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6篇
  7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泥质海岸盐碱地刺槐-杨树混交林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北方泥质海岸盐碱地采用工程整地措施修筑台田,于台田上布置刺槐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3种树种配置模式,对混交林及纯林的降盐改土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a后3种林分类型基本郁闭,保存率为63%~72%,郁闭度为0.6~0.7。混交林的树高、胸径优于纯林。3种模式脱盐作用范围在0—70cm土层;在50—70cm这一土层形成了养分亏缺层。混交林可提高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0—100cm全氮含量的土壤剖面分布规律与有机质相似,3种模式土壤全磷含量变幅不大,总体表现为磷素总量不足,有效性低。因子分析表明刺槐—杨树混交林降盐改土效果好于杨树纯林,也好于刺槐纯林,能够改善泥质海岸盐碱地土壤肥力状况,可作为一项成功的造林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辽河三角洲泥质海岸防护林小气候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与梯度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辽河三角洲典型泥质海岸的片状防护林和单片防护林带的风速、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空气湿度等气象因子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片状林带透风系数为0.26,属于疏透结构,在林带背风区1H-5H(H为树高)范围内风速降低最明显,降低幅度为38.51%~57.25%,10H-20H范围内比较缓和,风速降低8.19%~20.57%,林内风速平均比林外对照降低62.86%;单林带1H-5H风速平均降幅为41.54%~59.53%,10H-20H平均降幅为9.26%~16.14%。林内各层土壤温度比林外低,日平均空气湿度林内比林外高30.6%,日平均光照强度林内比林外降低40.4%。单片、片状林带的有效防风距离为20H;片状海防林带具有改善森林小气候的功能,能够增加林带内空气湿度,降低光照强度,调控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13.
抗寒耐盐碱美国白蜡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种源地引进的抗寒耐盐碱美国白蜡进行了盐碱地造林试验研究,通过分析树木长势和改土效果来筛选出优良的白蜡种源.结果表明:中度盐碱地不同种源地引进的白蜡树木长势强弱依次为宾夕法尼亚>纽约>CK>威斯康星>田纳西>路易斯安那;轻度盐碱地则是明尼苏达>肯塔基>CK>亚拉巴马>密西西比.轻、中盐碱地不同种源地引进的白蜡对土壤改良作用与树木长势规律一致;中度盐碱地造林优选白蜡种源地为宾夕法尼亚和纽约,轻盐碱地则是明尼苏达和肯塔基2个种源地.  相似文献   
14.
以辽河三角洲盐碱地营造的11种树种配置模式为对象,分析了不同树种配置模式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盐分质量分数的改良效果。研究表明:白榆刺槐混交林、白蜡沙枣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白蜡小胡杨混交林、小胡杨刺槐混交林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盐分质量分数的改变最大,土壤温度降低12%~16%,土壤含水量的改变辐度在26.1%~27.5%,土壤盐分质量分数降低60%~87%;小胡杨纯林、刺槐纯林、109柳纯林、群众杨纯林、白榆纯林、白蜡纯林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盐分质量分数的改变效果要比混交林差,土壤温度降低5%~12%,土壤含水量的改变辐度在4.1%~9.8%,土壤盐分质量分数降低20%~60%。  相似文献   
15.
尼泊尔为了在雨养农业区推广低成本滴灌 ,在JhikhuKhole流域进行了低成本滴灌、传统滴灌和人工灌溉效果的比较。试验中每种灌溉方法设 3个处理 ,各处理间的差异用作物的土壤含水量、作物的生物指标、水分的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效益来体现。结果表明 ,低成本滴灌和人工灌溉是水资源匮乏、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地区提高粮食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中低成本滴灌是获得长期经济利益和劳动效益最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磷·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连续7年以不同灌溉方法进行灌溉的保护地土壤磷、钾含量及其剖面分布,结果表明:3种灌溉方法下土壤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10~20 cm层全磷含量达到最大值;速效磷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与全磷相似。不同灌溉方法下土壤全钾含量19.013~19.990 g/kg,底层全钾含量明显高于表层;3种灌溉方法下土壤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倒置的“S”形分布,0~20 cm层速效钾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排土场土体裂缝区植物根系和抗剪强度分布特征,采用根钻法、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和直剪仪研究了0—60 cm土层植物根系、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样地根系特征参数不同,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根密度和根重密度为88.81~303.03个/103cm3,0.15~2.69 mg/cm3。根系以径级d≤0.1 mm和0.1 mm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中盐碱地上修台田,布置绒毛白蜡与紫穗槐混交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的绒毛白蜡树木生长情况好于纯林;紫穗槐在种植2年后具有较高的生物量,主要以茎生物量为主;混交林下的土壤在2年后从中盐碱土变为轻盐碱土,虽然纯林的全盐量有所降低,但效果不如混交林显著;土壤全氮、碱解氮在混交模式下有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纯林高于混交林。  相似文献   
19.
渗灌对保护地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保护地番茄栽培试验,研究渗灌及不同灌水控制下限101、62、54、0和63 kPa处理对0~10、10~20、20~30、30~40和40~60cm 5个土层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灌及其灌水控制下限能显著影响土壤中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渗灌灌水能促进脲酶活性的提高,灌水控制下限较高时,灌水处理后各土层脲酶活性较高,有利于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素营养。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与灌水和土壤水分状态密切相关,灌水控制下限较低时,灌水处理后各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频繁少量的灌水能促进各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水氮配合对油菜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氮条件对油菜生物量及其地上、地下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生物量与氮肥用量、灌水控制水平关系极为密切,且水肥交互效应明显。油菜生物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某一氮肥用量后,则表现为下降的趋势;随灌水控制水平的变化亦表现出相同趋势。水、氮供应适宜,有利于新鲜植株保持较高的水分含量,植株根冠比适中,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可食部分产量。综合考虑,灌水水平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80%、施氮量为0.24g kg-1土的组合是最优的。上述结果可为蔬菜的高产、合理灌溉和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