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沼泽湿地开垦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开垦对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磷(P)形态含量及组成的影响,采用Hedley分级方法对比分析湿地开垦前后及垦后弃耕土壤不同形态P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湿地土壤相比,开垦3年(G3)时土壤总无机磷(TP1)上升这319.67 mg.kg-1,其中活性和中等活性无机磷增幅最大(P<0.05).而总有机磷(TPo)下降313.28 mg.kg-1.土壤无机磷含量随开垦年限增加而下降,耕作8年(G8)土壤中Resin-P、NaHCO3-Pi和NaOH-Pi分别仅为G3土壤的28.18%、42.87%和45.90%,耕作过程中土壤有机磷逐渐增加,但仅NaOH-Po升幅较大(P0.05).弃耕后土壤中P的组成向湿地状况发展,弃耕后除Conc.HCI-Pi含量略有下降外,其他P形态均有所上升,但有机磷形态上升速度缓慢,开垦和弃耕过程中等活性P(NaOH浸提P)含量变幅最大;中等活性磷是三江平原湿地土壤P最主要的源和汇.  相似文献   
12.
湿地水分变化对小叶章根系分解及氮素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2006年9月,利用三江平原典型碟形洼地的自然水分梯度作为水分变化研究的替代系统,结合分解袋法,模拟研究了湿地水分变化对典型草甸小叶章(TMC)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MMC)根系分解及氮动态的影响。试验沿水分梯度设漂筏苔草群落(PF)、毛果苔草群落(MG)、乌拉苔草群落(WL)、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群落(XII)、典型草甸小叶章群落(XI)和岛状林群落(DZL)6个分解小区。研究表明:水分条件对根系分解具有重要影响,当未来降水格局变化导致小叶章湿地形成积水环境后,TMC和MMC的根系失重率分别将降低29.12%~48.54%和21.81%~42.22%,分解速率将降低36.36%~55.17%和14.10%~32.91%,95%分解时间将增加2.95~6.34年和1.75~5.24 年。TMC和MMC的根系氮含量及氮积累系数的变化较为一致,但不同小区间的变化模式差异较大。二者根系的氮素一直表现为释放,但不同小区间的释放模式差别较大。C/N对分解过程氮养分的调控作用更为重要。TMC和MMC根系的氮现存量分别为10.24 和25.80 g/m2,氮年归还量分别大于3.90和4.96 g/(m2·a)。温度对根系相对分解速率具有促进作用,水分条件对其具有抑制作用。当分解环境的养分状况不发生较大变化时,相对分解速率取决于根系基质质量,当养分状况发生较大改变时,相对分解速率取决于环境养分供给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闽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磷的固定和释放机制,对闽江上游果园、茶园、旱地、水田、蔬菜地和林地几种利用方式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蔬菜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最高,对200~2 400 mg/kg不同含量磷加入后的吸附率远低于其他土壤,仅为14.19%~30.88%,等温吸附曲线无拐点,土壤对磷的缓冲能力弱,最大磷吸附量为476.19 mg/kg。水田和林地的吸附能力略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 000.00、1 111.11 mg/kg。土壤吸附能力越弱的对磷的解吸率越高,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磷的解吸率表现为菜地>水田和林地>旱地、茶园和果园。随着解吸次数增加,解吸率降低,且各土壤解吸率差异主要表现在第1次解吸过程中。因此,研究区域应减少菜地和水田的磷肥输入,林地地表植被的保护也是控制土壤磷流失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玻璃基质型缓释复合肥料的养分释放率。[方法]以玻璃基质材料和矿质肥料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玻璃基质型缓释复合肥料。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对比研究了玻璃基质型缓释复合肥料的养分释放率。[结果]与普通肥料相比,玻璃基质型缓释复合肥料极显著地降低了氮和钾的释放率(P〈0.01)。但玻璃基质型缓释复合肥料中的磷释放率很低,与钙镁磷没有显著差别。[结论]玻璃基质型缓释复合肥料对氮、钾具有较好的控释效果。  相似文献   
15.
控释肥对土壤氮素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3种控释肥对土壤氮素硝化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具有明显控制氮素释放的作用.在培养的前23d.控释肥处理的土壤NH+4-N含量低于尿素处理,而后则高于尿素处理.各肥料处理土壤NO-3-N含量均随培养时间逐渐增加,但不同肥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8d培养期间,施入控释肥的土壤反硝化氮损失量为30.33~30.91mgN·kg-1土,比施加尿素处理土壤低13.83~14.41 mgN·kg-1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控释肥降低氮肥的反硝化损失达3.45~3.60个百分点.控释肥处理土壤N2O累积释放量约为15.71~20.45 mgN·kg-1土,比尿素处理高0.86~5.60 mgN·kg-1土,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反硝化作用与N2O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硝化-反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循环的两个重要环节,在其生物化学过程中产生的N2O和N2,不但会引起氮素损失,降低氮肥利用率,还会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带来环境危害。因此,无论是从农业的观点,还是从环境的角度看,硝化反硝化作用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资料,阐述了各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硝化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量,介绍了减少硝化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的措施,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冻融对沼泽湿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是土壤侵蚀和质量的重要表征指标.通过室内培养,在不同含水量、冻融次数和压实处理条件下,研究冻融过程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过程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但压实和土壤起始含水量对湿地土壤的水稳性大团聚体影响较小,而冻融次数影响显著.4次冻融前,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不同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呈增加趋势;4次冻融后,高含水量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变化不明显,而低含水量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含量有微弱增加.  相似文献   
18.
依据陕西省榆林珍稀沙生植物保护基地1961~2014年的逐月降水量,利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并探讨了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特征、长期变化趋势、突变及未来趋势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保护基地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02.4mm,年际降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降水年内主要集中在7~9月,但较其他各月变异程度较大。Morlet wavelet小波变换分析表明植物保护基地内降水量存在着5a和7a等中短周期变化。MannKendall检验表明降水量分别于1977、1986、1996和1998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逐步进入少雨期。R/S分析表明未来降雨量呈平缓下降趋势,但无明显持续性特征,与过往降雨量相关性较小,受外界因素影响变大。  相似文献   
19.
菜地氮素循环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菜地生态系统氮肥投入量大、氮素循环强度高、损失量大。本文综述了菜地土壤氮素转化与循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施肥、大气沉降、自生固氮、氨化、硝化、反硝化、植物吸收、硝酸盐累积、NH3的挥发、地表径流、NO3- 淋溶等菜地土壤氮素输入、转化和输出的途径和过程及其数量特征;论述了氮素损失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林木病理学》课程是森林保护学专业核心主干课,主要培养学生对具体林木病害的诊断识 别、防治的能力。本文中研究在《林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通过课 前学生自学,课上提问、答疑、讨论等,增强了师生之间课堂上的互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的能力。经过一个学期部分教学内容翻转课堂的摸索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