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叶绿素法对洪门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测定,估算鲢鳙鱼产潜力.结果表明,洪门水库初级生产力为3.08 gO2/m2·d;鲢鳙鱼产力为361.50 kg/hm2,年产1843.66 t;鲢鳙合理放养量为774.71 kg/hm2,1.55万尾/hm2.  相似文献   
12.
长江"十年禁捕"是一项长期工作,从去年开始,我省长江干流江西段、3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及鄱阳湖已经实施全面禁捕,为实现清船、清网、清江、清湖,无捕捞渔船、无捕捞网具、无捕捞渔民、无捕捞生产的"四清四无"目标,确保"禁渔令"落地生效、长期巩固,江西围绕禁捕后渔政执法新形势,提前谋划,建设了一套"互联网+渔政"的信息化监管系统,为全面巩固"十年禁渔"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3.
纳米Fe3O4协同微生物对除草剂2,4-D的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萍  司友斌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6):3361-3367
 【目的】采用纳米Fe3O4协同微生物降解水溶液中2,4-D,提高2,4-D的降解效率,为有机氯农药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纳米Fe3O4的还原作用脱去2,4-D环上的氯原子,使其毒性降低或消除;再利用微生物的共代谢作用,引入降解菌,协同降解2,4-D。通过分析纳米Fe3O4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纳米Fe3O4与微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机理。【结果】纳米Fe3O4对2,4-D有还原降解作用,投加纳米Fe3O4体系中2,4-D浓度降低、氯离子浓度升高,纳米Fe3O4对2,4-D的降解是一个还原脱氯过程;微生物能以2,4-D为C源,投加降解菌体系中2,4-D浓度降低、微生物生长的OD600值增大,2,4-D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纳米Fe3O4/微生物联合体系能明显加快2,4-D的降解,7 d时2,4-D的残留率降至35.7%,远低于纳米Fe3O4或微生物单独降解体系中2,4-D的残留率。采用微生物对中间产物2,4-DCP进行降解,反应5 d时,2,4-DCP 的残留率为50.1%,相应地,降解菌生长的OD600值为3.29。【结论】纳米Fe3O4/微生物联合体系对2,4-D的降解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纳米Fe3O4或微生物体系;纳米Fe3O4能够刺激微生物的生长,2,4-D还原降解的中间产物2,4-DCP比2,4-D更易于被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4.
对抗菌促生长剂和中草药促生长剂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5.
纳米Fe3O4/微生物联合体系对2,4-D和阿特拉津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纳米Fe3O4/微生物联合体系降解溶液中2,4-D和阿特拉津,考察了不同2,4-D和阿特拉津初始浓度、微生物接种量、纳米Fe3O4投加量、溶液pH值等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Fe3O4/微生物联合体系对2,4-D和阿特拉津的降解率显著高于纳米Fe3O4和微生物单一体系;2,4-D和阿特拉津初始浓度在0~10mg·L-1、微生物接种量在0~12mg·L-1、纳米Fe3O4的投加量在0~200mg·L-1范围内,2,4-D和阿特拉津的降解率随其初始浓度、微生物接种量和纳米Fe3O4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加。溶液pH3.0左右、2,4-D和阿特拉津初始浓度10mg·L-1、微生物接种量12mg·L-1、纳米Fe3O4投加量200mg·L-1,是反应的最佳条件,此实验条件下反应7d,2,4-D和阿特拉津的残留率分别降低至35.7%和54.0%。  相似文献   
16.
吴斌  贺刚  王伟萍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4):158-16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江豚种群量持续衰减,目前保持在1000头左右。近年来,长江江豚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研究也越来越多。2021年新修订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明确长江江豚正式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同时,随着2021年长江十年禁渔进入全面禁捕新阶段,长江大保护已由攻坚战转向持久战,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也进入新阶段。本研究回顾了长江江豚的分类学、形态解剖学、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等方面主要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关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