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农学   2篇
  6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1.
国标土样在土壤有效磷含量检测和质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可验证试验数据准确性,以发现操作者、仪器、材料、方法、环境中出现的超限现象,能有效地监控试验过程,提高检测质量。本试验研究了国标土壤对土壤有效磷测定数据进行控制,保证试验数据可靠性。结果表明,除2010月4月27日结果不稳外,其余测定值在16.4~19.8 mg/k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20%;质控图有93%试验点在上下辅助线内,未发现连续7个点位于中心线同一侧,质控图可靠;同时期相比2011年上半年测得国标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2010年,数值多稳定在18.3 mg/kg以上,精确度和准确度均以2011年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适宜的农用地膜厚度,揭示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土壤水热状况及地膜残留的影响规律,并评价其经济效益,选择当地主栽作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在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通过设置4种地膜厚度(0.006、0.008、0.011 mm和0.012 mm)的田间试验,研究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地膜厚度对株高有促进作用,出苗率在0.008 mm处理最高。生育期土壤水热状况:增厚地膜可提升4周内0~20 cm土壤贮水量,随后作用相反,播后4周是土壤贮水量响应的拐点,并且在5周内可促进地表以下5 cm处的土壤积温。0.008 mm处理的产量、商品薯率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土壤残膜量随地膜厚度增加而增大,但回收难度随之降低,且加深翻耕深度加重了20~30 cm土层的残膜污染,需要通过加强残膜回收机具的研发利用来削减残膜系数,降低农田白色污染,提高土壤环境承载力。推荐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采用0.008 mm地膜配套适宜残膜回收机具以获得优良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量生鲜乳三聚氰胺试剂盒检测结果分析,明确了针对FC仪器需使用曲线跨度较小试剂盒。在曲线拟合中以试剂盒曲线、FC仪器中0点作为曲线值布点舍去非正常点后进行拟合较相似。0点作为曲线布点较试剂盒曲线CS拟合加标回收率、样品含量高;2种拟合方式三聚氰胺含量在0~5、5~10和10~20μg/kg范围时样本数量差异不大。0点布成空白点曲线线性较好,但99%检测样品含量值显示"非数据";除6、7、8曲线样品加标回收率偏低;0点赋微小值后进行曲线点板,除7、8曲线除外其余曲线R2符合试验要求,其加标回收率偏高。结论:试验中使用FC仪器,可选择曲线点位跨度较小试剂盒;若选用勤邦试剂盒、检测样品较多时则以0点布点舍去异常点后拟合计算。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盐渍化耕地土壤的培肥效果及改土效应,以河套灌区典型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施肥(CK)、化肥(CF)、化肥+有机肥(CFM)、化肥+秸秆还田(CFS)对土壤pH、有机碳、全氮含量、速效氮磷钾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等氮条件下浅层(0~20 cm)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微生物数量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不同培肥措施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的驱动因子,明确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这2种主要培肥措施下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CFM和CFS处理的土壤pH分别降低了1.36%~1.78%和1.02%~1.44%,土壤盐渍化得到改善;CFM和CFS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显著增加,且施用有机肥的提升效果优于秸秆还田;在土壤微生物方面,CFM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数量(53.44%~59.78%)和放线菌数量(10.08%~16.79%),CFS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真菌数量(29.99%~49.06%)。综上所述,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可有效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碳和速效养分;同时改善了土壤微环境,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的改土培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苜蓿蚜(Aphis medicaginis Koch)又名豆蚜、花生蚜、槐蚜等,是危害豆科牧草苜蓿(Medicago sativ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等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6、7月在苜蓿上大发生,受害植株长势慢,枝叶畸形化,使豆荚畸形变小,籽粒减少,导致植株提前死亡,影响其作为饲草品质与产量,对苜蓿产业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β-内酰胺酶非法掺入生鲜乳可分解其中残留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使常规检测方法无法检出有抗奶。为检测奶牛是否用过β-内酰胺类抗生素,检测部门开展了β-内酰胺酶类药物检测工作;而为了提高质检单位对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类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检测技术水平,农业部畜牧业司开展了对有资质的质量检测中心β-内酰胺酶类检测项目考核。本文即对历年考核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检测中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分析阐述,以期为今后质量检测单位顺利通过考核及其他性能实验室准确检测乳及乳制品中舒巴坦敏感β-内酰胺酶类药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钙对酸性土壤5个品种莴笋(润农、挂丝红、双尖、二白皮、尖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钙肥使各品种莴笋产量提高且达显著(极)差异;施用钙肥二白皮莴笋品质提高明显,硝酸盐含量在5个品种中最低,维生素C在低肥、高肥处理中含量最高,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在施钙水平下有所降低;挂丝红莴笋在4个处理中产量均为最高,并以N20P5K15Ca37处理的莴笋品质好,硝酸盐含量降低8.5%,维生素C含量增加32.9%,可溶性糖含量增加45.3%,氨基酸含量增加125.2%.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钙对酸性土壤5个品种莴笋(润农、挂丝红、双尖、二白皮、尖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钙肥使各品种莴笋产量提高且达显著(极)差异;施用钙肥二白皮莴笋品质提高明显,硝酸盐含量在5个品种中最低,维生素C在低肥、高肥处理中含量最高,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在施钙水平下有所降低;挂丝红莴笋在4个处理中产量均为最高,并以N20P5K15Ca37处理的莴笋品质好,硝酸盐含量降低8.5%,维生素C含量增加32.9%,可溶性糖含量增加45.3%,氨基酸含量增加125.2%.  相似文献   
19.
为寻求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适宜的农用地膜厚度,揭示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土壤水热状况及地膜残留的影响规律,并评价其经济效益,选择当地主栽作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在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通过设置4种地膜厚度(0.006、0.008、0.011 mm和0.012 mm)的田间试验,研究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地膜厚度对株高有促进作用,出苗率在0.008 mm处理最高。生育期土壤水热状况:增厚地膜可提升4周内0~20 cm土壤贮水量,随后作用相反,播后4周是土壤贮水量响应的拐点,并且在5周内可促进地表以下5 cm处的土壤积温。0.008 mm处理的产量、商品薯率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土壤残膜量随地膜厚度增加而增大,但回收难度随之降低,且加深翻耕深度加重了20~30 cm土层的残膜污染,需要通过加强残膜回收机具的研发利用来削减残膜系数,降低农田白色污染,提高土壤环境承载力。推荐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采用0.008 mm地膜配套适宜残膜回收机具以获得优良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不同肥料组合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组合对莴笋产量、品质和叶片养分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入等量氮肥的基础上,磷、钾、中量及微量元素和有机肥料平衡施用使莴笋极显著增产(135·8%~177·0%),其增产序列依次为NP1K2MgZnB>NP2K2>NP1K2RM>NP1K2PP>NP1K2Mg>NP1K2>NP2K1。不同肥料组合可降低莴笋叶片硝酸盐含量,以NP1K2MgZnB处理降低量最大,降低最少者为NP2K2处理;茎中硝酸盐含量以NP1K2RM处理降低量最大,NP2K1处理降低最小。肥料组合各处理对莴笋营养品质Vc和氨基酸以提高作用为主,以NP1K2MgZnB处理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效应最好。莴笋叶片养分形态中,氮素以蛋白氮为主,磷素和钾素分别以非蛋白磷和非蛋白钾为主。不同肥料组合对莴笋叶片氮和磷素形态的效应不一致,对3种钾形态均有提高作用。各养分形态中,氮素仅非蛋白氮与茎硝酸盐呈显著负相关,与茎Vc呈显著正相关,与叶氨基酸呈极显著正相关;磷素以非蛋白磷与叶Vc、茎氨基酸呈显著负相关;钾素的非蛋白钾和全钾与叶硝酸盐呈显著负相关,与茎硝酸盐为极显著负相关,与叶Vc、茎Vc呈显著正相关,与茎氨基酸呈极著正相关,蛋白钾与茎硝酸盐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Vc、茎Vc、茎氨基酸呈显著正相关,与叶氨基酸呈极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