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2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4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7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磷的全肠道消化率的影响。选用初始平均体重分别为27.2、59.1、103.1kg的生长育肥猪各16头,根据体重随机分为低磷饲粮组和高磷饲粮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低磷饲粮为无磷酸氢钙(DCP)的玉米-豆粕型饲粮,饲粮总磷浓度为3.3 g/kg,在低磷饲粮中添加14.5g/kgDCP构成总磷浓度为5.9 g/kg的高磷饲粮。采用全收粪法测定总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采用差量法计算DCP中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TTTD)。试验共12 d,包括5 d适应期和7 d粪样收集期。结果表明:高磷饲粮组的可消化磷含量和总磷的ATTD均显著高于低磷饲粮组(P<0.05);饲喂高磷饲粮时,不同生长阶段猪磷的ATTD无显著差异(P>0.1);饲喂低磷饲粮时,育肥猪磷的ATTD显著高于生长猪和生长育肥猪(P<0.05);虽然饲粮总磷的ATTD受生长阶段影响(P<0.05),但生长阶段对DCP中磷的TTTD无显著影响(P>0.1)。由此可见,猪的生长阶段显著影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磷的消化利用率,但对DCP中磷的消化利用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2.
本试验旨在研究酪酸梭菌或唾液乳酸菌对预防急性腹泻、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效果。选取清洁级21日龄断奶Wistar大鼠[平均体重(57.45±6.23)g]48只,随机分在4个组:正常对照组(C1组)、模型对照组(C2组)、酪酸梭菌组(T1组)、唾液乳酸菌组(T2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大鼠。试验期共9 d,C1、C2组经口灌服生理盐水,T1、T2组分别灌服酪酸梭菌和唾液乳酸菌。第8天开始除C1组外,其余各组灌服番泻叶制剂致泻,记录各组大鼠腹泻情况。试验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并采集血液及肠道样品。结果显示:1)灌服番泻叶后各组大鼠均出现腹泻。C2组稀便率、腹泻指数、血清内毒素及D-乳酸含量极显著高于C1组(P0.01);而与C2组相比,T1、T2组腹泻指数、血清内毒素及D-乳酸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2)与C2组相比,T1、T2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极显著升高(P0.01),且T1组回肠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升高。3)C2组回肠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C1组;而与C2组相比,T1组回肠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以上结果说明,在本试验中,酪酸梭菌与唾液乳酸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由番泻叶引起的大鼠急性腹泻,降低肠道通透性,同时具有增强和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本试验旨在研究试验鸡不同季节、不同批次间内源总能的变异及其对饲料原料真代谢能值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春季、夏季和秋季3个季节共计12个批次测定鸡内源总能及其对饲料原料[玉米、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木薯干和木薯渣]真代谢能值的影响,每个批次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将各季节内各批次内源总能的平均值作为该季节内源总能,并根据不同季节的内源总能分别计算其对4种饲料原料真代谢能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12个测定批次间48 h内源总能差异显著(P0.05),但3个季节内48 h内源总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可将测定季节内各个批次间48 h内源总能数据合并,将其平均值作为该季48 h内源总能。2)对比3个季节间的48 h内源总能,秋季48 h内源总能(67.97 k J/只)极显著低于春季(83.07 k J/只)和夏季(79.90 k J/只)(P0.01),但春季和夏季间48 h内源总能差异不显著(P0.05)。3)季节内48 h内源总能与48 h内源干物质排泄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P0.01)。4)在玉米、玉米DDGS、木薯干及木薯渣4种饲料原料中,不同季节48 h内源总能的最大变化量分别占饲料总能排泄量的7.36%~8.38%、2.68%~2.94%、7.92%~10.86%和3.53%~3.96%,不同季节48 h内源总能的变异引起饲料原料真代谢能值的变化范围为0.28~0.36 k J/g。由此可见,鸡内源总能在季节间存在一定的变异,但是该变异对饲料原料真代谢能值的计算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4.
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生产的发展,环境对畜禽健康的影响愈发突出。高密度、集约化饲养导致舍内微生物、粉尘、有害气体等浓度升高,空气质量不断下降。长期生长在低质量空气环境中,导致肉鸡气管炎、肉鸡呼吸道综合征等呼吸道疾病多发,间接降低机体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加强研究舍内空气污染物对畜禽健康的危害,并探索改善畜禽舍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对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综述舍内微生物、粉尘、氨气等污染物及其危害和应对措施,为深入研究空气污染物对肉鸡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合理调控舍内空气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长猪饲粮磷水平对磷酸氢钙(DCP)中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评定的影响。选用56头体重为(25.90±0.25)kg的杜×长×大杂交去势公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未添加DCP的基础饲粮,6个处理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64%、1.28%、1.92%、2.56%、3.20%、3.84%DCP。使用全收粪法测定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结果表明:生长猪总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随饲粮DCP水平提高呈线性和二次增加(P0.05);随着DCP添加水平的提高,由差量法测得无机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呈二次上升的趋势(P0.1),具体表现为无机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随饲粮DCP水平提高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通过线性回归法发现,生长猪饲喂低DCP饲粮后测得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显著高于饲喂高DCP饲粮(P0.05)。由此可见,饲粮磷水平显著影响差量法和线性回归法测得DCP的全肠道真消化率;使用差量法测定饲粮原料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时应将饲粮磷水平维持在接近磷需要量的水平,使用线性回归法测定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时应将饲粮磷水平控制在低于磷需要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6.
乳猪料氧化酸败原因分析及其防止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快速贮存法研究了乳猪全价日粮中鱼粉来源、油脂来源和添加高铜、高锌对氧化酸败的影响,并研究了添加不同剂量的 EDTA、乙氧基喹啉及其不同配伍对防止乳猪料氧化酸败的作用。结果表明:①由于乳猪料含有较高的能量和蛋白质,经 60℃快速贮存 3d(相当于常温下贮存 30d),酸值会成倍增加,乳猪料中添加的油脂和鱼粉会导致贮存后的酸值大幅度地增加,其中添加山东鱼粉的影响较进口鱼粉明显的多;②预混料中高剂量的 ZnO会加剧快速贮存过程的酸败,而 CuSO4· 5H2O的作用则不明显;③ EDTA、乙氧基喹啉均能不同程度地阻抑乳猪料酸败,但后者的作用更为明显,乳猪料中乙氧基喹啉的适宜添加量为 300mg/kg~ 500mg/kg, EDTA、乙氧基喹啉同时配伍使用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7.
温热环境因素影响猪肉品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环境因素是对猪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热环境能导致热应激 ,影响猪的生理机能 ,引起猪肉的生化性质改变 ,从而降低猪产品品质。本文综述了热环境因素的概念、猪的热应激对其产品品质的影响 ,并从生化特性的角度分析肉质变化根源 ,寻找肉品性状与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综述了玉米-豆粕型日粮的非淀粉多糖(NSP)种类与含量,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的理论依据以及非淀粉多糖酶对玉米-豆粕日粮养分消化率和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酶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养分消化率和畜禽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9.
纤维素酶的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燕  张宏福  孙哲 《饲料工业》2007,28(18):11-14
<正>1纤维素酶系纤维素酶系是指能降解纤维素产生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纤维素完全降解至少需3类酶系:内切葡聚糖酶(endo-1,4-β-D-glucanase,EC 3.2.1.4),来自真菌的简称为EG,来自细菌的简称为Cen;外切葡聚糖酶(exo-1,4-β-D-glucanase,EC 3.2.1.91),来自真菌的简称为CBH,来自细菌的简称为Cex;β-葡萄糖苷酶(β-1,4-glucosidase,EC 3.2.1.21),简称BG。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是这3个组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0.
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采用DNS法对一种微生物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37℃和5.5。该酶是一种耐热酶,在有底物保护条件下,酶的热稳定性可大幅度提高。酶的pH稳定性范围为5.0~7.0。金属离子Ba2 、K 对酶都有激活作用,Cu2 、Ca2 、Fe3 、Mn2 、Zn2 、Fe2 对酶起抑制作用。该酶对纤维素类底物具有较强的分解作用,对茶叶多糖分解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