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荔县农业局、大荔县埝桥乡农技站等单位共同完成,夏志明副研究员主持的原陕西省农发办(1996—2000年)项目“渭南棉区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获陕西省2001年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  相似文献   
12.
胡俊鹏 《农友》2002,(9):11-11
品种来源。陕253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所最新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01年8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分析,指出了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着诸如重科研,轻推广的传统观念严重,农业科技推广体制,运行机制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科研,推广,教育割裂现象明显,研究和应用推广相脱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几种模式,推广思路及所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系统分析陕西苹果集聚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构建陕西苹果聚集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的设想;在此基础上,对苹果集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内含、管理与运行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剖析研究和归纳总结。重点对成果转化与技术扩散体系、示范基地网络体系、苹果标准化研究与应用体系、科技培训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  相似文献   
15.
秸秆及生物炭添加对燥红壤N_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培养研究生物炭和秸秆施用之初对N_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生物炭(BC,用量为烘干土的1%)、秸秆(S,与生物炭等氮量)和空白(CK)3个处理。培养在75%田间持水量,30℃恒温箱中进行。结果表明,添加秸秆和生物炭均可改善土壤性状,显著提高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其中秸秆对土壤pH值和速效钾的改善作用更突出。秸秆可以显著减少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促进氮的生物固持,由此显著减少N_2O的排放。生物炭能显著促进硝化作用的进程,提高硝化程度,使得土壤N_2O集中于短时间内排放,但与CK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造成这一原因可能源于生物炭的用量少,影响了其对N_2O的吸附。生物炭施用利于土壤硝态氮的累积,热带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显著增加了硝态氮淋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炭对砖红壤性质与养分及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性质制约着作为氮转化重要环节的硝化作用,生物质炭显著影响与硝化作用密切相关的土壤性质,可能对硝化作用产生影响。本文利用培养试验研究生物质炭对砖红壤性质及硝化作用的影响。试验设生物质炭+淹水、生物质炭+75%田间持水量、空白+淹水及空白+75%田间持水量4个处理。研究表明,生物质炭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量以及N、P、K养分元素的有效性。水分条件差异影响生物质炭的作用效果,淹水更利于提高砖红壤的pH值,但显著降低了磷的有效性。添加生物质炭后,土壤硝化作用进程加速,硝化彻底。在利用生物质炭改良砖红壤时,应根据土壤改良目的调整土壤水分,以防硝态氮淋失风险和氨挥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选取海南地区典型玄武岩母质发育的砖红壤,研究生物质炭和玉米秸秆对土壤p H、交换性酸以及交换性能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对照(CK)、生物质炭(B)、生物质炭和玉米秸秆联合(BCS)、玉米秸秆(CS)。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材料后,土壤p H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土壤的交换性酸却都显著降低;同时,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CEC)、交换性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均显著提高,不同生物质材料处理效果依次为CSBCSBCK。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土高原干旱地区旱作农业发展的历史回顾,分析了粮食生产中存在的干旱少雨和肥力不足等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该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即发展集水补灌农业、加强旱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精准农业等。  相似文献   
19.
胡俊鹏 《农友》2002,(9):12-12
品种来源。西农794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以抗旱、优质材料80(95)10—3与丰产、抗病材料F7510-13-13-2杂交,经高强度干旱胁迫系统选育,在校外基地黄土台原乾县枣沟试验区培育而成的抗旱、优质、丰产小麦新品种,2001年8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油菜三系组合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16个油菜三系组合材料进行选株、考种,分析了其中11个组合主要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株高、角果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角数与一次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间仅株高与主花序长度呈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间,株高与主序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一次分枝部位与第一有效分枝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