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林业   16篇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贵州乌江中游地区低效林类型和划分标准制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乌江是长江的八大支流之一,是贵州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干流全长1037km,贵州境内长874.2km,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7.95%。乌江流域是贵州开发较早、垦殖程度最高的地区,流域内城镇密布,农地集中,工业较发达。流域区地处亚热带,降水充沛,雨量集中在4~9月,且多暴雨。境内碳酸盐类广布,成土作用缓慢,土层极薄,砂页岩山地成土较快但极易流失。境内森林由于重砍轻造,经营粗放,不仅覆盖率低而且森林质量、产量也低,森林防护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新造防护林在短期内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我国著名的防  相似文献   
12.
森林类型与水土流失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坡地设置径流场、雨量点进行定位实测方法,分析降雨量与林草地表土流失、森林类型与地表径流及土层孔隙性关系,阐明森林和灌草地均有很好的减少表土侵蚀的功能.多层次的植被覆盖和保持良好的地面枯落物层的森林地,只有4.3%以下的降雨量形成地表径流,比单层乔木结构纯林减少以上.多年实测资料表明,减少林地表土侵蚀功能最好的森林类型为乔、灌、草或乔、草加枯落物层结构,其植被垂直投影盖度接近1,各层累加总盖度>1.4.灌草结构坡地也有较好的防止表土侵蚀功能.郁闭度过大单层乔木纯林,地表裸露时功能最差.要减少林草地表土流失,坡地在雨季必须有良好地面覆盖.  相似文献   
13.
余庆县箐口乡中坪大山低效林改造试验是国家“七·五”科技攻关专题一部份。1986年7月,课题组接受任务后,通过考察,搜集有关资料,再经筛选和有关专家的分析、论证,选点在乌江中游北岸——中坪大山。在改造试验中,我们以森林植被建设为核心,以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为目的。采取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按合同和设计说明书进行试验内容实施,改变了试验区的自然面貌,出现了“山上森林郁葱葱,山中枯井重出水,生态经济有效益,干部群众都称好”的好势头。现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乌江流域低效林分改造技术及实施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总则低效林分是乌江流域客观存在着的一种低产(值)、低效、急待改造森林类型。为加速恢复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生产力及蓄水保土功能,根据林业部关于《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县级总体设计规定》第四十一条中“对纳入规模的低效林改造……应分别落实类型,统计面积,提出改造方式、方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保证低效林改  相似文献   
15.
林木的培育在美国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各林业公司化了大量的钱从事发展和栽植健壮的、生长快的林木。木业公司也这样做了。因为大片的森林由于城市建设和道路修筑而遭毁损。专家们指出:美国国土上曾一度覆盖着百分之七十五的森林,而现在仅大约百分之四十了。由于宝贵的土地资源的日趋减少,因而林学家们致力  相似文献   
16.
杉木人工林除了生态因子影响其生长外,人为因素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同样立地条件下,由于人工经营措施不同,杉木生长有很大差异。人工措施(即不考虑种源和类型间差异情况)是指改善林地环境,特别是改善土壤条件而达到的。评价某项人工措施的优劣,一般来说,既要着眼于林木的速生丰产,也必须尽量少耗人力物力;既要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余庆县石灰岩山地低效林改造试验示范区近10年的动态监测,提出了改造后林分的生态、经济效益情况,并对这些林分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量化评价,从林分结构培育分析,筛选出低效林优化模式和优化改造途径,优化改造技术与优化改造类型模式。  相似文献   
18.
荆树原产澳大利亚,为金合欢属(Acacia)。由于生长块、用途多,目前非洲、美洲、亚洲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广为栽植,列为重要的凝缩类栲胶和能源树种。我国引进的主要是黑荆、银荆、绿荆,最早为台湾省,之后四川、两广、江西、滇、闽、浙等省相继引种试验。近年来,由于市场对栲胶需求量增大,国家每年要从国外进口1.5—2.0万吨以解决国内栲胶之不足,同时,积极开展黑荆栲胶基地林营造。目前为止,种植点北达大巴山南麓,南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