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1篇
  4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马氏珠母贝微胶囊饲料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测定了自主研发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微胶囊饲料的粒径范围、悬浮性和稳定性;并以室内投喂微胶囊饲料的马氏珠母贝为实验组,自然海区养殖的马氏珠母贝为对照组,养殖45 d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成活率、生长率、软体部生化成分、肝胰脏形态与消化酶的差异。结果表明:(1)该饲料粒径均小于48μm,其中约80%饲料颗粒粒径在28~48μm;(2)该饲料分散性良好,静置状态下,在盐度为35的Na Cl溶液中的沉降速度是(2.74±0.21)mm/s;(3)饲料的氮保留率(NRR)较高,25℃浸泡120 min后、35℃浸泡60 min后NRR分别为(79.10±0.15)%和(80.85±0.72)%;(4)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壳长、壳宽、壳高和总重的绝对增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实验组软体部脂肪含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6)实验组肝胰脏为橘黄色,淀粉酶活力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纤维素酶、蛋白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该微胶囊饲料粒径小、稳定性较好,能被马氏珠母贝消化与吸收,但需要继续改进饲料配方、完善室内养殖技术方案,为马氏珠母贝工厂化养殖条件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硫酸角质素具有丰富的携带大量负电荷的磺酸基团,参与生物矿化的成核过程。磺基转移酶催化磺酸基团的转移,对硫酸角质素的生物合成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马氏珠母贝磺基转移酶PmCHST1a全长,并通过RNA干扰技术检测PmCHST1a对硫酸角质素合成及贝壳珍珠层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PmCHST1a基因全长1385 bp,编码366个氨基酸;含有磺基转移酶结构域,具有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定位于高尔基体上。组织差异表达分析发现,PmCHST1a在中央膜显著高表达。注射PmCHST1a的RNAi探针后,PmCHST1a在中央膜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并且外套膜外液中硫酸角质素的浓度显著降低;SEM检测发现珍珠层结构紊乱。综上所述,PmCHST1a可能通过影响外套膜外液中硫酸角质素的合成,参与珍珠层的形成。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磺基转移酶及其参与合成的糖胺聚糖硫酸角质素在马氏珠母贝生物矿化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LST8(lethal with SEC13 protein 8)是TOR(target of rapamycin)复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生物生长和发育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马氏珠母贝转录组数据库中注释为LST8的unigene序列设计引物,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马氏珠母贝LST8基因cDNA全长序列(pm-LST8);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了pm-LST8在马氏珠母贝各个组织中的表达含量。结果表明,pm-LST8基因cDNA全长1 35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948 bp,编码316个氨基酸残基,5'UTR为104 bp,3'UTR为298 bp,含有29 bp polyA。预测其分子量为35.4 kD,等电点为6.11。多序列比对显示pm-LST8与其它物种的LST8有较高的保守性,与牡蛎的同源序列高达82%。蛋白质结构预测显示pm-LST8具有典型的WD40结构域。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m-LST8在马氏珠母贝闭壳肌、鳃、外套膜、肝胰脏、性腺、足、血淋巴七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性腺中表达量最高。本研究为进一步阐述LST8在马氏珠母贝生长和发育调控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氏珠母贝4个壳色选系F1幼虫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6年4月,从湛江流沙港马氏珠母贝(Pinctadam martensii)养殖群体挑选黑色、红色、黄色和白色壳色马氏珠母贝个体为亲本建立建立黑色、红色、黄色和白色壳色选系FI.分别在受精后第8天、14天和21大,从4个壳色系随机各取样50个幼虫,测量每个个体的壳长与壳高,并利用方差分析比较4个壳色系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实验期间4个壳色系的平均壳长和壳高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在第8天、14天和21大,黑壳色系具有最大的平均壳长,分别为(105.77±6.47)Ixm、(132.20±13.48)μm和(198.17±22.61)μm;白壳色系具有最小的平均壳长,分别为(94.35±4.29)lam、(120.13±10.50)μm和(178.25±19.61)μm.在第8天、14天和21天,黑壳色系具有最大的平均壳高,分别为(99.47±6.22)μm、(126.83±9.87)μm和(187.73±7.54)μm;第8天和21天,白壳色系具有最小的平均壳高,分别为(87.33±5.02)μm和(172.70±13.78)μm;在第14天,黄壳色系具有最小的平均壳高(112.40±9.84)μm.本结果初步说明在幼虫阶段马氏珠母贝壳色和生长性状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为马氏珠母贝的壳色系列进一步选育提供基础依据.[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488-492]  相似文献   
15.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是一种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水解酶。MMP-17是一种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连接于细胞表面,参与调控有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宿主防御等多种生理过程。为研究MMP-17在马氏珠母贝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实验运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马氏珠母贝MMP-17(Pinctada martensii MMP,Pm-MMP-17)基因cDNA 全长序列,并对其序列特征及功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Pm-MMP-17基因cDNA全长2 794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923 bp,编码640个氨基酸,5'UTR长156 bp,3'UTR长715 bp,分子量约为73.11 ku,等电点为8.98;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m-MMP-17与其他物种的MMP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与长牡蛎的MMP-17相似性高达82%;功能结构域分析表明,Pm-MMP-17有5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区域:N-末端的信号肽、前导区、催化区、铰链区和C-末端的类血红素结合蛋白区;荧光定量数据分析表明,Pm-MMP-17基因在马氏珠母贝的闭壳肌、珍珠囊、足、外套膜、血淋巴、肝胰腺、性腺、鳃等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血液中的表达量最高,闭壳肌和鳃次之;脂多糖(LPS)刺激后,Pm-MMP-17基因表达水平上调,12 h后达到最大值,之后又逐渐下调并恢复到正常水平。研究表明,Pm-MMP-17基因可能在马氏珠母贝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术前处理方式和不同规格珠核对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游离珍珠培育效果的影响。术前处理方式分别为抑制母贝性腺发育和促进性腺发育排精产卵,珠核规格分别为5.0 mm、6.0 mm、7.0 mm和8.0 mm,手术贝休养期为1个月,育珠期为18个月。结果显示:术前处理和珠核规格对育珠贝成活率、留核率和成珠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促进性腺发育排精产卵处理的育珠贝休养期、育珠期成活率、留核率和成珠率最高(62.0%、54.0%、21.0%和48.0%),未经术前处理的对照组最低(50.0%、38.0%、11.0%和32.0%),珠核直径5.0 mm组休养期、育珠期手术贝成活率、留核率和成珠率最高(64.0%、54.0%、22.0%和45.0%),8.0mm最低(42.0%、33.0%、8.0%和22.0%)。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手术前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企鹅珍珠贝育珠贝的成活率、留核率和成珠率,企鹅珍珠贝游离珍珠培育的合适的珠核规格为5.0~6.0 mm。  相似文献   
17.
马氏珠母贝外套膜不同区域基因组DNA甲基化MS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甲基化敏感多态性扩增(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检测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外套膜的边缘膜区(mantle edge,Me)、套膜区(mantle pallial,Mp)和中央膜区(mantle central,Mc)的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水平;回收具特异性的清晰甲基化修饰片段进行测序、比对分析并筛选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对筛选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利用15对引物进行扩增实验,平均每个个体外套膜3个区域能够产生(1163.25±124.34)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其中Me、Mp和Mc分别得到(401.00±40.37)条、(380.63±52.39)条和(381.63±53.57)条扩增条带,各组织甲基化总条数差异不显著(P0.05);Me、Mp和Mc的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7.07±2.19)%、(15.48±2.34)%和(19.61±2.88)%,Mc和Mp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间的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McMeMp。(2)对特异性片段进行回收、测序后,经在线及本地Blast比对,得到8条存在甲基化修饰的基因序列,其中3条有同源序列,基因注释为40S核糖体蛋白SA(40S ribosomal protein SA)、iHog(interference hedgehog)、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 castor)。iHog仅在中央膜上具有全甲基化修饰,且E值较低,为筛选的目的基因。(3)荧光定量结果表明iHog在Me、Mp和Mc中均有表达,以Me表达量最高,Mc表达量最低,差异显著(P0.05)。我们推测iHog的DNA序列的甲基化修饰抑制了该基因在Mc组织中的表达。综上研究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外套膜3个区域的甲基化修饰水平不一,且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具有作用,这对深入研究珍珠贝生物矿化和免疫反应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亲环蛋白B(CyPB)在马氏珠母贝中的作用机制,运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得到马氏珠母贝CyPB基因(PmCyPB)cDNA的全长序列,并且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PmCyPB基因在马氏珠母贝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mCyPB基因序列全长1266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678 bp,编码225个氨基酸,5′-UTR为62 bp,3′-UTR为526 bp。预测其相对分子量为24829.3,理论等电点5.77。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PmCyPB基因与其他物种的CyPB具有较高的保守性。SMART软件对PmCyPB进行蛋白质序列分析,发现它包含亲环蛋白家族典型的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的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数据分析表明,该PmCyPB基因在马氏珠母贝闭壳肌、肝胰腺、血细胞、外套膜、足、性腺、鳃这7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外套膜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结果可为进一步阐述PmCyPB在马氏珠母贝中的免疫防御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遗传力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估计壳长、壳高和壳宽的广义遗传力,并进行家系综合评价,以马氏珠母贝第4代选育群体为亲本,构建了17个马氏珠母贝全同胞家系。16月龄时分别从每个家系随机取样30个个体,测定壳长、壳高和壳宽,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不同家系的生长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17个家系平均壳长、壳高和壳宽范围分别为37.81~54.66mm、38.86~54.81mm和12.11~16.59mm,家系间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F11家系具有最大的平均壳长(54.66±4.98)mm和平均壳高(54.81±3.83)mm,F19家系具有最大平均壳宽(16.59±2.18)mm。壳长、壳高和壳宽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56.32%、58.71%和42.89%,属于中度遗传力。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家系的表现为F11>F19>F20>F1>F30>F32>F13>F3>F27>F10>F14>F23>F29>F25>F31>F26>F28。结果说明马氏珠母贝第4代选育群体具有较大遗传方差,可持续通过选择技术改良群体。  相似文献   
20.
养殖笼具对马氏珠母贝育珠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马氏珠母贝的育珠效益,分别采用锥形笼、塑料筐和柱形笼进行马氏珠母贝育珠贝休养,采用锥形笼、柱形笼和片笼进行育珠,比较养殖笼具对马氏珠母贝育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笼具对马氏珠母贝育珠贝休养留核率存在显著影响,柱形笼休养的马氏珠母贝育珠贝留核率最高,马氏珠母贝合适的休养笼为柱形笼和塑料筐。养殖笼具对马氏珠母贝育珠贝的成活率、留核率和优质珠率存在显著影响,柱形笼养殖的育珠贝成活率、留核率和优质珠率最高,锥形笼最低,合适的育珠贝养殖网笼为柱形笼和片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