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2篇
  1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研究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治理区林草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土壤结构稳定性及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以期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土壤结构改善,植被重建,土壤碳库的维持与提高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治理示范区5种常见林草植被(金银花、火龙果、花椒、荒草地和原生灌木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湿筛法对土壤团聚体粒径进行分组,对比分析5种林草植被模式下0—40 cm土层垂直剖面各土层土壤中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0—40 cm土层垂直剖面中,5种林草植被的土壤团聚体在5,2~5,0.25~2,0.25 mm 4个粒级中的分布特征,金银花地分别为31.89%,32.85%,28.48%,6.78%;火龙果地为19.11%,32.68%,37.72%,8.49%;花椒地为10.42%,18.39%,57.90%,13.29%;草地为40.38%,20.68%,30.34%,8.61%;原生灌木林为47.04%,17.80%,30.25%,4.91%。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含量表现为原生灌木林地(95.09%)金银花地(93.22%)火龙果地(91.51%)荒草地(91.39%)花椒地(86.71%)。5种林草植被均以大团聚体(0.25 mm)为主;其中,原生灌木林地大团聚体(0.25 mm)含量最高,花椒地最低。在整个土壤剖面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MWD和GMD均以原生灌木林地较高,说明二者土壤结构较好,稳定性较强。在0—40 cm土层剖面中,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现出表层富集现象;团聚体有机碳以0.25 mm粒级含量最高,5 mm粒级最低。总体而言,原生灌木林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好,原生灌木林地在各层土壤中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2.
李渊  王涛  周莹  杨倩  沈禹颖 《草地学报》2015,23(4):703-709
为探究栽培草地生长季N2O释放规律与其土壤水分、温度及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的关系,在黄土高原旱塬区,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早熟禾(Poa pratensi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草地生长季N2O释放通量季节动态。结果表明:3种栽培草地生长季N2O释放通量差异显著(P <0.05)。早熟禾草地N2O释放通量最高,红豆草草地次之,紫花苜蓿草地最小。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3185~0.4943,-0.4962~0.4755,-0.3167~0.4620 mg·m-2·h-1。生长季内早熟禾草地N2O累积释放通量显著高于紫花苜蓿和红豆草草地。3种栽培草地N2O释放通量在花期出现峰值,在再生期出现吸收现象。早熟禾草地N2O释放通量主要受土壤水分影响。2种豆科栽培草地N2O释放通量主要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3.
通过紫色土上植被自然恢复过程3个阶段的研究, 总结了遂宁组紫色土的母质侵蚀规律, 结果表明: ①研究区符合降雨-植被-侵蚀耦合的Langbein和Schumm关系, 植被恢复对母质侵蚀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 第2阶段比第1阶段径流减少12.06%, 侵蚀减少35.81%;第3阶段比第1阶段径流减少39.61%, 侵蚀减少83.46%;②影响径流与侵蚀的各个因子中, 降雨量是影响最大的因子, 并且随着植被自然恢复进程, 其他因子的影响作用也逐渐发生变化; ③随着植被的逐步恢复, 对于径流和侵蚀的控制作用逐步增强, 产生地表径流的临界降雨量由第1阶段的13.70 mm, 上升到第2阶段的16.21 mm, 第3阶段已经上升到21.14 mm.  相似文献   
104.
日光温室延后栽培葡萄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红提葡萄为试材,根据其在不同生育期的需水规律,以灌水次数、灌水周期、灌水定额为试验因素,对非耕地日光温室葡萄滴灌灌溉制度进行了研究。温室葡萄全生育期为228d,各生育期的灌水定额设有150、300和450m~3/hm~2 3个水平,灌溉周期设置16、20和25d3个水平,试验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设18个试验小区。经过灌水要素的优化选择,在滴灌条件下全生育期内最优平均灌水次数为14次,灌水周期为16d,次均灌水量310.71m~3/hm~2,适宜灌溉定额4 350m~3/hm~2,产量达到3.49万kg/hm~2。  相似文献   
105.
文章根据2012年9月~10月灯光罩网探捕调查的数据,分析了秋季南海中南部海域罩网的渔场分布和主要渔获组成。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和鲣(Katsuwonus pelamis)是优势种渔获,鲔(Euthynnus affinis)、扁舵鲣(Auxis thazard)和圆舵鲣(A.rochei)是重要种渔获,细鳞圆鲹(Decapterus macarellus)和长体圆鲹(D.macrosoma)等是常见种渔获。鸢乌贼、金枪鱼类和圆鲹属是居前3位的渔获类群,分别占总渔获量的48.35%、48.33%和0.98%,其中小型金枪鱼类占比47.77%;渔获率区域差异明显,西中沙海域411.47 kg·h-1,南沙海域25.66 kg·h-1,中心渔场位于12°30'N~15°30'N、110°30'E~115°00'E海域。结果表明,秋季依然是南海外海深水区灯光罩网主要的作业渔汛期,除了鸢乌贼和大型金枪鱼类以外,还需要加强外海小型金枪鱼类和圆鲹属鱼类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6.
南海鸢乌贼产量与表温及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12年9—10月秋季航次及2013年3—4月春季航次南海灯光罩网船各站点的水温数据及生产数据,对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产量与表温(SST)及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春季是鸢乌贼的高产渔期,总产量及平均网产都明显高于秋季;鸢乌贼作业渔场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春季南沙和西中沙海域都有渔场分布,产量主要集中在10°~15°N、111°~117°E海域内,而秋季鸢乌贼产量主要集中在13°~15°N、117°~118°E海域;鸢乌贼春季和秋季作业渔场的SST范围有所差异,春季作业渔场表温范围为25.6~29.6℃,秋季作业渔场表温范围为27.6~30.0℃,但最适表温都分布于28.5~29.5℃的海域;不同季节作业渔场水温垂直结构差异明显,从5~50 m水温垂直梯度来看,春季鸢乌贼0.00~0.05℃/m组距内平均网产较高,且随着水温垂直梯度的增加而减少;而秋季鸢乌贼平均网产随水温垂直梯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于0.15~0.20℃/m组距内达到最高。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5~50 m水温垂直梯度是对鸢乌贼产量影响最显著的因子,关联度为0.84,纬度、5~100 m水温垂直梯度、表温和经度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07.
以三星堆文化为主题的南公园和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北公园是德阳市两座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主题市政公园。笔者对南公园和北公园的建筑雕塑、水景、植物、园林设施及园路等景观元素加以比较分析,发现两座市政公园在满足市政服务与改善生态环境功能需求的同时,通过精细的景观元素实现了现代文明与古蜀文化的融合,使得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市政公园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中诠释城市文化形象,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大鼠环磷酸腺苷cAMP ELISA法,检测持续游泳训练后大鼠杏仁核cAMP浓度变化,以探讨运动应激引起机体反应的机制。结果表明,持续游泳训练后,除1 h时cAM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外(P0.01),即刻、0.5 h、2 h大鼠杏仁核cAM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即刻,大鼠杏仁核cAMP浓度快速升高,至0.5 h时达到最高值,之后1 h时cAMP浓度急剧下降,2 h时其浓度回升,高于对照组的水平,随后4 h时下降至略低于对照组水平,但差异不显著。整个浓度变化曲线呈锯齿形。持续游泳训练后杏仁核cAMP浓度变化具有时相性;持续游泳训练可激活大鼠杏仁核环磷酸腺苷(cAMP)通路,进而影响机体的后续反应。  相似文献   
109.
酒棉13号是酒泉市棉花试验站采用多亲本杂交回交转育的方法,后代在枯萎病圃内连续强化选择、定向培育而成,具有早熟、抗病、优质、丰产等特点。2011年1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0.
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调查资料,系统分析了其鱼类物种组成,计算了该海域的分类阶元包涵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和∧+)以及各物种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并对东山湾海域物种季节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东山湾共记录鱼类114种,分属15目57科87属,以鲈形目种类占绝对优势。分类阶元包涵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种类组成中,其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3.80、5.40、7.60)、(1.42、2.00)和(1.41),均低于东海陆架区、大亚湾、东沙群岛,说明东山湾海域的鱼类多样性比其余海域高,种类组成较为分散。使用PRIMER 5.2软件计算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分别为65.8和129.5,其中△+均高于其余3个海域,说明东山湾海域鱼类的亲缘关系比其余3个海域要远,而且分布不均匀。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当采用IRI>1 000标准定义优势种时,秋季的优势种有3种,冬季只有1种,春季有2种,夏季最多有4种,说明不同季节的优势鱼种存在较大变化,主要鱼种季节更替明显。本研究在种以上的分类阶元分析了东山湾及其周边海域的鱼类组成及其分布特点,为东山湾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