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2篇
  61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覆膜方式对辽西旱地农田土壤水热及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宁省阜新县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时期覆膜以及不同地膜覆盖率对旱地农田土壤水温变化规律和玉米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覆膜和春季覆膜能够显著提高玉米春播时土壤0~15cm土层温度,且地膜覆盖率越高增温效果越明显,但在相同土层,相同覆盖率情况下,春覆膜与秋覆膜处理之间地温无明显差异.秋季覆膜和春季覆膜对玉米春播时土壤均具有一定的保墒效果,特别是对表层土壤,但秋季覆膜对土壤的保墒效果要明显好于春季覆膜的保墒效果.而同一时期覆膜、地膜覆盖率越高玉米出苗率越高,但差异较小.秋季全覆盖处理的出苗率最高,较露地处理高出23.44%.  相似文献   
102.
辽河平原地区长期施肥水稻土氮素矿化及其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长期淹水密闭——间歇淋洗培养方法和分析手段,研究了辽河平原地区连续16年长期不同施肥(不施氮肥、氮肥、氮肥+有机肥、氮肥+有机肥+放萍)水稻土氮素的矿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水稻土氮矿化量为N15.61~103.57mgkg-1,为全N的1.25%~5.66%;氮肥+有机肥处理土壤氮矿化量最高,占全氮比率最大,而氮肥处理土壤氮矿化量最低,占全氮的比率最小;氮矿化量与全氮、有机质、C/N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选择有效积温式(EATM);一级反应式(One-pool模型);带常数项的一级反应式(Special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Special模型明显优于One-pool模型和有效积温式(EATM)。分析表明Special模型能更为准确地描述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水稻土有机氮素的矿化。  相似文献   
103.
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土有机氮素矿化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水稻土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措施显著影响水稻土氮矿化势及矿化速率。与不施氮肥相比,单施氮肥使水稻土氮矿化势下降,矿化速率加快;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可极显著增加水稻土氮矿化势,降低矿化速率。在氮肥与有机肥配施的基础上,水稻插秧后接种“Azolla”固氮菌体可降低氮矿化势,提高矿化速率。  相似文献   
104.
管氏肿腿蜂防治白杨透翅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管氏肿腿蜂与白杨透翅蛾不同蜂虫比、不同放蜂时间、不同放蜂载体、不同放蜂间距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蜂虫比与防治效果成正相关,最佳放蜂时间为7月下旬,不同放蜂载体对其防治效果影响不大,逐株放蜂方式为最佳,防治效果达到71.42%,林间肿腿蜂平均定殖率约为7.7%,说明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应用管氏肿腿蜂防治白杨透翅蛾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5.
通过试验和实地考察,证实了钢管透水型防沙坝具有拦截泥沙作用.同时,通过试验模型、实地调查也进行了缝隙坝对冲刷泥沙调节效果的研究.但混凝土缝隙坝对泥石流拦截作用尚未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缝隙坝发挥拦截泥沙作用主要取决于坝堤回水是否导致泥石流前端不能到达坝址处就停止,而在退水期,堆积在坝堤近旁的细粒泥沙流出后,总体上不能拦截泥石流等问题.这将是决定能否在有泥石流危险的溪流处设置缝隙坝的首要问题.因此,设想在泥石流危险河段中间、出口、泥石流冲积扇上端改变行洪坡度来观察缝隙坝对泥石流、泥沙流、冲刷流的泥沙拦截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施用涂层尿素对水田土壤氮去向及其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稻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施用涂层尿素对水田土壤氮的挥发、土壤残留、水稻吸收三个去向及其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涂层尿素可显著抑制NH3和NOX挥发损失,NH3和NOX挥发量之和的减少幅度为22.1%~24.8%;使土壤中全氮含量增加,增加幅度为1.9%~2.1%。等氮用量条件下,施用涂层尿素可极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其提高幅度随施用量增大而减小;使水稻经济产量显著增加,中用量和高用量水平处理经济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21.8%和21.5%。说明施用涂层尿素不仅能提高水田土壤氮素利用率,而且可减轻生态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7.
秸秆集中深还田对土壤水分特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自主研制的"深开沟-覆土-合垄"翻转犁开沟,深度为40cm,将秋收后的玉米整株秸秆按0,6 000,12 000,18 000kg/hm2直接深还田,探讨该模式实施2a后对土壤水分特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稳定入渗率表现为12 000kg/hm2(S2)6 000kg/hm2(S1)18 000kg/hm2(S3)CK;在同一水吸力下,秸秆上层土壤含水量表现为12 000kg/hm2(S2)18 000kg/hm2(S3)6 000kg/hm2(S1)CK,而在秸秆下层中则表现为12 000kg/hm2(S2)6 000kg/hm2(S1)18 000kg/hm2(S3)CK;各秸秆还田处理土壤ROC、POC、LFOC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且各组分含量与TOC呈正直线相关关系,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各组分碳含量均以12 000kg/hm2(S2)处理最高;土壤氧化稳定系数为CK秸秆深还田处理。由此说明,秸秆深还田能够提高土壤中水分的利用效率以及土壤中有机碳的固存,且以12 000kg/hm2(S2)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8.
遮荫条件下氮肥运筹对棉花生长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果棉间作下棉花贪青晚熟现象明显,霜前花率低,产量下降严重,而合理的氮肥追施可以调控作物生育进程,优化各器官生物量和氮素的积累分配。为此,本文探讨果棉间作下棉花适宜的氮肥追施模式,以期为间作棉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棉所49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遮荫50%(S50)与不遮荫(CK),副区为3个氮肥追施方式,即N1(氮肥前移)、 N2(正常追肥)、 N3(氮肥前移比例大于N1),总施氮量N 320 kg/hm2,随机追施量为160 kg/hm2,追施时期与比例见表1。研究其对棉花生物量、 氮素动态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遮荫50%(S50)与不遮荫(CK)相比,营养器官生物量理论最大值和最大生长速率较大; 生殖器官生物量理论最大值、 最大生长速率和生长特征值较小; 总氮快速积累提前5~8 d; 单株铃数、 单铃重和衣分显著降低,皮棉产量平均减少35.61%。遮荫50%时,以N1处理地上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生物量进入快速增长期的起始日和结束日、 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日提早,生殖器官生物量理论最大值表现为N1>N2>N3; 氮积累量理论最大值、 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及生长特征值最大; 有利于营养器官对氮的净吸收、 净转移和对棉纤维的贡献; 单株铃数、 单铃重最高,皮棉产量比N2、 N3提高18.90%和29.07%。不遮荫时,以N2处理地上部营养器官生物量的最大生长速率和生长特征值最大; 氮积累量理论最大值、 氮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及生长特征值也最大; 皮棉产量比N1、 N3提高13.03%和23.67%。【结论】遮荫50%条件下,氮肥追施适度前移(N1),即提前至盛蕾期(6月中下旬)开始追肥,在盛铃期(8月上旬)前结束,可改善遮荫条件下棉花快速生长期的生长特征值,显著增加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有利于营养器官对氮的净吸收、 净转移和对棉纤维的贡献,最终增加单株铃数、 单铃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黑土区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及其颗粒有机碳含量和δ~(13) C值的分布特征,探讨黑土区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及其颗粒有机碳的分布和稳定性,为该地区黑土的合理利用及土壤的合理培肥提供理论依据,以黑土区不同有机碳含量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湿筛法和物理分组技术分离提取各级团聚体及其颗粒有机物,采用~(13) C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分析有机碳含量及其δ~(13) C值。结果表明,黑土区水稻土以2~0.25mm团聚体为主,土壤有机碳主要富集在0.25mm团聚体中,尤其是2~0.25mm团聚体中;团聚体有机碳的δ~(13) C值随团聚体粒级的减小而增大,2mm和2~0.25mm团聚体中有机碳的δ~(13) C值均小于土壤有机碳的δ~(13) C值,具有碳截获或碳固定能力,而0.25~0.053mm和0.053mm团聚体中有机碳的δ~(13) C值均大于土壤有机碳的δ~(13) C值,具有碳固持或稳定的能力;除B-2土样外,各土样均以2~0.25mm团聚体中的颗粒有机碳含量为最大,以0.25~0.053mm团聚体中的颗粒有机碳含量为最小,且该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17,P0.01),表明微团聚体闭蓄态的颗粒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固持和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土壤颗粒有机碳及各级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碳的δ~(13) C值均小于土壤有机碳及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δ~(13) C值,团聚体颗粒有机碳的δ~(13) C值也随团聚体粒级的减小而增大。因此,黑土区水稻土中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是有机碳的主要载体,团聚体颗粒有机碳作为活性碳库,较总有机碳更易反映黑土区水稻土有机碳的周转变化,其敏感性随团聚体粒级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0.
第五期"蔬菜病害显微镜诊断"免费培训班于2008年12月23~24日在北京中蔬卉园宾馆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班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办,《中国蔬菜》杂志社独家协办,旨在通过培训,使基层农技人员掌握利用显微镜进行常见病害的识别技术,解决病害的科学诊断问题,促进蔬菜的安全生产。此期培训班原计划招收30名学员,由于报名踊跃,实际受训学员近100名,他们分别是来自内蒙古、甘肃、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河南、山西、陕西、贵州、安徽、湖北、广西等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农资经销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