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同土壤类型对优质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优质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10个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品种(系)在5种不同土壤类型区的11个地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河潮土〉棕壤〉潮土〉砂姜黑土〉褐土,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表现为河潮土〉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但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5.80%,5.96%,12.06%;容重、硬度、面团形成时间、断裂时间、公差指数和评价值表现为砂姜黑土最优,褐土、棕壤次之,河潮土最差,容重、硬度变异系数较小为1.27%,6.38%,粉质参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0.08%,14.62%,16.90%,13.30%.产量表现为砂姜黑土〉潮土〉褐土〉棕壤〉河潮土,在不同土壤类型间产量和穗数变异较大,粒数和千粒重相对稳定.不同土壤类型对优质小麦品质性状、产量和产量因素有较大影响,但各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变异不同.  相似文献   
12.
利丰收对春玉米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利丰收处理,春玉米幼苗生长量较小,但根冠比大于对照;株高前期降低,抽雄后比对照高,呈显著差异;叶面积指数拔节期、小口期比对照高,大口期、抽雄期比对照略低,但棒三叶叶面积明显高于对照;产量比对照提高13.30%,达极显著水平,这主要得益于行粒数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优质专用小麦品质区划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生态因素与小麦品质的关系是专用小麦品质区划的自然基础,为了了解国内外专用小麦品质区划现状及趋势,综述并分析了中国专用小麦品质区划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质专用小麦品质区划的研究思路,以期为中国专用小麦品质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玉米‖花生茬口显著提高冬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光反应机理,研究了玉米‖花生茬口(间作茬口,ICR)、玉米茬口(MCR)和花生茬口(PCR)及不同施磷水平对冬小麦播前土壤含水量、冬小麦花后旗叶的气体交换参数、光系统Ⅱ(PSⅡ)、光系统I(PSⅠ)及二者间的性能协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播前土壤含水量及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PSⅡ反应中心供(Wk)/受体侧(Vj)的活性,增强了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o)、捕获的能量(TRo/CSo)和进入电子传递的光能(ETo/CSo)。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扬花期旗叶PSⅡ初级光化学最大量子产额(φpo)、转化效率(Ψo)、电子传递效率(δRo)及乳熟期的PSⅠ的性能(ΔI/Io)、PSⅡ与PSⅠ协调性(ΦPSⅠ/PSⅡ)和籽粒产量,较花生茬口显著提高了乳熟期的φpo和δRo值。施磷提高了Pn、ABS/CSo、TRo/CSo、ETo/CSo、φpo、Ψo、δRo、ΔI/Io和ΦPSⅠ/PSⅡ值。这说明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提高了冬小麦旗叶光反应中心活性,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重要原因可能是间作茬口能保持耕层较高的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差异,以10个不同基因型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系)在5种不同土壤类型区的11个地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差异性较大,但不同性状的差异表现不一致。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河潮土>棕壤>潮土>砂姜黑土>褐土,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表现为河潮土>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但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5.80%、5.96%、12.06%;容重、硬度、面团形成时间、断裂时间、公差指数和评价值表现为砂姜黑土最优,褐土、棕壤次之,河潮土最差,容重、硬度变异系数较小为1.27%、6.38%,粉质参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0.08%、14.62%、16.90%、13.30%。  相似文献   
16.
小麦晚套露地花生间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小麦晚套露地花生间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结构特点和关键技术,并从地上高秆作物边行优势和光合荧光特点及地下根系空间分布特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阐述了其高产高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光合产物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大田试验,对小麦机械收获后残茬覆盖与不覆盖2种条件下,免耕、翻耕和间隔深松3种土壤耕作方式夏玉米光合产物的生产、积累和分配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茬覆盖比不覆盖全生育期平均叶面积系数增加7.02%,总光合势增加7.07%,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增加2.97%,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9.36%,经济系数增加1.57%,最终单位面积子粒产量增加10.4%,达极显著水平。深松分别比翻耕和免耕全生育期平均面积系数高3.43%和5.70%,总光合势高2.73%和5.66%,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高2.94%和6.74%,经济系数高0.90%和1.53%,最终子粒产量增加3.92%和5.95%,差异极显著。覆盖加深松产量比不覆盖免耕高15.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磷肥施入土壤后大部分转化为与铁氧化物关系密切的Fe-P和O-P,而淹水后土壤中铁的氧化还原过程可能影响与铁氧化物结合的磷的形态及有效性的变化。研究不同施磷处理下淹水土壤Fe (II) 、无机磷组分等的变化,以期明确淹水后土壤无机磷形态及磷有效性变化及其与铁氧化还原过程的关系。  【方法】  用不施磷土壤 (P0) 和连续6年施用P 180 kg/hm2的土壤 (P180) 进行室内模拟培养试验。将土壤装于西林瓶内,加水模拟淹水条件,西林瓶密封后,分别在避光或者光照条件下,于 (30 ± 1)℃恒温培养40天。测定供试土壤以及淹水培养土壤中的速效磷、无机磷以及不同形态无机磷组分含量,测定培养过程Fe (II) 的动态变化,以探讨磷形态转化与铁氧化还原过程的关系。  【结果】  施用磷肥显著增加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和无机磷总量,P0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为 (7.65 ± 1.65) mg/kg,P180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高达 (33.5 ± 2.01) mg/kg。施入土壤中的磷只有很小部分以Ca2-P存在,主要以Ca10-P、Ca8-P、Al-P和Fe-P形态存在。避光淹水培养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P0和P180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量分别为8.44、2.95 mg/kg。淹水培养降低了土壤Ca8-P含量,提升了Fe-P、O-P、Al-P含量。光照和避光条件下P180处理土壤中Ca8-P含量分别降低106.8、156.2 mg/kg,Fe-P含量分别增加23.4、47.0 mg/kg,O-P含量分别增加64.1、92.9 mg/kg,Al-P含量分别增加38.8、34.7 mg/kg,避光时Ca8-P降幅以及Fe-P和O-P的增量均大于光照条件下。避光条件下,铁还原量和还原最大速率与Ca8-P变化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Fe-P、O-P增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结论】  淹水条件下,石灰性土壤中的Fe (Ⅲ) 还原形成Fe (Ⅱ) 和Fe (Ⅲ) 混合物,增加了铁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和磷吸附点,可促进Ca8-P向O-P、Fe-P和Al-P转化。光照降低了Fe (Ⅲ) 的还原量,可能是Ca8-P向O-P、Fe-P和Al-P转化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以单作夏玉米为对照,早熟品种"鲁原单14"、中熟品种"掖单22"、晚熟品种"掖单13"分别作为春玉米和夏玉米进行两两套作,研究品种选择对春夏玉米套作体系中夏玉米光合性能以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春玉米生长期的延长会降低套种夏玉米的花后平均全株叶面积、穗位叶面积、照光叶面积、光能截获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光合速率.为了解释夏玉米光合特性变化与产量的关系,本文提出了"光合生产力积"的概念,即光合面积、光合能力和光合时间中2个或3个因子的积.与单项光合性能指标相比,"光合生产力积"与产量的相关关系显著性提高.与花后叶日积相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花后天数、叶面积×光合速率×花后天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显著性更高.因此,不同种植制度下夏玉米的产量差异是光合面积、光合性能和光合持续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发挥春夏玉米套作模式的产量优势,春玉米应选用中熟品种,夏玉米应选用生育期较长的高产品种."光合生产力积"为深入研究复合群体的产量及品质优势来源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针对黄淮海麦玉两熟区连年旋耕造成耕层变浅、作物根系下扎浅、易涝易旱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低等问题,研究了旋耕一深耕轮耕和灌溉方式对小麦、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和WUE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5年旋耕后深耕,冬小麦出苗率、冬前单株分集和最大分集分别提高了11.5%,3.6%和6.4%,明显提高了小麦、玉米的LAI,周年干物质、产量和WUE分别提高了8.8%~19.9%,6.7%~13.1%和12.2%;与全灌相比,隔畦交替灌溉的小麦、玉米的LAI、干物质积累没有显著降低,周年产量仅减少了2.7%,WUE却提高了10.5%,达到27.9kg/hm2·mm。这表明连年旋拼后深耕促进小麦、玉米生长,提高产量,隔畦交替灌溉有利于提高小麦、玉米周年W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