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章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农业科技奖励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奖励对农业科研与推广工作的激励作用的对策,如充分落实奖励政策,完善评审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健全科技成果审查和监督机制,保障基层科技人员的权益;丰富奖项种类,增加奖励数量和获奖人员的数量等。  相似文献   
12.
紫肉甘薯新品种赣薯1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赣薯1号的选育过程、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赣薯1号是优质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该品种薯块平均干物率为29.05%,总可溶性糖含量为4.8%,花青素含量为296.3mg/kg,抗根腐病和黑斑病.  相似文献   
13.
两年冬小麦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8号和GGR6号有促进冬小麦成熟的作用,并明显促进根、茎和叶的生长,改善主要产量性状。GGR系列处理的小区产量较其他调节剂处理的要高,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GGR8号的应用效果较GGR6号好。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江西大豆生产与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国内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江西省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发展潜力,提出了发展大豆生产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甘薯辐射和航天诱变育种后代材料的观察与种质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薯种子辐射和航天诱变处理后所培育的实生苗及其无性繁殖后代的地上、地下部的性状鉴定、比较、归并,分别获得了紫肉型、高胡萝卜素型、高产型、高干率型特异甘薯种质株系材料2、5、3、1份。  相似文献   
16.
大豆种子活力基因型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3种不同方法(幼苗生长测定、低温逆境发芽试验、田间种植试验)测定了40份春大豆、40份秋大豆基因型的种子活力。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所测得的种子活力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均可作为检测大豆种子活力的有效方法。供试基因型的种子活力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供试大豆种子在红壤上的活力强于在水稻土上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一年生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优质资源评价与鉴定、种质创新与育种、性状遗传特性、有利基因的克隆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野生大豆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GmPAP1属低磷诱导基因,通过同源克隆测序,分析68份来源于华南亚热带地区江西、湖南、福建、广西等地野生大豆GmPAP1基因的多样性.与原基因序列GmPAP1(AF236108)比较, 68份种质资源共有22个SNPs和6个Indels,22个SNPs中有13处发生转换,9处发生颠换,转换所占比例接近2/3,有14个发生了非同义突变,表明该基因在不同地区的大豆中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60Coγ辐射和航天搭载对甘薯种子生物学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0Coγ辐射、航天搭载及其复合处理对两种类型甘薯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诱变处理甘薯种子的最终萌芽率差异不显著;在对甘薯真叶形成、实生苗生物量、根长及主茎长的影响方面,辐射处理表现出极显著的生理损伤效应,航天处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促进效应,两者的复合处理总体上表现出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20.
春大豆空间诱变性状变异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神州 1号”飞船搭载的 3个春大豆品种 (“赣豆 4号”、“93 -3 9”和“93 -81”)进行了室内发芽和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 :与未搭载的相同品种相比 ,搭载后种子发芽势增强了 3 0~ 40个百分点 ,SP1 代全生育期缩短了 2~ 3d ,株高下降了 7.7~ 9.9cm ,单株总荚数有的增加 ( 4.0~ 1 0 .8荚 ) ,也有的下降 ( 3 .2荚 ) ;SP2 代的全生育期、株高和单株总荚数变异均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