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林业   31篇
  48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林学本科专业分析测试系列实验模块构建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各农林高校的林学专业相继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大纲修订、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及实验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于林学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多以厚基础、宽专业为目标,相应地增加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削减了单个课程的学时数,致使原本就十分薄弱的实验环节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而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根据新修订的林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开展了专…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以川北低山暴雨区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的3个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湿地松纯林,刺槐纯林及湿地松刺槐混交林生态系统内生物量及各器官磷素分配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3种不同植被类型林分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湿地松纯林>混交林>刺槐纯林,在生物量组成上,均为乔木层生物量大于灌木层及层间植物的生物量;2混交林中湿地松和刺槐的树叶、树皮及刺槐果的磷素含量分别大于纯林中的对应器官的磷素含量,湿地松纯林和混交林中枝的磷素含量分别是0.261 g.kg-1和0.264 g.kg-1,而刺槐树枝的磷素含量在纯林和混交林中分别为0.454 g.kg-1和0.348 g.kg-1;混交林中林分总磷素含量大于湿地松林分磷素含量而小于刺槐林分磷素含量,其乔木层和灌木层中的磷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与林分磷素总含量一致。  相似文献   
103.
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氮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被视作主要的限制生长因子。近年来,因工农业的迅猛发展而产生越来越多的含氮化合物,大大增加了氮向全球大气的排放。据研究发现,如果氮的输入已达饱和甚至超过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临界负荷,就会带来负面效应。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1.与大气氮沉降相关的内容,包括1)氮饱和和2)确定氮沉降临界的指示树种;2.国内外的研究进展;3.大气氮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1)导致营养失调,2)对胁迫敏感性的增强,3)加速森林土壤酸化,4)氮淋溶的增加,5)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6)氮沉降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文章对土壤微生物量P的研究方法以及微生物量磷在土壤中的作用、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P的影响和土壤微生物量P与土壤中磷的相关性进行了简述.从而明确土壤微生物量P在土壤磷素转化和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对土壤肥力状况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光叶子花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光叶子花炼苗60 d组培苗为材料,对光叶子花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呼吸作用(Re)、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净光合速(Pn)、蒸腾速率(Tr)、叶面饱和水汽压亏缺(Vpdl)等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光叶子花叶片单位重量和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度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随叶位上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变化,其最大值都出现在第6叶位叶片;叶片呼吸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随叶位上升而减小;叶片胞间CO2浓度随叶位上升呈先减小后增大变化;叶面饱和水汽压亏缺随叶位上升而增大。由于光叶子花中部叶片叶绿素含量、Pn和WUE相对较高,因此在今后的栽培管理中应对中部叶片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2种耐旱植物日耗水变化,为干旱地区推广试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水分梯度下,测定了岷江柏幼苗和尾叶桉幼苗的日蒸腾强度、土壤湿度日变化、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缺、饱和叶片失水速率等指标,以研究岷江柏、尾叶桉的相对抗旱性。[结果]不同水分梯度下岷江柏和尾叶桉的日蒸腾强度呈"双峰"曲线;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大,岷江柏和尾叶桉的日蒸腾强度呈增大趋势,叶片绝对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呈增大趋势,饱和叶片的失水量呈下降趋势;在同一水分梯度下,尾叶桉的日蒸腾强度、饱和叶片失水量均比岷江柏高。[结论]岷江柏比尾叶桉具有更强的保水性和抗旱性,更适合在干旱环境下种植。  相似文献   
107.
红千层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千层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其启动率30d可达86 9%,繁殖系数40d可达30~50倍,生根率30d可达95 3%。启动培养基为MS+BA2 0mg/L+NAA0 01mg/L,继代增殖以MS+BA1 0mg/L+NAA0 1mg/L最佳,生根培养以1/2MS无激素效果最好。丛生苗在5℃时可保存160d。  相似文献   
108.
通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与微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玉米种植下紫色土坡耕地片蚀过程,分析雨强变化对片蚀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雨强增加,玉米各生育期片蚀出现时间不断提前,片蚀过程产流总量不断减少,产流强度不断增加;含沙量和产沙强度不断增加,但增幅有所降低。不同雨强条件,片蚀出现时间均表现为抽雄期拔节期苗期成熟期;1.0mm/min,2.0mm/min雨强条件,片蚀过程径流总量和产流强度均表现为成熟期苗期拔节期抽雄期;1.5mm/min雨强条件,表现为成熟期拔节期苗期抽雄期。1.0mm/min雨强条件,产沙强度表现为苗期成熟期拔节期抽雄期;1.0mm/min雨强含沙量及1.5mm/min,2.0mm/min雨强含沙量和产沙强度均表现为苗期拔节期成熟期抽雄期。不同雨强下,玉米各生育期片蚀过程中地表产流产沙过程均呈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09.
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自2008年起,连续2a进行了覆草、覆膜、覆草皮、设挡水墙和对照5种不同处理的栽培试验。通过对岷江柏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岷江柏生理状况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保墒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几种保墒处理均有效地提高了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含水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88%、4.23%、3.96%、2.18%,从而缓解了水分供需矛盾。将处理下不同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效果表现排序为:覆草、覆草皮、覆膜、挡水墙、对照。因此,在干旱河谷与类似地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覆草、覆草皮等蓄水保墒措施。  相似文献   
110.
“一山三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治理环境、保持水土是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保障。"一山三带"植被恢复模式(林—果—农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成为山地丘陵区广为运用的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模式。对"一山三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模式的产生、原理、生态意义以及模式的实际应用等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该模式在我国南北方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