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胀气会影响台湾泥鳅的生长速度,降低饲料利用效率,严重者导致死亡,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通过临床观察、细菌分离和人工感染诊断发病原因,结果表明:胀气症状由水质、投喂管理以及台湾泥鳅特殊的生理构造等因素诱发。采取换水、盐浴、内服健肠促消化药物的方式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不同体色台湾泥鳅的生长性能,对相同规格的红体色台湾泥鳅“赣红1号”和正常体色台湾泥鳅进行了为期49 d的室内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赣红1号”与正常体色台湾泥鳅的成活率、体质量增长率、体长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等生长性状均无显著性差异。随着养殖试验的进行,二者的肥满度均略有降低;体质量、体长的变异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且体质量变异系数大于体长变异系数。研究表明,“赣红1号”与正常体色台湾泥鳅生长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27种刺鳅属鱼类和中华刺鳅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片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OI基因碱基组成偏倚明显,27种刺鳅属鱼类COI基因中,A+T含量(53.6%)明显高于G+C含量(46.4%);在中华刺鳅COI基因中,A+T含量(57.8%)也明显高于G+C含量(42.2%),这与大部分鱼类的COI基因序列研究结果一致.中华刺鳅与大多数刺鳅属鱼类均保持中等遗传距离(0.162~0.217),但与非洲坦噶尼喀湖特有的Mastacembelus albomaculatus的遗传距离较远,达到0.268,计算了27种和26种(剔除Mastacembelus albomaculatus)刺鳅属鱼类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34和0.123.基于COI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27种刺鳅属(Mastacembelus)鱼类和中华刺鳅可以明显区分为3个类群,即以大刺鳅等大多数刺鳅属鱼类、中华刺鳅、Mastacembelus albomaculatus.研究结果支持中华刺鳅属于刺鳅科,同时建议重新整理刺鳅属.由NJ和MP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均提示,非洲坦噶尼喀湖特有的Mastacembelus albomaculatus是相对较古老的类群,刺鳅属鱼类可能起源于非洲,但这需要进一步更加全面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同时,大刺鳅和中华刺鳅保持相对较近的遗传距离,通过种间杂交,培育耐低温且营养高的新品种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以自繁育攀鲈F1代为研究对象,按照传统的形态学测量方法对攀鲈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准确描述;采用人工降温方法,每天降温1℃,直至试验鱼全部死亡,记录其F1代死亡率、累积存活率和半致死低温(LT50).结果表明:攀鲈9个可数性状参数分别为侧线鳞(29.00±1.81)、背鳍鳍棘数(17.24±0.54)、背鳍分枝鳍条(9.81±0.62)、尾鳍分枝鳍条(15.81±0.75)、胸鳍分枝鳍条(15.14±0.57)、腹鳍鳍棘(1.00±0)、腹鳍分枝鳍条(4.95±0.22)、臀鳍鳍棘(9.71±0.43)、臀鳍分枝鳍条(10.43±0.58);平均规格为[(12.5±0.9)cm、(34.5±7.0)g]的试验攀鲈,其初始死亡水温为13.5℃,当温度降低至9.4℃时,试验鱼全部死亡;攀鲈LT50为10.92℃,死亡温度范围为9.4℃~13.5℃.在人工养殖过程中,为保证攀鲈正常越冬,应保持越冬池水温不低于13.5℃,攀鲈耐寒性能有待进一步选育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敌百虫、硫酸铜和二氧化氯等3种常用渔药对攀鲈(Anabas testudineus)的急性毒性,在水温(30±1)℃下,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法进行了3种药物对攀鲈幼鱼[体质量(7.78±1.60)g、全长(7.89±0.44)cm]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敌百虫对攀鲈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7.20、24.91、23.15、20.5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3.351 mg/L;硫酸铜对攀鲈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9.29、33.04、25.13、23.3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7.010 mg/L;二氧化氯对攀鲈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89.69、87.16、80.38、77.74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24.691 mg/L。3种药物对攀鲈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敌百虫>硫酸铜>二氧化氯,其安全浓度均高于有效治疗浓度,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6.
稻蛙鳅共作立体生态种养模式通过改造常规稻田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途径,使水稻、青蛙、泥鳅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互利共生,可实现农渔结合、一田三收。2018年3月—11月进行了稻蛙鳅共作种养试验,平均生产优质稻米4335kg/hm~2、青蛙3750kg/hm~2、泥鳅1500kg/hm~2,水稻、青蛙和泥鳅3项的总产值达到251700元/hm~2,平均利润为1210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93,投资收益率为92.7%。试验表明,稻蛙鳅共作立体生态种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物种和空间资源,有效提高稻田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7.
18.
2021年4月对选留的攀鲈亲本进行驯化和强化培育,同时进行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引进攀鲈亲本在经过30天的强化培育后,雌雄亲本的成熟度达到90%以上;分4批次进行人工繁殖,均繁殖成功,繁殖成功率100%,抽样统计受精率75.0%,孵化率88.9%,总计出苗5.5万尾;经过30天培育,苗种成活率91%;夏花苗种充氧打包在室内静置模拟运输,24小时存活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理想动物蛋白源,更具添精益髓、补中止泻等生理保健和药用价值,有"水中人参"之美誉。台湾泥鳅自2012年引进大陆以来,因其生长快、个体大、耐低氧、易捕捞等特点,人工养殖规模逐年增加,成为我国泥鳅养殖的主导品种,市场前景广  相似文献   
20.
探讨禁渔后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的群体分布现状,为制定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政策提供资料,以实现克氏原螯虾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2021、2022年5—9月,分别对鄱阳湖9个县(市)14个位点的克氏原螯虾进行调查,测量了体质量、全长、体长并进行性别鉴定,并基于9个形态性状和10个可量比例参数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群体雌雄性比约为0.9:1,平均丰满度为0.0431±0.0076(0.0205~0.0714)。除余干瑞洪、康山和程家湖3个位点的水域采集到一定数量克氏原螯虾,其他水域数量很少。聚类分析显示,余干水域的3个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中,瑞洪群体与程家池群体亲缘关系较近,康山群体与其他群体关系较远。判别分析显示,3个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的判别函数,雌、雄虾的综合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2.74%、79.16%,与聚类分析的结果相近。结果表明,2021—2022年鄱阳湖克氏原螯虾呈现出个体小、分布散及资源量显著下降的情况;余干水域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形态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