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蛋种鸡场中性电解水带鸡喷雾消毒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养殖场的定期消毒是工程防疫的一项重要措施。该文针对强酸性电解水(高氧化还原电位水)的低pH值 (<2.7)、腐蚀性大、制造成本高、不适合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等问题,试验研究了中性电解水(pH 6.5~8.5)与常用消毒剂(速洁和聚维酮碘等)对蛋种鸡场的带鸡喷雾消毒效果。考察了不同有效氯浓度、风机停开时间(作用时间)和喷嘴直径下中性电解水对鸡舍空气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作用时间下,中性电解水带鸡喷雾消毒效果均优于含过氧乙酸/双氧水的速洁消毒剂和聚维酮碘,且消毒效果随着有效氯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较小的喷嘴直径(50 μm)带鸡喷雾消毒,可以提高有效氯利用率,对空气的杀菌率高。采用有效氯浓度为160 mg/L及以上的中性电解水带鸡消毒,喷雾结束后风机停开5 min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因此,中性电解水可以用于种鸡舍带鸡消毒,对发展无害化绿色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鸡粪中低温干燥动力学特性与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鸡粪的中低温干燥特性,利用恒温鼓风干燥箱,以干燥温度、粪层厚度、风速为因素研究了鸡粪含水率和干燥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常见的薄层干燥模型对鸡粪的干燥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并用正交试验优化了鸡粪干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鸡粪的中低温干燥过程由2个降速阶段组成,第2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相对于第1降速阶段下降更快。干燥温度越高,粪层厚度越小,风速越大,干燥速率曲线出现拐点的时间越早,达到干燥平衡所用时间越短;Exponential模型能较好的模拟鸡粪的干燥过程;在中低温条件下,根据Fick定律得到2~6 cm粪层厚度鸡粪的有效扩散系数在2.25×10–7~2.35×10–6 m2/h间;用正交试验得到鸡粪中低温干燥时效率最高的工艺为:干燥温度55℃,粪层厚度6 cm,风速1.2 m/s,该工艺下鸡粪的干燥效率为0.47 h/g。  相似文献   
13.
孵化场微酸性电解水冲洗消毒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孵化场出雏器和出雏筐的冲洗消毒是孵化生产的重要环节,该文针对孵化场使用化学消毒剂会导致化学残留、消毒效果低和病菌微生物耐药性增加等问题,将有效氯质量浓度为60~100mg/L微酸性电解水应用于出雏器内壁、地面和出雏筐的冲洗消毒,并与常规化学消毒剂(50 mg/L聚维酮碘溶液和50 mg/L苯扎溴铵溶液)进行冲洗消毒效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氯质量浓度为60~100mg/L的微酸性电解水冲洗消毒可以有效杀灭出雏器内壁、地面和出雏筐表面的总菌(需氧菌总数)、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且杀菌效果随有效氯质量浓度和冲洗消毒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有效氯质量浓度为100mg/L的微酸性电解水冲洗消毒3min对出雏器内壁和地面总菌的杀菌率分别为93.9%和85.6%,且显著高于50 mg/L的聚维酮碘溶液的杀菌率(73.1%和69.6%)和50 mg/L的苯扎溴铵溶液的杀菌率(76.6%和74.5%)(P 0.05);对出雏筐表面冲洗消毒40s,杀菌率为79.6%。较常规化学消毒剂,微酸性电解水冲洗消毒可显著提高对出雏器和出雏筐的消毒效果,同时还具有广谱、无残留等优点,是孵化场出雏器和出雏筐表面消毒的良好替代消毒剂。  相似文献   
14.
夏季鸡舍屋顶隔热改善舍内热环境及蛋鸡生产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鸡舍屋顶夏季所接收辐射热最多,屋顶内表面与舍内空气对流换热作用较强,舍内垂直温差加剧,造成局部热应激影响蛋鸡生产性能。为探究屋顶隔热对蛋鸡舍内热环境及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该文对比研究试验舍(100 mm保温玻璃棉毡彩钢板屋顶)与对照舍(200 mm加气混凝土屋顶)2种不同材料屋顶对鸡舍内环境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并讨论鸡舍屋顶成本与养鸡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1)试验舍内温湿度波动比对照舍内小,试验舍内平均温度比对照鸡舍低2.3℃,对照舍内温度空间上呈垂直分布且温差大于3℃,由地面向屋顶逐渐升高且距离地面3.2 m高度水平面温度与0.8、1.6、2.4 m高度水平面温度差异极显著(P0.01);2)试验舍内热应激程度低于对照舍,对照舍内温湿指标正常水平比试验舍内低15.7%,轻度热应激程度高12.1%,中度热应激程度高1.7%,高度热应激程度高0.9%。对照舍内3.2 m平面上蛋鸡受到不同程度的热应激,高度热应激占2.5%;3)试验舍蛋鸡产蛋率比对照鸡舍高1.5%,平均蛋质量高1.9 g。对照舍3.2 m平面上蛋鸡产蛋率与距离地面0.8、1.6、2.4 m平面蛋鸡产蛋率差异极显著(P0.01),周死淘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舍和对照舍0.8 m平面上蛋鸡平均蛋质量最高,对照舍底层0.8 m平面上蛋鸡平均蛋质量与距离地面1.6、2.4、3.2 m平面蛋鸡的平均蛋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但破蛋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对照舍屋顶的冷负荷峰值是试验舍屋顶冷负荷峰值的2.1倍,对照舍屋顶内表面温度比试验舍高3℃。试验鸡舍采用隔热屋顶1~1.5 a可收回投入成本,维持舍内热环境以提高蛋鸡养殖户的收入。该研究可为集约化密集型饲养模式下蛋鸡舍的环境调控及节能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探究孵化前期高浓度CO2调控对蛋鸡种蛋孵化的影响机制,该研究以京红1号蛋鸡种蛋为试验对象,在孵化前期(0~10 d)处理组通过补充CO2的方式保持1%浓度,处理组在(0~10 d)期间通过CO2调控系统实时补充CO2;对照组CO2浓度小于0.25%,对比研究了1%浓度CO2处理对种蛋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受精蛋孵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9天和第12天CO2处理组的胚胎质量和相对胚胎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3天、第6天和第9天CO2处理组的蛋白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11天,CO2处理组和对照组尿囊绒毛膜(CAM,Chorioallantoic Membrane)血管发育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0天、第6天、第12天两组的蛋壳和胚胎钙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蛋鸡种蛋孵化前期(0~10 d)保持1%浓度的CO2,降低了蛋白pH值,加速了胚胎发育,但未影响孵化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应用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纵墙湿帘山墙排风系统对蛋鸡舍内热环境的改善状况,该试验选取了西北地区纵墙湿帘山墙排风与传统纵向通风2种通风系统的蛋鸡舍,通过对舍内热环境的连续监测,探究了2种通风系统下蛋鸡舍内的热环境及热应激状况,并比较了2种通风系统的经济投入成本。结果表明:纵墙湿帘山墙排风与传统纵向通风系统蛋鸡舍内温度最大波动幅度分别为2.7、10.3 ℃,纵墙湿帘山墙排风系统舍内水平与垂直方向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传统纵向通风蛋鸡舍内水平与垂直方向温湿度差异显著(P<0.05);传统纵向通风蛋鸡舍内无热应激状态比试验舍低9.9%,轻度、中度、高度热应激状态分别比纵墙湿帘山墙排风系统舍内高2.7%、7.2%、0.1%;但相同饲养条件下蛋鸡舍采用纵墙湿帘山墙排风降温系统的经济投入成本是传统纵向通风降温系统成本的1.6倍。综合2栋蛋鸡舍内热环境空间分布、温湿指数等认为,纵墙湿帘山墙排风系统应用于中国西北炎热干旱地区蛋鸡舍可降低舍内温差及热应激程度,为更好的缓解舍内局部热应激并将该降温系统在西北地区蛋鸡养殖中推广,建议在风机相对侧山墙上也安装湿帘小窗。  相似文献   
18.
蛋种鸡对本交笼产蛋窝内光环境的偏好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蛋窝是种鸡表达行为需求的必要福利设施,为明确本交笼养模式下种鸡对产蛋窝内部光环境相关设计参数的需求,探究种鸡对产蛋窝内部LED光环境的偏好性选择,该研究采用窝内蛋比例、产蛋行为与竞争行为作为评价产蛋窝使用效果的指标,选择LED白光(400~700 nm)、LED红光(585~690 nm)、LED蓝光(460~490 nm)3种光色作为诱导光源,每种光色设置2种不同的光照强度(5 lx、30 lx),对照组为无光源诱导组,对比7个试验组产蛋窝使用效果。结果表明,产蛋窝内设置30 lx的LED白光与蓝光时,窝内蛋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在33周龄时,窝内蛋比例可达91.5%±3.4%、93.2%±4.5%。30 lx的LED白光与蓝光组鸡只的打斗行为与排挤行为频次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30 lx的LED红光组鸡只啄羽行为频次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竞争行为频次随时间分布的趋势与产蛋数量随时间分布趋势一致,产蛋数量与竞争行为频次主要集中在开灯后的第2~5小时,开灯后第3和第4小时为产蛋高峰。鸡只更偏好于30 lx的LED白光与蓝光作为产蛋窝内诱导环境,在该刺激下鸡只的产蛋行为可较好地表达,产蛋窝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微酸性电解水为畜牧业初步应用的环保消毒剂,为精确喷雾以减少残留,先利用称重法测量它在不同孔径及压力下的雾滴沉积量,研究该沉积量对杀菌效果影响,确定对衣物表面消毒最佳单位沉积量。随后对比不同雾滴粒径对衣物表面细菌的杀灭效果,以确定喷雾消毒方式。结果表明,不同压强及喷头下,雾滴沉积量具显著性差异(P0.05)。且呈中间密集、两端稀疏特征;随压强及孔径增大,两端呈先升后降趋势。微酸性电解水(pH值6.15~6.35,有效氯浓度135 mg/L)对衣物表面消毒最佳沉积量为1.49×10~(-2)g/cm~2。大雾滴(80~90μm)杀菌率在同时间下显著高于小雾滴(P0.05),但其空间分布均匀性显著(P0.05)低于小雾滴(≤30μm)。雾滴粒径及沉积量对微酸性电解水杀菌效果具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