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广薯87在蒸制前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情况,为鲜食型甘薯风味物质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对广薯87鲜薯及蒸薯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广薯87鲜薯检测出71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40.52%)、萜类(16.18%)、杂环类(15.17%)、醇类(11.59%)、酯类(7.94%)、芳烃类(4.49%)、酮类(1.62%)化合物等;蒸薯检测出69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47.36%)、芳烃类(21.39%)、萜类(10.33%)、卤代烃类(7.07%)、醇类(3.24%)、酮类(2.64%)、酯类(2.61%)化合物等.其中,鲜薯及蒸薯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物均为苯乙醛,含量分别为16.78%、19.92%,但蒸煮前后相对含量差异不显著.对所检测出的挥发代谢物进行差异筛选,共筛选出47种差异明显的代谢产物.上调的代谢物有14种,下调的代谢物有33种,其中上调倍数最高的化合物为氯乙酸2-苯乙基酯,上调倍数为4.4;下调倍数最高的化合物为2-丙基-1H-咪唑,下调倍数高达13.49.[结论]结合相对含量及差异分析,广薯87蒸制后相对含量显著上升的主要挥发物成分为2,4-二叔丁基苯酚和氯乙酸2-苯乙基酯,是最有可能构成广薯87蒸薯特征风味的挥发物.  相似文献   
12.
探究甘薯疮痂病菌(Elsinoe batatas)的生物学特性,筛选疮痂病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快速、大量地产生分生孢子的方法,为甘薯抗疮痂病育种提供依据。以疮痂病病原菌菌株CRI-CJ2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在不同培养基、p H和光照处理条件下的菌落生长直径,利用凹玻片悬滴法测定在不同温度、pH和光照处理条件下的分生孢子萌发率,比较Fries液体培养法、摇菌法和菌丝涂布法等3种方法的诱导产孢效果。结果表明,最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DA,p H 6~7,致死温度为48℃、10 min,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连续光照使菌落呈鲜红色;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 5,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48℃、10 min,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不显著;采用菌丝涂布法可使疮痂病菌在培养第12天分生孢子产孢量达7.09×107个/m L,分生孢子萌发率为24%,产孢量和孢子活力均高于摇菌法,采用Fries液体培养法未观察到分生孢子及产孢结构。可见,选用适宜的培养基、p H能促进菌丝体生长,菌丝涂布法具有产孢快、产孢量大的优点,是一种适合甘薯疮痂病菌分生孢子诱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台糖16号的糖分性状优良,早熟高糖特征明显,平均蔗糖分和11月份蔗糖分明显高于新台糖10号和粤糖63-237。成熟后期蔗糖分不易下降。新台糖16号的蔗汁重力纯度高,蔗汁还原糖分低,甘蔗纤维分与新台糖10号的相当。  相似文献   
14.
新台糖16号收获后蔗茎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收获后蔗茎品质逐日变劣,蔗糖分和蔗汁重力纯度是随贮存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蔗汁还原糖和干耗损失则随贮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甘蔗不同种间品质变劣的难易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辐射强度对甘蔗幼嫩叶鞘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的影响曹干,黎茂业,陈景益,李乃坚(广东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510640)大量研究表明,作物组织培养与理化诱变相结合,对增加体细胞的遗传变异程度,获得在遗传上均一的突变体是十分有效的,在多种作物的育种上已...  相似文献   
16.
甘薯资源抗(耐)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2年采用嫁接法接种对“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保存的162份甘薯资源进行病毒抗性的鉴定,结果表明所有资源在指示植物Ipomoea setosa上显示出带毒症状,但是资源的病毒病潜育期之间存在着差异,甘薯地上部分不显症并不意味不带病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叶菜专用型甘薯茎尖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为筛选优质菜用甘薯品种及其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测定华南地区11个叶菜型甘薯新品种(系)茎尖的总酚含量,并采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3种方...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运用批量平衡法测定不同土壤对克百威的吸附-脱附量,拟合Freundich、Langmuir和DMM双模型方程,分析吸附-脱附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关系。实验表明,在高浓度时,土壤对克百威的吸附/脱附量与吸附平衡溶液中克百威的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而低浓度时,克百威吸附-脱附量波动明显。实验结果拟合Freundich方程效果最佳,检验参数Kf和n值与受试土壤理化性质间呈相关关系。土壤中粘粒、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对吸附量影响大,而在脱附行为中,CEC、砂粒、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甘薯新病害-茎腐病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6年以来广东省主要甘薯产区发现1种甘薯新病害,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变黄,茎基部呈黑色水浸状腐烂,并逐渐沿茎枝向顶端腐烂,后整株倒伏、死亡。从甘薯病茎部分离得到了病菌,经柯赫法则验证为致病病原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菊欧文氏菌(Erwinia chrysanthemi)。采用茎枝、菌液共培养法接种8个甘薯品种,结果表明8个品种均无抗病性,病原菌致病性较强。这是我国首次发现该病害。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不同地区甘薯茎腐病菌Dickeya dadantii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及致病力差异,采用重复序列PCR基因指纹(repetitive element palindromic PCR,REP-PCR)技术和薯片接种方法,对采自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重庆市的6个市区县的59株菌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对引物对59株菌株扩增出41个清晰的条带,其中36个为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的扩增条带数在4~10之间,平均为7.2。在物种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4768、0.2801和0.4186,其中湛江种群多样性最高,南宁种群多样性最低;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9时,59株菌株可被划分为5个类群,类群划分与菌株来源地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不同地区病菌种群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差异,其中合浦种群与湛江种群致病力最强,万州种群致病力较弱。表明甘薯茎腐病菌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地区的病菌种群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与致病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