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环境同位素在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环境同位素技术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性, 为水循环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文中综述了环境同位素概念、示踪原理及其在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 包括大气降水、林冠穿透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和植物水过程的应用现状, 同时展望了环境同位素在定量阐明森林生态系统"六水"转化关系和水循环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2.
笼养蛋鸡健康养殖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鸡笼养因其突出的优点必将仍是中国以及许多国家主要的养殖模式,笼养蛋鸡健康养殖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对畜禽健康养殖发展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优良品种选育、饲养方式完善与替代、饲养环境优化、优质饲料生产与配制、动物疫病防控、健康养殖管理6个方面对国内外笼养蛋鸡健康养殖调控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探索性地提出了中国笼养蛋鸡健康养殖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3.
岷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生物量碳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样地数据,基于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关系模型,估测岷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碳密度、碳密度年增长率及其随林龄、海拔和坡向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暗针叶林的成熟林、过熟林生物量碳密度较高,中龄林、幼龄林生物量碳密度较低,成熟林、过熟林生物量碳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龄林和近熟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幼龄林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中龄林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最大,为1.3%,其次为过熟林,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为0.8%,幼龄林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最小,为0.7%;海拔3600~3800m处生物量碳密度最大,明显高于其他海拔区段;海拔3000~3400m处生物量碳密度年增长率最高,为1.03%;半阴坡和半阳坡的生物量碳密度高且年增长率最大,其次是阴坡,阳坡生物量碳密度低,年增长率最小;过去20多年,岷江上游暗针叶林生物量碳密度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997-2002年,生物量碳密度年平均增长率为1.15%,高于其他调查期间碳密度年增长率.  相似文献   
104.
川滇高山栎种群统计特征的海拔梯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川滇高山栎广泛分布于横断山地区,属于亚高山硬叶栎林,是中国植被非常特殊的类型.种群统计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主要研究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数量变化规律.本文采用标准地法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林区五个海拔梯度的川滇高山栎种群的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生物量结构等方面探讨川滇高山栎种群的海拔梯度变异性规律.结果表明(1)川滇高山栎种群径级分布表现为两类,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下地带的双峰型,径级峰值出现在2 cm~4 cm,约占70.33%;另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上地带的单峰型,径级峰值出现在1 cm~3 cm,约占76.35%.(2)川滇高山栎种群高度级分布表现为两类,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下地带,高度级峰值出现在2 m~3 m左右,约占65.38%;另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上地带,随高度级增大,高度级百分率呈递减趋势.(3)川滇高山栎种群总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呈递减趋势,其平均总生物量为26 408.7 kg·hm-2,各器官平均生物量大小排序为干>枝>叶>皮,其生物量占种群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29.85%、18.54%、18.54%和6.91%.海拔2 720 m~2 9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干枝叶1皮的比例约为4321;海拔3 020 m~3 1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干枝叶皮的比例约为4221.  相似文献   
105.
106.
川滇高山栎林是川西亚高山地区地带性的灌丛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水文功能。本文在川西巴郎山东南坡沿海拔梯度(2 551、3 091、3 549 m),研究了川滇高山栎林表土层(0 15 cm)和亚表土层(15 30 cm)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有机碳(TOC)和氮素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海拔3 549 m和3 091 m处两土层土壤TOC及其储量、总氮(TN)、水解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其含量均显著高于海拔2 551 m处;海拔3 091 m处表土层与亚表土层的铵态氮(NH4+-N)含量显著比3 549 m的高,但与2 551 m处的NH4+-N含量差异不显著;在3个海拔梯度,土壤层硝态氮(NO3--N)含量差异不显著;3个海拔梯度的总无机氮含量在表土层差异不显著,而亚表土层无机氮含量在海拔3 091 m和3 549 m处差异显著;表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变化与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一致,亚表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3个海拔梯度差异显著;表土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在海拔3 091 m处最高,但3个海拔梯度的差异不显著,亚表土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随海拔梯度降低而减少,但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水解氮、TOC、TN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水解氮、TOC和TN显著正相关(P<0.05);pH值与水解氮、TO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显著正相关;NH4+-N与pH值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7.
以陇亚10为指示品种,研究了黑色地膜覆盖对胡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对胡麻田杂草防除效果显著,胡麻苗后30 d的总体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4.56%和97.27%,苗后60 d的总体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5.65%和59.66%。折合产量2 056.5 kg/hm2,较普通地膜覆盖增产255.6 kg/hm2,增产率14.19%。黑色地膜覆盖可作为防除胡麻田杂草的有效的物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8.
稳定性氢氧同位素在水分循环中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稳定性氢氧同位素是广泛存在于水中的环境同位素。在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植物体内水转化循环过程中,发生氢氧同位素的分馏,不同的水有不同的氢氧同位素值。利用这种差异,可研究水分来源、径流响应和植物用水,本文综述了这一方面的研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09.
沙棘对辽宁西部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将沙棘与小黑杨和欧美杨64号的人工林分别按株混和行混2种方式进行混交实验,研究了固氮植物沙棘对辽宁西部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0~20 cm的表层土壤中,混交林的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各自纯林的含水量(p<0.01),20~120 cm的深层土壤中,混交林的土壤含水量整体趋势表现为显著低于各自纯林中的土壤含水量,只有8月处理Ⅰ纯林和混交林的土壤含水量没有显著差别;(2)2000年6,8,9月,同一人工林两两月份间的土壤含水量均有明显差别,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都是8月>9月>6月,不同月份间土壤含水量的差异大小随土壤深度、杨树品种、混交方式的变化而变化;(3)杨树人工林不同土层含水量与天然降水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2>0.90),天然降水是杨树与沙棘混交林及杨树纯林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0.
大气CO2浓度增加对树木生长和生理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系统综述了国际上在不同组织层次和时空尺度上开展的大气CO2浓度增加对树木生理和生长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的实验方法。包括细胞水平上酶的变化;叶片水平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