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1.
正瑞华麦516(原代号瑞华1426)是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05年以洛麦21为母本、淮麦17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代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病小麦新品种,2018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80048。1特征特性瑞华麦516属弱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全生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粳稻株高动态发育遗传基础,在南京和泗洪3个环境下种植粳稻品种秀水79和C堡及其杂交衍生的254个重组自交家系,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对3个环境下不同时期株高变异的各效应值进行估计,进而利用非条件和条件QTL定位的方法对控制株高性状的静态位点和动态位点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3个环境中RIL群体各期株高均呈正态分布并出现双向超亲分离。株高受环境的影响随发育进程而不断减小。成熟期检测到5个QTL,其中qPH8.3仅在该时期检测到。采用非条件定位的方法共检测到15个非条件加性QTL。不同时期检测到的同一加性位点,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于同一亲本,加性效应的大小随着发育进程而增大。条件定位的方法共检测到16个条件加性QTL和16个互作位点对,6个加性QTL在不同的两个时间段检测到,其余位点(位点对)均在单个时期检测到。从播种至移栽后42 d、移栽后56 d至70 d以及移栽后98 d至112 d这3个时间段,株高性状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移栽后42 d至56 d以及移栽后70 d至84 d这两个时间段受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共同控制;而移栽后84 d至98 d则以上位性遗传效应为主。G×E互作遗传效应在整个调查时期均很小。多环境条件下两种定位方法的结合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株高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不同氮肥用量和机插密度对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盐粳15号农艺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于2020年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淮南试验站进行不同氮肥用量和机插密度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盐粳15号的生育期、株高、产量及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盐粳15号的生育期延长,株高增高,高峰苗和有效穗数随之增加,但成穗率却随之减少,每穗总粒数先增加后减少,结实率降低,产量先升后降.不同机插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高峰苗和有效穗数随之增加,成穗率、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降低,产量先升后降.氮肥用量与机插密度之间有一定的互作效应.适当地增加机插密度可以弥补低氮水平下产量的损失,而在高氮水平下,机插密度应适度降低.综上,氮肥用量与机插密度分别为300 kg/hm2和27.8万穴/hm2时,盐粳15号生育期、株高适中,群体、穗粒结构协调,实现了最佳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4.
瑞华麦523是由优质、早熟、抗赤霉病且综合性状较好的小麦品种郑麦9023和集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三者结合于一体半冬性小麦品种烟1604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赤霉病、迟播早熟小麦新品种,2017年5月通过国家级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04。该文介绍了瑞华麦523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并提出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利用粳稻品种秀水79/C堡重组自交系群体的254个株系,在南京和泗洪两个环境条件下,对水稻生育期、株高和单株有效穗数进行非条件和条件QTL定位。结果表明,2种方法检测到的3个性状的QTL均以加性效应为主,上位性位点对表型解释率较小,加性位点和上位性位点均不存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将生育期矫正到同一水平,检测到1个单株有效穗数适用有利等位变异RM80 160bp,加性效应为0.71。将单株有效穗数矫正到同一水平,检测到1个生育期性状适用有利等位变异 RM448 240bp,加性效应为4.64。将株高矫正到同一水平,检测到1个单株有效穗数适用有利等位变异RM80 160bp,加性效应为0.62;1个生育期适用有利等位变异RM448 240bp,加性效应为3.89。利用这些适用有利等位变异改良目标性状不会对另外2个性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瑞华麦520是由综合性状好、产量高的豫麦13(曾用名:郑州891)和高抗白粉病的黔丰1号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分蘖力强,丰产潜力大,稳产性好。2015年3月通过国家级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6,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地区早中茬种植。该文介绍了瑞华麦520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提出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瑞华麦521是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和具有较好丰产性、抗逆性的小麦品种偃展4110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综合抗性好、高产稳产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于2017年12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70008),适宜在江苏省沿淮麦区及淮北麦区晚茬口种植。本文介绍了瑞华麦521的选育经过,概述了其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旨在为江苏省粳稻高产抗病品种选育和大田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本研究对2012—2021年江苏省审定的164个粳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及抗病性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直接通径系数表现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间接通径系数显示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制约关系,这其中穗粒数与千粒重相互制约作用尤为显著;抗病性与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程度为稻瘟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白叶枯病。根据分析结果,在江苏省粳稻的高产抗病育种与高产栽培中,应注意保持合理的穗数群体,同时注重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并强化对多种病害尤其是对稻瘟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了解江苏省冬小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为江苏省冬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本研究对2005—2019年江苏省审定的109个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审定的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增产量为134.43 kg/hm2;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株高>穗粒数,呈负相关;产量三要素之间的偏相关均为正值,偏相关程度表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审定品种中有27个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达到中筋小麦品质标准,有15个小麦品种达到强筋标准,有54.12%的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低于中筋小麦品质标准,下一步应把提高湿面筋含量作为提高小麦品质育种的主攻方向。在审定的小麦品种中,没有可以兼抗赤霉病、纹枯病和白粉病3种病害的品种,兼抗赤霉病和白粉病的品种为‘淮麦21’、‘宁麦17’、‘镇麦9号’、‘宁麦18’、‘扬麦21’和‘扬江麦586’。江苏省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应在保持适宜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提高千粒重,同时进一步引进新的抗病、优质种质资源,以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