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试验旨在研究壳聚糖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率及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选择3头体况良好,年龄、体重、胎次、泌乳期相近,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泌乳牛作为供体牛。试验一采用尼龙袋法,分别在投入尼龙袋后2、4、8、12、24、36、72 h取样,测定壳聚糖在瘤胃内的实时降解率。试验二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依据壳聚糖在基础培养底物中的添加剂量分为6个处理组(0、0.02%、0.1%、0.5%、1%、2%)。其中,零剂量组为对照组,其余为壳聚糖组。分别于培养0、2、4、8、12、24 h时间点取样,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壳聚糖对奶牛瘤胃液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在奶牛瘤胃内降解率很低,在72 h时的降解率仅有7.79%;添加不同水平的壳聚糖,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培养液的pH值、NH3-N浓度、菌体蛋白(BCP)含量、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产气量均无显著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粗蛋白(CP)及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的日粮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健康、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3头.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CP设7.5%(低)、9.0%(中)、10.5%(高)3个水平,RUP设45%CP(低)、55%CP(高)2个水平,共6个处理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精粗比为3∶7,预饲期10d,饲喂后2、4、8、12、24h从食道采集瘤胃液2d,测定瘤胃液pH值,NH3-N、微生物蛋白质(BC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日粮CP水平对瘤胃液NH3-N浓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BCP及VFA的含量影响较小,总体而言,9.0% CP水平组对奶牛的瘤胃发酵略好于其他两组;日粮中高RUP(55%CP)可以显著降低瘤胃pH值且有降低NH3-N浓度的趋势,同时,对瘤胃BCP及VFA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试验条件下,日粮中CP(9.0%)和RUP(55%CP)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瘤胃代谢.  相似文献   
13.
酪蛋白是乳蛋白的主要成分,不仅营养丰富,且其水解产物对机体有重要调节作用。影响酪蛋白含量的因素主要有遗传、泌乳阶段、日粮营养水平及其组成等,其中通过调控日粮营养水平来提高乳中酪蛋白含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技术手段,对提高饲料利用率及改善乳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综述了不同日粮营养水平对奶牛乳中酪蛋白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实践中提高奶牛乳中酪蛋白含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牛瘤胃pH不同测定方法的实际效果。选用4头健康且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黑白花荷斯坦奶牛,对传统便携式pH计(MANpH)和连续pH记录无线装置(LRCpH)2种不同瘤胃内容物pH检测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MANpH和LRCpH 2种方法测定的瘤胃内容物pH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内容物pH 24 h变化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LRCpH无线装置不仅可准确测定瘤胃内容物pH,且能实时连续监测奶牛采食后瘤胃内pH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与淀粉比值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成分合成的影响。试验整理了27篇有关奶牛碳水化合物营养的研究,共计123个处理,运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饲粮NDF、淀粉含量以及NDF与淀粉比值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的相关性,并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饲粮NDF和淀粉含量,饲粮NDF与淀粉比值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R2=-0.799,P0.01)、产奶量(R2=-0.730,P0.01)、乳脂率(R2=0.664,P0.01)和乳蛋白率(R2=-0.788,P0.01)的相关性更强;饲粮NDF与淀粉比值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P=0.02)、产奶量(P0.01)、乳脂率(P0.01)、乳蛋白率(P0.01)、乳蛋白产量(P0.01)和乳糖产量(P0.01)存在显著的一元线性回归关系,饲粮NDF与淀粉比值每增加1,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蛋白产量和乳糖产量分别降低0.81、1.36、0.06和1.50 kg,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增加0.11%和0.07%。M eta分析结果表明,饲粮NDF与淀粉比值可作为反映奶牛饲粮碳水化合物组成的营养评价指标,用于指导奶牛的生产和调控乳成分的组成。  相似文献   
16.
郑杰  刘玉芳  马露  薛明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6):1585-1593
试验旨在分析滩羊TCHH基因的遗传结构,并检测该基因在同一月龄不同组织及不同月龄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模式。通过基因同源扩增获得滩羊TCHH基因编码区(CDS)全长,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序列的同源性、蛋白基本性质及重复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半定量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该基因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CHH基因CDS区全长4 425 bp,包含两段重复序列,共编码1 474个氨基酸,滩羊TCHH氨基酸序列在物种内同源性较高,与山羊同源性可达96.3%,物种间的同源性较差,与人和家鼠的同源性分别为48.4%和40.5%。TCHH蛋白分子式为C8006H13187N2787O2661S6,分子质量大小为191.26 ku,理论等电点为5.76,为亲水蛋白,其蛋白不稳定指数为119.37,稳定性较差。TCHH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共包含2个保守区,分别为S-100型钙结合域和蛋白激酶结构域,富含α-螺旋,高达89.89%,推测其二级结构为长条棒状分子结构。组织表达谱结果发现,TCHH基因在皮肤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其mRNA表达量随着滩羊月龄的增加逐渐降低,与滩羊毛发卷曲性状的生长趋势一致,TCHH基因特殊的结构和表达模式表明该基因在滩羊的毛发卷曲性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可为滩羊毛发生长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山东省18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的逐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及由此计算的干旱指数SPEI,分析该区气温、降水量和SPEI与同期海温距平(SSTA)指数及ENS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3a来山东省气温呈“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波动增长趋势(0.26℃·10a-1)(P<0.05),但与ENSO事件并无显著相关性。(2)山东省年降水量波动较大,并以15.32mm·10a-1的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且与ENSO事件强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中、强等级ENSO事件对降水量的影响更明显。ENSO暖事件对降水量的滞后影响表现为减少其后期1~2个月的降水量,冷事件则增加其后期0~4个月的降水量。(3)近53a山东省发生干旱的次数、范围和强度从20世纪80年代显著增加,年SPEI值呈缓慢递减趋势,共发生5次轻旱和9次中旱。干旱站次比呈波动上升趋势,共出现11a全域性干旱、4a区域性干旱、6a部分地区干旱和17a局部地区干旱。(4)ENSO事件强度与干旱强度(SPEI)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干旱发生范围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0、2000、2010和2020年卫星遥感资料和近30年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气候资料分析研究藏北高原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泊演化。结果表明,保护区湖泊数量呈增多—减少—增多的趋势,湖泊面积呈扩张—加速扩张—扩张减缓的阶段性增长趋势。近30年湖泊总面积扩大88 676.49 hm2,其中,1990—2000年、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面积分别增长23 897.12、57 176.60和7 602.77 hm2,增长幅度分别为5.63%、12.75%和1.50%。通过对保护区1 000 hm2以上湖泊面积分析,西区湖泊以色林错、仁错面积变化率较大,东区湖泊以错愕、乃日平错以及蓬错变化显著。近30年色林错保护区气候为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多和蒸发量减少,气候呈现出暖湿化发展趋势。冰川萎缩速率、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与色林错保护区湖泊阶段性变化规律相关性高。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块茎受到创伤后诱发的木栓化,对块茎的愈伤和保持良好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马铃薯块茎创伤木栓化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D47’为实验材料,在马铃薯块茎创伤后0、27、54 h分别取样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创伤27 h后诱导的DEGs有8 184个,其中显著上调4 829个,显著下调3 355个;与27 h相比,54 h有3 385个DEGs,其中显著上调2 259个,显著下调1 126个。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氧化还原酶活性、氧化还原过程、生物过程、代谢过程和催化活性。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苯丙烷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脂肪酸代谢途径。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6个DEGs的差异表达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证明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沼液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模型构建及系统参数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沼液滴灌工程实际生产应用中,为有效预防灌水器发生堵塞,提高沼液滴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该文以实际沼气工程发酵剩余的沼液为试验样本,从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合理调控系统运行模式的角度出发,以沼液滴灌系统水肥配比、灌水压力、滴头流量为影响因素,以灌水器的平均相对流量和首次发生堵塞的时间为试验指标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沼液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预测模型。试验采用响应曲面法,利用Design-Expert8.0.6软件回归分析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3个因素对沼液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影响的数学模型,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试验性验证。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水肥配比、灌水压力和滴头流量对沼液滴灌系统灌水器平均相对流量和首次发生堵塞时间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且影响主次顺序均为:滴头流量>水肥配比>灌水压力。在较大的水肥配比和滴头流量条件下,平均相对流量最大,首次发生堵塞时间最长;当灌水压力取适当的中间值时,灌水器抗堵塞性能较好。响应曲面法优化后获得的最佳综合堵塞模型指标为:水肥配比为3:1,灌水压力为0.14 MPa,滴头流量为12 L/h,在该条件下,平均相对流量为0.83,堵塞时间为55 h。经试验验证,实测值与模型理论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4%,表明模型预测效果良好,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灌水器堵塞风险和首次发生堵塞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