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2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浙江南部产的大木竹Bambusa wenchouensis 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并与造纸性能良好的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和当地分布较广的水竹Bambusa textilis var .fasca , 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 等3 个参试竹种及木本和草本制浆原料作了比较。结果表明, 3 年生大木竹竹材综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21.9 gkg-1 , 木素226.4 gkg-1 , 氢氧化钠抽出物251.3 gkg-1 , 苯-醇抽出物46.3 gkg-1 。从造纸原料要求的标准讲, 该竹综纤维素质量分数较高,木素与溶液抽出物较低或中等, 属较好的造纸竹种。从年龄上看, 1 年生大木竹的综纤维素和多戊糖质量分数比3 年生竹要大, 而木素和灰分相对较少。表2 参12  相似文献   
12.
闽西北不同类型毛竹林生物量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毛竹纯林(Ⅰ)、竹阔混交林(Ⅱ)和竹针混交林(Ⅲ)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不同,林分Ⅰ、Ⅱ和Ⅲ的生物量分别为143 418.06、135 469.53和131 782.78 kg.hm-2,生产力分别为59 786.55、54 921.44和38 418.68 kg.hm-2.a-1,毛竹林纯林化经营可以提高竹林的生产力。经营方式对毛竹林不同器官间生物量分配也有重要的影响,毛竹纯林竹秆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混交林的质量分数,竹根质量分数低于混交林的质量分数。毛竹主要经济组分为竹秆,纯林较高的竹秆质量分数,保证了毛竹林较高的经济效益。不同类型毛竹林株数和生物量的径级分布特征不同,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49%的毛竹胸径分布在10.5~12.5 cm,生物量占整个林分的54.25%和53.71%,而竹针混交林54.90%的毛竹分布在9.5~11.5 cm,生物量占林分的54.34%,竹阔混交毛竹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竹阔混交经营可能是一种较好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3.
车筒竹不同育苗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比较了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带蔸埋秆、埋单节、埋双节和主枝扦插法的育苗效果,通过分析4种育苗方法的出苗率、成竹率和成竹质量等指标,认为,埋双节法效果最好,出苗后基本全部成竹,成竹率达97.9%,育苗1年后新竹平均竹高达2.0m,平均地径1.48 cm.另外3种方法,各有优劣,带蔸埋秆法尤其是母竹基部的成竹质量较好;主枝扦插法材料丰富、费用低,通过条件控制提高其成竹率,亦有较大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丛生竹生长特性及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生竹生长特性是丛生竹林结构调整和林地管理的依据.当前有关丛生竹生长特性和经营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文对丛生竹种群基株、分株克隆生长特性进行概述,并对基于丛立竹数与根盘面积比的丛生竹林分结构调整、丛生竹散生化栽培、林地管理等技术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丛生竹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可利用的丛生竹种较少、优良丛生竹种资源扩展缓慢、丛生竹生长特性与经营管理技术互动关系研究缺乏等问题,在今后应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水竹(P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Oliv.)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对其研究多围绕其丰产培育技术开展,关于水竹对水淹胁迫的适应特征与响应机制尚不清楚.为探究水淹胁迫下水竹的根系泌H+特征等生理响应及适应特征,通过人工模拟胁迫梯度,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测定水竹根系在全淹及半淹条件下的H+流速、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以及非结构性碳水化物含量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竹遭受水淹胁迫后根系所处环境的酸碱水平发生改变,根系泌H+现象明显,随胁迫时间延长,通过自身调节适应胁迫逐渐使得H+外排现象回落.水竹根系超氧化物歧化梅(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整体随胁迫程度增强而上升.另外,根系的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水淹胁迫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水淹胁迫短时间内影响了水竹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但含量仍在正常范围之内.综上,水竹遭受水淹胁迫后根系所处环境的酸碱水平发生改变,短时间内影响了水竹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提高了根系抗氧化能力以清除活性氧(ROS);通过内源激素的协同作用,抑制自身生长以适应淹水环境.  相似文献   
16.
园林中毛竹丛植的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彦  苏文会  张鑫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8):139-142
研究了园林中毛竹丛植的自然生长状况及其规律,结果表明,丛植的毛竹在无抚育措施的情况下生长较好,其发笋率、新竹数量,丛植面积逐年增加;发笋状况与母竹胸径,高度、冠幅有较大关系,同时,丛植密度对发笋率和成竹率有-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竹林培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竹林培育基础研究、育苗技术和经营技术三方面较系统的总结了我国竹林培育研究的主要进展。我国竹林培育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区域间竹资源培育水平不平衡,科技创新与生产结合不够紧密,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对竹林培育的新需求不断出现等。针对竹林培育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今后竹林培育应以加强竹子基础生物学和遗传控制技术研究、挖掘具有特色与经济开发潜力的竹种、加强种苗高效繁育技术和竹林高效经营技术研究等为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为竹林培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灾后补救措施对雪压毛竹林恢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受灾较重的安徽省黄山区雪压毛竹林灾后补救措施恢复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受灾类型和受灾程度,补救措施的效果不同:(1)对中度弯曲竹,斩梢补救效果不明显,而重度弯曲竹,斩梢后,竹秆恢复自然状态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竹。(2)对破裂竹,竹秆劈裂程度不同,强度斩梢补救的效果绝然不同。对中度破裂竹,斩梢补救同不处理相比,存活率差异不大,但大大提高了存活竹的生长状况,存活较好的竹株比例由11.1%提高到了44.4%;而对劈裂严重的重度竹,人为干扰处理起到了相反的作用。(3)对翻蔸竹,如果翻蔸程度较轻,基本上均能存活,覆土补救可促进竹株生长;而重度翻蔸竹,只有50%左右能自然存活,覆土处理无论对于存活率和生长状况均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黄山公益林场毛竹成竹期幼竹生长的根际土壤微量元素、pH值和有机质含量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幼竹根际土壤pH值介于4.86和6.04之间,属于适合幼竹生长的pH值范围。随幼竹生长,pH值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状,8月中旬达到最高值,为6.03;有机质含量和Cu含量分别在7月初和6月中旬达到高峰,分别为38.77和 0.63,有机质含量在7月底达到最低点,而后慢慢升高,Cu含量则呈开口向下的W形状;Zn、Fe、Mn含量均在6月上旬达到高峰,而后均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10月幼竹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Cu、Zn、Fe、Mn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根际土壤对微量元素的溶解吸收相比非根际土壤来说,受根际小环境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毛竹林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密度分别为1 200株/hm2(D1)、1 800株/hm2(D2)、2 400株/hm2(D3)和3 000株/hm2(D4)的毛竹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毛竹林土壤的初始渗透速率在7.4711.73mm/min;平均渗透速率在6.4911.73mm/min;平均渗透速率在6.499.00mm/min;稳定渗透速率在6.109.00mm/min;稳定渗透速率在6.108.47mm/min。试验林分土壤的初始、平均、稳定渗透速率大小排列顺序均为D1>D3>D2>D4。(2)4种密度毛竹林土壤的渗透速率与入渗时间之间的关系符合Kostiakov模型;在入渗的08.47mm/min。试验林分土壤的初始、平均、稳定渗透速率大小排列顺序均为D1>D3>D2>D4。(2)4种密度毛竹林土壤的渗透速率与入渗时间之间的关系符合Kostiakov模型;在入渗的020min内土壤渗透速率急剧下降,2020min内土壤渗透速率急剧下降,2040min内下降变缓,4040min内下降变缓,4060min达到稳定渗透速率。(3)D1的土壤贮水量最大,达703.33t/hm2,相当于70.33mm降水,具有较高的蓄水性能。(4)密度对毛竹林土壤入渗与贮水性能有一定影响,选择适宜的营林密度对于提高毛竹林土壤水文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