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1.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 1 1种重要病原菌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三唑·锰锌为一种高效内吸性广谱杀菌剂 ,可防治多种植物病害。田间药效试验证实 ,三唑·锰锌对梨黑星病、小麦白粉病和小麦条锈病等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且均优于目前常用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12.
陕西苹果主产区苹果黑星病病情分布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苹果黑星病在陕西苹果主产区的病情分布、感病程度,结果表明了该病在秦岭北麓区病情最重,渭北高塬区西部较重,关中平原西部较轻,关中平原东部轻,渭北高塬区东部最轻,且是局部零星分布。在调查的四个主栽品种中,以嘎啦、富士两品种感病最严重,红星次之,秦冠最轻。并提出对该病管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秦岭地区白粉寄生孢的自然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我国秦岭地区白粉菌寄生孢的资源状况并进一步筛选开发对植物白粉病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作者于2002~2003年对秦岭地区陕西境内的秦岭北坡、渭河两岸及渭北旱原三个不同生境内白粉菌侵染植株标样上的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进行了自然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在白粉菌侵染的旋花科、伞形科、唇型科、菊科、车前科、蓼科、十字花科、豆科、鸭跖草科、凤仙花科、葫芦科、锦葵科、玄参科、蔷薇科、大戟科、茄科、卫矛科、葡萄科、木通科、槭树科、蝶形花亚科等21科(亚科)植物的1145份标样中发现白粉寄生孢菌株39个。白粉寄生孢分离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碳及氮源等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温度为20℃,pH为6.0,采用葡萄糖作碳源及L-甘氨酸作氮源时菌株生长较好。调查结果显示秦岭地区有丰富的白粉寄生孢自然资源,可以进行开发利用,同时生物学特性测定显示出其存在的多种生理类群也为进一步从分子角度研究白粉寄生孢遗传机制,进而从大量菌株中开发用于防治白粉菌的生防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凤仙花白粉寄生孢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凤仙花白粉寄生孢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凤仙花白粉寄生孢生长温度为10~30℃,pH值为5~10;最适生长及产孢温度为20℃,pH值为7。有利于菌落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乳糖和蛋白胨;乳糖和牛肉膏最适于其产孢。光照对菌落生长及孢子产生有明显促进作用。以乳糖作为碳源,牛肉膏作为氮源的察氏培养基有利于孢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土壤环境因素对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试验研究了土壤温度、湿度、pH值和有机质对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40、30和0℃对微菌核土壤存活影响较大,10和20℃影响较小,尤其以10℃影响最小;土壤含水量越高,对微菌核存活影响越大,在含水量低于15%时,对存活影响较小,尤其以5%的含水量影响最小,表明微菌核对土壤干旱逆境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pH值低于5.5或高于8.5的土壤条件对微菌核存活影响较大,pH值为6.5~7.5影响较小;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微菌核存活率越低,含量低,存活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只要改善和控制棉花黄萎病菌土壤存活的生态条件,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存活菌量,达到控制病害发生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小拱棚韭菜与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韭菜相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易操作、效益高的特点,已成为韭菜反季节生产的重要措施,现就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从采自陕西关中西部地区238份白粉病植株标样中分离出白粉菌重寄生真菌17个菌株,通过采用形态学鉴定和r DNA ITS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白粉菌重寄生真菌3种,它们分别是Ampelomyces quisqualis、Ampelomyces humuli和Phoma glomerata。  相似文献   
18.
渭北西部苹果白粉病发病特点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渭北西部春季苹果白粉病发病始期为4月中旬,5月下旬达到发病高峰期,6月上旬逐渐下降,而后维持低水平延续,田间病情消长与温度密切相关,湿度次之。病害流行适宜温度在日平均12℃左右,比前人报道低6~8℃,日均温度21℃以上则对病害流行有抑制;同一棵树不同方位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明显,树冠中间发病最轻,南部较重,东、西、北方位最重。不同叶龄(日龄)的叶片抗病性差异显著,30日龄叶片抗性较强,3~9日龄叶片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芹菜生长调节作用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生长调节剂 1 .4%复硝酚钠水剂在芹菜幼苗期喷施 ,测定了其株高、水分含量、产量及蛋白质含量 ,结果表明 ,生长调节剂处理区芹菜较清水对照区植株水分含量减少 ,而株高、产量及蛋白质含量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0.
辣椒立枯病药剂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ohn)是辣椒苗期的主要病害,常在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严重时扩展到整个幼茎基部而引起茎基部缢缩干枯,导致幼苗直立死亡,由此得名.在传统的冷床育苗中,立枯病常造成大面积毁苗.由于该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腐生,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生产中常因缺乏有效药剂而使辣椒立枯病的危害日益成为突出问题.为此,作者选用广东省东莞市瑞德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30%多.福杀菌剂(WP)进行了辣椒立枯病药剂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