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28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从甘肃河西、新疆阿勒泰甜瓜上分离获得的2株致病细菌,通过16S rDNA序列测定以及序列同源性比较,结合病原菌落培养性状、菌体形态观察和革兰氏染色反应等,初步确定当地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 (Smith et Bryan) Young et al.]  相似文献   
102.
为探讨毛白杨苗木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以毛白杨新无性系83号插条苗为试材,于2007年3—9月在北京林业大学苗圃,应用15N示踪技术测定在相同施氮量下毛白杨苗木对硝态氮(NO3 15N)和铵态氮(NH4 15N)的吸收率、利用率及分配率等指标。结果表明:①施肥后28 d,苗木对两种氮肥的吸收利用达到最大值,其中,标记NO 3 15N肥吸收率为036 g/株,利用率达35.98% ;标记NH4 15N肥吸收率为0.15 g/株,利用率为14.53%。②苗木NO3 15N肥平均利用率( 19.75%)约为NH4 15N肥(7.95%)的2.5倍 。③施肥后各个时期,全株的NO3 15N肥Ndff 值均显著大于NH4 15N肥。各器官对NO3 15N肥的征调能力明显高于NH4 15N肥,茎对肥料征调的竞争能力最强,其次为叶和根。④氮素分配率在各器官中差异显著(P0.05 ),总体趋势为叶根茎。叶中NO3 15N的分配率均高于NH4 15N,根中储存的氮素主要供地上部分生长所需,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茎是氮素贮藏的“临时库”,苗木主要通过茎将吸收的氮素输送到叶等生长旺盛的部位。   相似文献   
103.
采用箱法对栗钙土、灰钙土、粗骨土和山地灰褐土4种有代表性的干旱土壤表面CO2通量进行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土壤(粗骨土和山地灰褐土)的通量显著大于草原土壤(栗钙土和灰钙土)。干旱区土壤表面CO2通量的平均值为230.05 μmol/(m2·h),变化范围为-147.27~2 319.55 μmol/(m2·h)。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差异,粗骨土(351.82 μmol/(m2·h))山地灰褐土(347.33 μmol/(m2·h))栗钙土(193.36 μmol/(m2·h))灰钙土(162.37 μmol/(m2·h))。土壤表面CO2通量存在季节变化,趋势呈“S”形。9月份最高(516.79 μmol/(m2·h)),以土壤向大气释放为主;1月份最低(-7.09 μmol/(m2·h)),以大气进入土壤为主;具有春夏秋冬交替规律,与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壤表面CO2通量稍有后滞。全天候土壤表面CO2通量呈“山峰”形变化,04:00最小(154.13 μmol/(m2·h)),12:00最大(349.65 μmol/(m2·h)),具有昼夜交替规律,比气候日变化稍有滞后。影响土壤表面CO2通量的环境因子有地表空气温度、土壤温度(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壤含水量(0~10 cm、10~20 cm和20~30 cm);其中,地表空气温度、土壤温度(0~10 cm、10~20 cm和20~30 cm)和土壤含水量(0~10 cm)分别与土壤表面CO2通量呈正相关关系,而10~20 cm和20~30 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与土壤表面CO2通量呈负相关关系,地表空气相对湿度与土壤表面CO2通量的关系不显著。大气与土壤之间的CO2存在双向转移机制,CO2不仅从土壤向大气转移,而且也从大气向土壤转移,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差异性分布,导致温带和寒带地区的土壤具有平衡大气CO2浓度的功能,是温带、寒带地区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04.
该研究旨在掌握湖南5种园林地被植物在缺水季节的耗水特性,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及配置方式提供依据。采用盆栽控水法,从8—11月,通过模拟实际栽植中植物所处的不同光照状况,测定了马尼拉草、细叶萼距花、麦冬、吉祥草和葱兰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土壤水分不断降低过程中的蒸腾速率。结果为:①根据植物在控水期间蒸腾速率的变化及生长状况划分了4种土壤水分梯度,即水分充足、轻度胁迫、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土壤水势分别为-0.20~-0.03 MPa、-0.54~-0.20 MPa、-1.38~-0.54 MPa和<-1.38 MPa。②不同月份在前3种土壤水分梯度下,全光照时,细叶萼距花的日均蒸腾速率大于马尼拉草;半光照时,蒸腾速率大、入选前2位较多的是细叶萼距花和葱兰,蒸腾速率低、处于最后一位较多的是马尼拉草;全遮荫时,麦冬、吉祥草和葱兰的蒸腾速率相差不大。③控制土壤水分、光照强度所达到的节水效果是不同的,可根据节水效益和实际需要来选择优化的节水方式。   相似文献   
105.
单作与间作条件下核桃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河北平山县退耕区核桃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取根器取样,研究间作对核桃根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作条件下核桃根系在垂直方向上呈负指数型分布,根系主要集中在10~60 cm;在水平方向上,89.75%的根长密度集中在0~110 cm。间作条件下核桃根系在垂直方向上,主要集中在20~70 cm;在水平方向上,95.15%的根长密度集中在0~110 cm;间作物黄芩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于 0~50 cm,水平方向上主要分布于100~150 cm处,其对核桃根系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渭北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渭北苹果产量大增,果品销售不畅的严峻形势下,研制出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其关键环节为:果园中以施有机肥和混合肥为主;严格疏花疏果;果实套袋;铺设反光膜;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体,化学防治中以使用无公害农药为主,实现苹果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07.
利用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棉花良种种植情况的调查数据,应用品种遗传改良对产量贡献作用的分析模型,计算了我国四大棉区五个省(区)棉花品种遗传改良、化肥投入和栽培管理等其他措施在产量提高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棉区典型省份棉花品种遗传对产量的贡献作用在16%~36%,与化肥投入贡献作用率中值的40%和管理等的34%相比是最低的。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棉花生产的发展是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8.
适配太阳能诱虫器诱杀柑橘木虱LED光源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木虱(Dia phorina citri)是柑橘黄龙病的传播媒介.为达到治虫防病的目的,在室内利用昆虫行为反应器开展适配太阳能诱虫器的LED光源筛选,结果表明:柑橘木虱成虫对光照强度分别为1 800 lx和4 310 lx的蓝光和绿光(波长分别为460 nm和531 nm)在光照时长为17 h时的趋光性最佳,相同波长条件下,其趋光性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长成正相关.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适宜田间柑橘木虱测报和高效诱杀的LED光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从4栋鸡舍的艾维茵肉用种鸡的入孵种蛋中,选择蛋重及蛋形指数都在最佳范围内(56~68g,0.72~0.81)的2088枚(58盘)种蛋,随机分为3组,同柜孵化。通过照蛋和胚检,观察和统计分析孵化期胚胎死亡规律。结果表明,整个孵化期间,胚胎死亡主要有2个高峰,第1个高峰在孵化前期的4~6日龄,第2高峰期在孵化后期的17~19日龄,这2个胚胎死亡高峰期把剩下的各胚龄分为3个阶段:1~3日龄、7~16日龄、20~21日龄,这3个阶段的胚胎死亡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与一般经验值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0.
钙素对栽培牡丹花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不同Ca浓度下牡丹花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Ca浓度的增大,总花期可延长1~2d,但高Ca却降低了成花率;施Ca可明显延缓可溶性蛋白质降解,降低MDA、O2-含量以及乙烯释放速率,提高SOD酶活性和叶片光合作用,维持膜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延缓牡丹花瓣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