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4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33篇
  36篇
综合类   140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乙虫脒对水稻螟虫的作用方式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 ,较系统地研究了乙虫脒对水稻螟虫的内吸、触杀和杀卵活性以及田间效果 ,同时评价了其对天敌的安全性。结果表明 :1)乙虫脒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内吸活性很好 ,且对二化螟的活性高于三化螟 ,2 5mg/ L乙虫脒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内吸杀虫效果分别为 90 .9%和 50 .0 % ,10 0mg/ L乙虫脒对三化螟的杀虫效果为 92 .3%。 2 )触杀活性高 ,对三化螟和二化螟的接触 L D50 值分别为 6 .4×10 -5μg/头和 2 .13× 10 -5μg/头 ,大大低于甲胺磷的 L D50 值 (1.331× 10 -3 和 1.781× 10 -3 μg/头 )。 3)综合活性好 ,对二化螟和三化螟分别只需 2 0和 2 5mg/ L即可达到 85%以上的防治效果。 4 )有一定的杀卵活性 ,2 0 0mg/ L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杀卵效果分别为 83.4 %和 0 .7% ,50 0 mg/ L对三化螟的杀卵效果为 93.4 %。 5)田间试验表明 ,112 .5g/ hm2 (a.i.,下同 )乙虫脒可有效控制三化螟枯心 ,在江苏省高淳地区 30 0 g/ hm2 可有效控制三化螟白穗 ,而在江苏省如东地区 6 7.5g/ hm2 即对三化螟和大螟白穗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此外 ,112 .5g/hm2 还对飞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6 )对寄生蜂和蜘蛛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2.
黄、绿两种体色棉蚜在不同温度下的体色变化规律表明,绿色干母的黄色后代在18℃和22℃下经1代分化后全部稳定产绿色个体,而在26℃下则分化为绿色和黄色两种个体。棉田采集的黄、绿个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色筛选表明,黄色个体在18℃和21℃下能分化出黄色和绿色两种个体,但在24℃和27℃下保持黄色不变;而绿色个体在18℃和21℃的低温下连续4代基本上保持绿色不变,24℃和27℃的高温下却全分化为黄色。棉蚜在棉株新叶上的绿色蚜比例明显高于老叶。田间黄、绿两种体色棉蚜在相同温度下的产仔前期、平均寿命无显著差异,但平均产仔量表现为绿色蚜高于黄色蚜,并在26℃下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3.
几个水稻粳型亲籼系成熟胚离体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个粳型亲籼系成熟胚离体培养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种子贮存150d后的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为82.02%,显著高于种子贮存20d后的诱导率(51.04%)。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质地结构、以及绿苗再生率在材料间表现出差异,其中材料间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G3004-4>G2605>G2417-2-1>G2416-3,材料之间绿苗再生率的顺序为G3004-4>G2416-3>G2605>G2417-2-1,表明供试的粳型亲籼系在S-b座位携带中性基因Sn比Si基因易于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改善愈伤组织质地结构,但S-b座位的基因型对绿苗再生率的影响不明显。不同培养基对各材料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不同,表现为在诱导培养基上添加1g·L-1水解乳蛋白和0.5g·L-1脯氨酸均能够显著提高G2417-2-1和G3004-4的诱导率;分化培养基上不同激素配比也影响其绿苗再生率。4个粳型亲籼系成熟胚离体培养特性类似于粳稻的培养特性。  相似文献   
104.
水稻胚囊形成过程与分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利用改进的GMA半薄连续切片技术对水稻品种IR36胚囊形成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形成的二分体和减数分裂Ⅱ形成的四分体的各个子细胞的大小都是不均等的;b)单核胚囊的3次有丝分裂的方向都较为固定;c)极核发育过程有明显的形态特征变化;d)胚囊形成各阶段淀粉粒出现与否有规律性。根据IR36胚囊形成的特点,初步将水稻胚囊形成过程分为8个时期,即孢原细胞形成期、大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功能大孢子形成期、单核胚囊形成期、胚囊有丝分裂期、八核胚囊发育期和胚囊成熟期。  相似文献   
105.
 利用荧光显微术观察,发现同源四倍体水稻与其二倍体原种的糊粉层细胞壁纤维素物质都存在一个“充实”的过程。授粉后5~6 d,糊粉层开始分化形成,此时其细胞壁上未观察到纤维素物质;授粉后6~8 d,糊粉层细胞壁上开始积累纤维素物质;授粉后8~9 d,糊粉层细胞壁积累了大量的纤维素物质。胚乳淀粉的积累存在一个变化的过程:初生胚乳核周围可见一些淀粉体,随着胚乳游离核的增多,游离核周围淀粉体的数量逐渐减少,胚乳细胞化后,胚乳细胞内开始大量形成淀粉体。利用苯胺蓝染色连续切片荧光观察,发现同源四倍体水稻及其二倍体原种胚乳发育过程中,在珠心表皮和内珠被之间存在一层胼胝质物质,围绕着胚囊并包裹住珠心呈“套”状。这个结构的形成变化过程为:授粉后30 min在珠孔端珠心表皮细胞与内珠被之间开始积累少量的胼胝质,之后胼胝质逐渐增多并向合点端扩展延伸;授粉后1~2 d包裹着整个胚囊外的珠心而仅在维管束处断开;授粉后9~13 d,胼胝质“套”消失。该结构可能与胚和胚乳在发育期间的水分和养分的调节等有密切关系。同源四倍体水稻还存在糊粉层细胞壁发育不同步、糊粉层细胞壁结构异常以及胼胝质“套”不消失等异常现象。这些现象有可能会影响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106.
单多胚水稻珠心组织消长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GMA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对多胚水稻品系APⅣ和单胚品种IR36珠心组织的行为进行研究表明,两份材料的珠心组织从大孢子母细胞形成开始到受精后数天,处于边生长边退化状态,在合子分裂前,以生长为主,此期间在珠心组织内可观察到许多具分裂相的细胞,这些细胞膨大但细胞质很少,与具备分生能力的细胞完全不同,无法进一步分裂;合子分裂以后珠心组织退化加速,到受精后4~5 d,珠心组织除了其表皮细胞外,其他几乎都解体了。APⅣ珠心组织出现低频率异常生长的现象,但未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由珠心细胞发育形成的不定胚。  相似文献   
107.
毛白杨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毛白杨根系提取液处理大豆、玉米、小麦、花生和常见田间杂草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毛白杨是否存在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对几种农作物和杂草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同源四倍体水稻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利用12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同源四倍体水稻作亲本,采用NC 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4×8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对1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水稻杂种一代主要农艺性状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除抽穗期外,其余15个供试性状均表现正向的中亲优势;除了抽穗期、十粒长和十粒宽3个性状外,其余13个供试性状在绝大多数组合中均表现正向的超亲优势.与二倍体杂交稻培杂77比较,同源四倍体水稻杂种在粒形、粒质量、叶面积和穗长上具有正向竞争优势.选出2个结实率和单株粒质量具有竞争优势的组合.  相似文献   
109.
采用标准地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4个海拔梯度川滇高山栎群落水平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各个海拔梯度上物种以川滇高山栎为主,其相对密度分别为61.40、65.67、77.21和62.27;随海拔升高伴生木本植物种类逐渐减少,从11种减少到3种.(2)有随海拔升高,川滇高山栎群落物种相对频度大于2.0以上的物种数量具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川滇高山栎是各个梯度出现频度最大的物种.(3)川滇高山栎群落物种重要值大于5.0以上的物种数量具有随海拔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川滇高山栎在从低到高的4个海拔梯度上重要值分别为68.47、80.37、119.93和84.01.(4)林分平均树高和林分平均地径具有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海拔每升高100 m树高和基径分别平均降低0.18 m和0.22 cm.(5)按株频度计算,在巴朗山阳坡各个海拔梯度的川滇高山栎种群多为聚集分布;而丛频度计算,在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带川滇高山栎种群格局呈聚集分布,在中等海拔区域川滇高山栎种群格局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10.
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常会有免疫失败的现象发生,这不但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对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落实到畜牧业生产(动物防疫)工作中,最大限度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显著提高养殖效益,为畜牧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