带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姚南瑜  陈敏资 《水产学报》1989,13(2):133-137,151
在海带夹苗放养前,用0.5~1.0ppm三十烷醇浸苗,能提高叶绿素和岩藻黄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并可在相当长时间内,提高海带对磷酸盐和硝酸离子的吸收,还可使海带体内核酸含量增加,进而促进海带迅速生长,缩短了放养后的缓苗时间,为产量的形成打下早期生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5.
为限制大麦籽粒中贮藏蛋白的积累,降低其蛋白质含量,以大麦幼胚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大麦B组醇溶蛋白基因gp4/antisense gp4片段与Ubi启动子相连导入大麦,经PCR检测证实,含有gp4反向重复基因片段的RNAi抑制表达框架已成功转入大麦。RT-PCR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中B-Hordein mRNA积累受到明显抑制。收获T1代籽粒,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表明,2个转基因大麦株系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4%、11.7%)较对照(12.3%)降低。因此,利用RNA干涉技术降低大麦蛋白质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6.
以西番莲香气物质较丰富的紫果‘台农1号’为试材,选取未成熟(T1)、近成熟(T2)和完全成熟(T3)3个时期果实,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3个果实发育过程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组成及含量变化情况,同时检测对应果实中酯类香气物质合成相关的脂氧合酶(LOX)和醇酰基转移酶(AAT)活性,以期了解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主要致香物质变化情况及物质与相关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西番莲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有很大的提高,3个时期检测的香气物质总数分别为72种、95种和136种,总峰面积呈倍数增加;未成熟(T1)和近成熟(T2)2个时期萜烯类和酯类物质为主要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在完全成熟(T3)时期主要的挥发性香气为酯类,其峰面积占总峰面积达80.31%;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酯类香气的种类和含量不断的提升,其中己酸乙酯,1-甲基己酯-己酸、丁酸乙酯、辛酸乙酯、1-甲基辛酯-丁酸、己酸己酯、1-甲基己酯-丁酸、丁酸己酯、(Z)-3-己烯基酯-己酸、乙酸己酯、2-甲基-辛酯-丙酸、辛酸己酯、3-羟基乙酯-己酸、(Z)-2-丁酸-乙酯等含量提升或占比较大,这些脂肪酸代谢途径产生的酯类在西番莲果实成熟过程中可能发挥了致香作用。LOX是酯类合成第一步的限速酶,AAT为酯类合成最后的关键酶。对不同发育期果实酯类合成相关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LOX、AAT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尤其是T3时期AAT酶活性显著的提升。由此推断,紫果西番莲果实发育过程中LOX和AAT酶的活性与酯类香气成分形成直接相关,酶活性的提升促进酯类香气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7.
核桃壳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核桃壳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核桃壳乙醇提取物及其氯仿相对DPPH·、·OH、H2O2和O2-·的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核桃壳乙醇提取物及其氯仿相具有清除DPPH·、·OH、H2O2、O2-·的能力,且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当样品浓度为2mg·mL-1时,核桃壳乙醇提取物对DPPH·、·OH、H2O2、O2-·的清除能力分别为84.91%、22.98%、33.54%、80.36%,还原力为1.971;其氯仿相对DPPH·、·OH、H2O2、O2-·的清除能力分别为93.42%、49.89%、47.58%、90.64%,还原力为0.998。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抗氧化能力与提取物浓度呈正相关,核桃壳乙醇提取物及其氯仿相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8.
以柏木烯为原料,采用过氧化反应和水合反应一步法合成了柏木烷-8,9-二醇,总产率为52.5%。产物经静置分离、减压蒸馏,并经结晶、重结晶得到白色针状晶体,柏木烷-8,9-二醇的GC含量为99.3%。采用元素分析法和质谱法(MS)确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38和分子式为C15H26O2。由红外光谱(IR)的主要吸收峰确定柏木烷-8,9-二醇的分子结构中无羰基,是一种邻二羟基化合物。结合合成原料和反应机理,合理解释了其质谱图中主要的高m/z离子峰和低m/z离子峰,说明其和原料柏木烯具有相同的碳骨架,并进一步采用1H NMR对其氢质子进行归属,确定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09.
白千层油生化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连续2 a以上未经砍伐的243株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白千层枝叶进行精油含量和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澳洲白千层油有4-松油醇型、1,8-桉叶素型和4-松油醇-1,8-桉叶素混合型3种生化类型,同时也得到了白千层初选优株的依据.其中4-松油醇型初选依据为:小于1 cm的枝叶含油率大于1.60%,精油中4-松油醇含量大于38.8%,1,8-桉叶素含量小于3.0%;1,8-按叶素型初选依据为:小于1 cm的枝叶含油率大于2.60%,精油中1,8-桉叶素含量大于66.6%.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刮宫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稽留流产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序贯用药,服米非司酮50mg每12 h一次,连服3次,第3天顿服米索前列醇0.6 mg,2 h后实施刮宫术;对照组常规口服倍美力5 mg,每天3次,共3 d,第4天行刮宫术。比较两组宫颈松弛情况、术中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人流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宫颈松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小月份稽留流产刮宫术前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有利于手术操作,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术中术后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