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香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丰优香占"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不育系"粤丰A"为母本,与恢复系"R6547"配组而成的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2003年7月通过中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该组合2002年被列入国家计委"扬州市优质米基地建设"项目,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和江苏省农业高新技术产品;2003年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品种,推广种植面积达7.0×104 hm2.  相似文献   
12.
以肥床旱抛秧,塑盘旱育抛秧为对照,比较观察了采用“旱抛成功”高吸水种衣剂实施种子包衣,免去塑盘直接利用肥床旱育秧抛载稻的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包及旱育出苗整齐,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根部带土,抛载自然直立苗率高,立苗快,抛后发根力强,分蘖起步早,发生量大,群体生长协调,各主要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高,每亩有效穗数和总位数提高,结实率与千粒重持平,产量增加1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下游粳稻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组合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因聚合是实现水稻稻瘟病广谱抗性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构建粳稻背景下不同双基因聚合系,利用长江下游粳型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ea)菌株评价其抗性效应并解析其抗性效应产生的构成因子,为长江下游粳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广谱抗性基因组合模式和种质资源。【方法】以粳稻07GY31为背景的Piz基因座不同复等位基因(PigmPi40Pi9Pi2PiztPiz)单基因系为核心,利用不完全NCII交配设计,分别与其他广谱抗性基因(Pi1Pi54Pi33)单基因系杂交,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农艺性状筛选,共构建18种不同基因组合的双基因聚合系。2019年利用长江下游粳稻种植区采集、分离的109个稻瘟病代表性菌株进行苗瘟、穗瘟人工接种鉴定及不同病圃的自然诱发鉴定,评价不同双基因聚合系的抗性效应,并分析双基因聚合系抗性效应的构成因子。【结果】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分析表明所构建的双基因聚合系均具有较高的背景恢复率,分布于97.08%(PPLPiz/Pi33)—99.08%(PPLPigm/Pi1)。表明除了目标基因区域不同外,所有双基因聚合系的遗传背景几乎完全与受体亲本07GY31一致。同时人工接菌鉴定表明绝大部分双基因聚合系苗瘟和穗瘟抗性水平都优于单基因系。其中苗瘟抗性效应较好的聚合系分别为PPLPigm/Pi1、PPLPigm/Pi54、PPLPigm/Pi33、PPLPi9/Pi33、PPLPi9/Pi54、PPLPi40/Pi54、PPLPi40/Pi33、PPLPi40/Pi1、PPLPi9/Pi1, 而穗瘟抗性效应较好的聚合系分别为PPLPigm/Pi1、PPLPigm/Pi54、PPLPigm/Pi33、PPLPi40/Pi33、PPLPi40/Pi54、PPLPi40/Pi1、PPLPizt/Pi33。不同抗性基因聚合后产生不同的效应,其中互补效应高且能有效表达是提高双基因聚合系苗瘟和穗瘟抗性的关键因子。双基因聚合系PPLPigm / Pi1、PPLPigm / Pi54和PPLPigm / Pi33在苗瘟和穗瘟的人工接种,以及在不同病圃的自然诱发鉴定中均表现稳定的广谱抗性,同时,农艺性状调查结果也表明这3个双基因聚合系的基本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07GY31基本一致,因此,基因组合Pigm/Pi1Pigm/Pi54Pigm/Pi33是适于长江下游粳稻的广谱抗性基因组合模式。【结论】抗性基因的组合方式影响聚合系的抗性水平,互补效应高且能有效表达是粳型双基因聚合系抗性效应提高的关键因子。本研究构建的双基因聚合系及其抗性效应分析为长江下游广谱稻瘟病抗性粳稻品种的精准培育提供了种质资源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是对水稻生产具严重威胁的真菌病害,培育聚合多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以优质、高产、感稻瘟病的中间材料L0为受体亲本,与携带Pizt和Pib基因的粳稻品种武运粳21号杂交,经分子标记及系谱选择、抗性鉴定和农艺性状鉴定,获得6个不同类型的稳定株系.苗瘟及穗瘟抗性鉴定表明,含不同基因组合的抗性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携带Pizt/Pib的L5株系抗性频率与武运粳21号相当,显著高于仅携带Pizt或Pib的株系.将L5株系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淮南迟播组中间试验,最后审定定名为扬粳3491.该结果表明利用粳稻中广泛分布的广谱抗病基因Pizt,再聚合其他染色体位点的抗性基因,可有效地提高江苏粳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这一研究还表明利用分子标记选择可快速实现多个抗病基因的聚合,有效缩短水稻抗病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新型玉米超微粉体种衣剂在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及使用效果。结果表明:玉米超微粉体种衣剂与未包衣处理相比,发芽率提高8.51%,发芽势提高39.74%,根数增加,茎粗、幼苗鲜重、干重较未包衣处理优势明显,适应性强,与高海拔地区普通市售种衣剂效果相当。全生育期表现无毒害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出苗率高、安全性好、麦苗素质好、抗逆性强等方面分析了新型小麦种衣剂的优势,并从施用剂量、包衣方法、整田、播种等方面总结了其应用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丰优22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不育系粤丰A为母本,与恢复系R13配组而成的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2006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国审稻2006044),适宜在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及河南(信阳)的一季中籼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育苗伴侣营养土法培育机插壮秧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育苗伴侣可有效增加机插秧床土持水能力,控制病虫害,协调降低播量与增加盘根力度之间的矛盾,提高秧苗素质,延长机插秧苗适栽期。探讨了育苗伴侣营养土培育机插壮秧育苗技术,并提出相应的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9.
以2个早熟晚粳超级稻品种扬粳4227和南粳44为材料,设置了不施穗肥(T0),不施促花肥、单施保花肥(T1),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1∶3(T2),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1∶1(T3)、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3∶1(T4)和单施促花肥(T5)5种穗肥处理,观察了穗肥施用方法对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穗肥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增加了穗分化至抽穗期的氮素积累及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促花肥∶保花肥比例为1∶1处理(T3)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其他各处理。表明适宜的促花肥和保花肥比例有利于促进机插水稻植株生长,并获得较高产量与较高的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优质高产杂交籼稻K优81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K优 8 18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6年用K17A为母本、R81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 2 0 0 1年 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2 0 0 1~ 2 0 0 2年分别通过全国南方稻区杂籼区试及生产试验 ,并被推荐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2 0 0 2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  选育经过1996年用粳质籼核型不育系K17A为母本 ,该所培育的恢复系R818为父本进行初次测配 ;1997年K17A×R818组合进入测恢鉴定圃 ,进行杂交优势鉴定 ,表现优势明显 ;1998年春季在海南三亚进行K17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