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31篇
基础科学   34篇
  23篇
综合类   564篇
农作物   104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了六倍体小黑麦及普通小麦中国春、大粒1号茎秆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抗倒性强的小黑麦品系茎秆基部节间中维管束的数目最多,大粒1号品系次之,中国春品种最少;小黑麦和大粒1号茎秆的纤维素含量均高于中国春;小黑麦的弯曲强度最高,弹性模量较大,这与其较强的抗倒伏能力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2.
"通稻3"是通化农科院育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突出优点是:产量高、抗性好、品质优、粒小、出米率高、抗倒伏能力强、活秆成熟、大米口感好。2012年通过吉林省审定,现已申请国家品种保护。品种简介  相似文献   
103.
"通稻3"是通化农科院育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突出优点是:产量高、抗性好、品质优、粒小、出米率高、抗倒伏能力强、活秆成熟、大米口感好。2012年通过吉林省审定,现已申请国家品种保护。品种简介生育期139-142天,需≧10℃有效积温2750-2800℃,株型理想,叶片上举,半直立穗型,主穗一致,穗型整齐,每亩有效穗数22.4万个,平均穗长18.0  相似文献   
104.
近几年,我省种植美国血缘先玉335玉米品种比例越来越大,由于先玉335玉米品种株高达320厘米、穗位110厘米,气生根较少,遇大风年,出现倒伏现象特别严重。抽穗前后倒伏,影响授粉,引起空穗缺粒,造成大幅度减产,每公顷可减产1000—2000公斤,减少经济效益2000—4000元,所以防止玉米倒伏是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下面介绍几种防止玉米倒伏的方法:1.选择优良品种选株高适中、穗位较低、根系发达,秆  相似文献   
105.
京旋3号     
《中国蔬菜》2012,(22):7
中早熟辣椒一代杂种,始花节位以第9节居多,植株生长健壮,株型紧凑,茎粗,抗倒伏,持续坐果能力强;膨果速度快;上下层果实差异小。果实长羊角形,基部褶皱稍重,其他部分顺直(微拧)。青熟果绿色,果实纵径25~30cm,横径3.5~4.0cm,肉厚0.35cm,单果质量70~100g;辣味强,口感佳,耐贮运,每667m2产量3400kg左右;抗病毒病,耐疫病。适宜南北方地区保护地及露地种植。北京地区保护地栽培于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3月下旬定植,小高畦栽培,株距35~40cm,行距  相似文献   
106.
甘蓝型油菜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F5H、4CL和COMT的定量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 )抗倒伏品种浙平1号和易倒伏品种高芥1号为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F5H(阿魏酸-5-羟基化酶)、4CL(4-香豆酸CoA连接酶)和COMT(咖啡酸/5-羟基阿魏酸-O-甲基转移酶)在薹期和角果期根颈部、茎部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F5H在薹期和角果期根颈部的相对表达量,易倒伏材料高于抗倒伏材料;茎部的相对表达量,抗倒伏材料高于易倒伏材料。4CL和COMT基因在薹期根颈部、茎部和角果期根颈部的相对表达量,易倒伏材料高于抗倒伏材料;角果期茎部的相对表达量,抗倒伏材料显著(P<0.05)高于易倒伏材料。结果表明,油菜角果期茎部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F5H、4CL和COMT的相对高量表达可能有助于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07.
我国目前大面积生产的油菜机械化移栽技术尚未突破,结合油菜自身特点,油菜机械直播及机收现代农艺技术解决了传统油菜移栽生产上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机械直播油菜根系发达,主根粗长入土深,有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因而抗旱、耐瘠、抗倒伏能力强。只要结合相应栽培技术,机械直播油菜同样能达到稳产高产,为此,合理应用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机械直播及机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减少劳动用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覆盖与行距配置对旱作区春玉米叶片光合性能、茎秆力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旱作区玉米高产稳产最优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抗旱性强的主推玉米品种大丰30为材料,于2020-2021年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大田试验,以覆盖方式为主区,设无覆盖(T1,对照)、秸秆覆盖(T2)、地膜全覆盖(T3)3个处理,行距为副区,设40 cm+40 cm、40 cm+80 cm、50 cm+50 cm、80 cm+80 cm 4个处理,在不同生育期测定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含量、茎秆农艺性状、力学特性(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及产量。【结果】(1)2020-2021年,随生育时期的推进,不同覆盖和行距配置下玉米叶片Pn均呈现上升趋势,在灌浆期达到峰值,而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在T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叶片Pn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平均为26.14 μmol/(m2·s)和5.90 mg/g,其中Pn较T1(CK)和T2处理提高19.49%和8.87%,叶绿素含量较T1(CK)和T2处理提高16.37%和13.68%。(2)2020-2021年,T3处理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和穗位高系数最低,其次为T2处理,T1(CK)最高;在T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茎秆农艺性状表现优越,不易倒伏。(3)2020-2021年,随节间数的增高,抽雄期玉米茎秆第3~5节的节间直径、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减小,而节间长度增加。在T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茎秆的节间直径最高,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最大,抗倒伏能力增强。(4)2020-2021年,T3处理玉米产量最高,T2处理次之,T1(CK)最低。在T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平均产量为13 616.46 kg/hm2,较T1(CK)和T2处理增产10.28%和5.57%,平均倒伏率为1.05%,较T1(CK)和T2处理下降8.35%和5.40%。(5)抽雄期玉米的倒伏率与第3节间直径、第3节间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玉米产量与株高、第3节间直径、第3节间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T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为最佳模式,适宜在山西省旱作春玉米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9.
割苗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农业科学》2019,(6):55-61
倒伏严重影响夏玉米的高产稳产,本研究旨在探讨割苗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抗倒伏性能的影响。本试验2016年分别选用郑单958和DH618于三叶期(V3)割苗、登海618于拔节期(V6)割苗,2017年选用浚单20和登海605分别在V3和5叶期(V5)割苗。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割苗处理夏玉米的生育进程推迟2~8天;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V3割苗比对照产量降低0.7%~6.8%,V5割苗比对照产量降低18.9%~32.4%,割苗越晚产量降低越严重。割苗后夏玉米抗倒伏性能显著提高,并且V5割苗处理提升最显著:与对照相比株高降低6.9%~10.6%,穗位高降低16.5%~19.6%;基部第三节间茎秆穿刺强度提高30.1%~34.2%,节间长降低56.2%~58.6%;茎秆小维管束数、皮层厚度和硬皮组织厚度显著提高,并且V5割苗对其影响大于V3割苗。结论:割苗显著改善夏玉米茎秆形态学特征和力学特征,进而提高夏玉米抗倒伏能力;但是由于割苗后夏玉米生育期内光合产物减少,导致夏玉米产量显著降低,并且割苗越晚产量降低越严重,因此不宜在夏玉米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0.
为明确油菜抗倒伏性的遗传规律,本文利用抗倒伏性差异显著的2个甘蓝型油菜品系配制杂交组合,构建含280个株系的DH群体,采用作物茎秆强度抗倒测量仪等考种工具对该群体进行连续两年的抗倒伏性鉴定,并利用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及偏度和峰度分析对抗倒伏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茎秆抗折力和茎秆抗折强度都受到0对主基因 + 9对微效多基因控制,茎秆抗折力和单株生物量的基因间无互作,茎秆抗折强度的基因间有互补作用,茎秆抗折力和茎秆抗折强度两年的平均遗传率在50%左右,而茎秆直径两年的平均遗传率为69.338 %,单株生物量两年的遗传率分别为52.198%和69.284%,遗传率都较低,性状受环境影响都较大,因此对于茎秆抗折力、茎秆抗折强度、茎秆直径和单株生物量,在育种选择的早期阶段都不宜太严格。同时茎秆抗折强度相比茎秆抗折力更能说明作物的抗倒伏能力,因而在抗倒伏选择育种时应更加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