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1篇
  13篇
综合类   406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着我市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单季晚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2002年达11856公顷.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65.7%,由于单季晚稻栽培技术研究较迟,单产尚有潜力可挖。据各地试验情况报道,水稻强化栽培(SRI)在省工节本的同时,能显著提高单产。为此,我们在本市黄田畈镇开展SRI试验.以明确SRI的效果及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2.
稻田氮素径流损失是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之一,以巢湖地区单季稻田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地区1957—2019年的历史气象数据,通过设定插秧区间(6月6—25日)及施肥期水位(3,10,20 cm),建立SMNRL模型,模拟不同插秧时间和田面水水位稻田氮素流失,研究降低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区单季稻田氮素径流损失风险的插秧时间与水位控制模式。结果表明:(1)施肥后,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呈指数衰减,基肥期田面水氮素衰减期为9天,分蘖肥和穗肥期为7天。(2)在LW、HW组合中,各施肥期占全生育的氮素径流损失为基肥期>分蘖肥期>穗肥期。在LW组合中,基肥期为氮素径流损失高发期,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氮素流失为72.4%~98.4%,1.9%~27.6%,0~8.3%。(3)控制水位比选择插秧时间对降低氮素径流损失更有效。相同水位下,适宜的插秧期氮素径流损失在全生育期施肥中合计能减少0.4~4.5 kg/hm^2,降低32.8%~80.3%;相同插秧时间下,LW、MW组合相比HW组合氮素径流损失能减少8.8~13.1 kg/hm^2,降低92.1%~98.8%。(4)在LW、MW、HW 3种组合中,插秧期分别以6月19日、6月11日、6月17日为界,将6月6—25日分为前后2个阶段,前1阶段插秧产生氮素径流损失均值显著低于后1阶段,分别低37.0%,25.0%,21.7%。(5)降低巢湖地区稻田氮素径流损失有效措施为施肥期水位控制为3 cm,并选择6月6-19日期间进行水稻插秧。  相似文献   
103.
中国超级稻单季稻第2期目标提前一年实现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廖伏明 《杂交水稻》2004,19(6):50-50
2004年11月8日,湖南省农业厅厅长余英生在湖南省人民政府为袁隆平院士荣获世界粮食奖召开的庆功会上郑重宣布:袁隆平院士主持的超级杂交稻课题组已提前一年实现了中国超级稻育种单季稻的第2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青田县阜山乡单季稻病虫害发生防治现状,分析了2014年整建制乡单季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试点实施情况,并提出建议,以期为该地区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浅析2013年气象因素对奉贤区单季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上海市奉贤区2008—2013年机插和直播单季晚稻大田考查苗蘖动态、农艺性状及穗粒结构、产量等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2013年气象因素对单季晚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2013年异常高温和持续无有效降雨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06.
近年来,水稻新一轮机械化插秧技术在全国各地推广,但目前客土燥泥育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机插水稻的推广进程,本土水糊泥育秧技术相对客土燥泥育秧技术来说,操作方便、秧田灵活、亲和力强、早发增产、节本增效且易运输。2006年阳明街道在单季稻上进行试验示范,示范面积52亩,全部获得成功。目前该技术不但在阳明街道全面推广,而且已成为余姚市机插秧的主要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107.
浙西北主迁入代稻纵卷叶螟药剂防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种药剂防治迁入代稻纵卷叶螟试验的结果表明,用药后5d,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5%氟虫腈、31%氟虫腈·三唑磷、4%阿维菌素、3%阿维菌素·氟铃脲、48%毒死蜱、15%茚虫威,校正防效分别为83.4%、78.1%、75.6%、70.3%、68.0%、66.9%,其余药剂的防治效果较低,均在60%以下;用药后7d,对单季稻具有较好保叶效果的药剂为阿维菌素、氟虫腈、茚虫威、氟虫腈·三唑磷、阿维菌素·氟铃脲,校正保叶效果分别为59.8%、57.9%、57.9%、56.3%、48.4%;其次为喹硫磷、虫螨腈、稻丰散·三唑磷、稻丰散、毒死蜱、毒·乙酰,校正保叶效果分别为46.5%、43.6%、40.3%、39.6%、36.6%、33.6%;以联苯菊酯为最差,仅16.9%.单季稻以四(2)代迁入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大,虫龄不整齐,在2~3龄幼虫盛发时,宜选用氟虫腈及其混配剂(氟虫腈·三唑磷)、阿维菌素及其混配剂(阿维菌素·氟铃脲),以及茚虫威三类药剂均有较好的杀虫与保叶效果,适期施药1次可控制该代稻纵卷叶螟主迁入峰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08.
单季稻强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SRI)是20世纪80年代由Henri de Laulanie神父在马达加斯加提出的一种新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在当地应用多年获得成倍的增产效果,被认为是能促进水稻高产品种真正发挥其生物学潜力、遗传学潜力,进而增产节本,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9.
江苏太湖地区单季稻栽植以人工手插为主 ,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 ,为了探索省工、节本、低耗、稳产、高产的水稻种植机械化途径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了水稻播秧机。水稻播秧机集移栽成行与抛秧浅植一体 ,且比小苗带土插秧机 ,机械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下降、作业方便、秧苗栽深浅、无钩伤苗、栽插质量高。与抛秧稻相比 ,机播秧苗田间分布均匀有序、通风透光、有利田间施肥打药收割等作业。为了比较系统地阐明播秧稻的生育规律 ,加快示范推广此项新技术 ,1998年开展了机播秧对单季稻产量及生育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一、结果分析1…  相似文献   
110.
北方稻田生态系统养分渗漏规律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1994~ 1 996年开展了 5种不同模式水稻田生态系统主要养分 N、P、K在整个生育期间随渗漏水淋失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模式的水稻田生态系统中 ,淋失的 N素养分主要以 NO- 3- N为主 ,NH+ 4 - N淋失仅占很少部分 ,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 ,NO- 3- N的淋失逐渐增大 ,而NH+ 4 - N的淋失则逐渐减小。淋失的 P、K养分量很小 ,且随深度的变化其变化量亦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