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3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林业   307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85篇
  741篇
综合类   755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36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湘中籼3号(原名88-140),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用“81-292”作母本.“矮包×双36”F。作父本杂交,通过6代定向选育而成.1992年1月20日被河南作物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为推广品种,命名为“湘中籼3号”。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西部黄土丘陵区造林立地条件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西部黄土丘陵区造林立地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土壤水分作为主导因子,结合地形,土壤,现有林生长情况等,经方差分析,共划分7个立地类型,并对每个类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柠条做为一种适应性较强的经济饲料树种,是巴盟山地丘陵区林业生态建设首选的发展品种之一,造林方式常采用人工穴播造林和机械播种造林。  相似文献   
14.
苏南丘陵区秋播苜蓿适用伴生作物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苏南丘陵区苜蓿苗期的杂草问题,从保护播种入手,在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黑麦、小黑麦四种作物共五个品种中寻找适宜的伴生作物.通过对产量、株高、杂草率等多个指标测定分析,筛选出中新830小黑麦、赣选一号黑麦草适于用作苜蓿播种的伴生作物,同时获得两个苜蓿存活率最高的处理:苜蓿(15kg/hm^2)+中新830小黑麦(150kg/hm^2)撒播及苜蓿(18 kg/hm^2)+中新830小黑麦(250kg/hm^2)30cm条播.试验还表明撒播方式下,苜蓿播量与其竞争力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研究一撂荒演替序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系统聚类法划分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的次生演替阶段,可以定量的认识不同年限、立地条件下撂荒地群落的相似性,结合DCA数量排序确定撂荒地的演替阶段或序列。其撂荒演替的各阶段分别为: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其它杂类草群丛→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群丛→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多年生草种或小灌木的共优群丛一根茎禾草冰草(Agropyroncristatum)群丛→多年生草本或丛生禾草+一年生杂类草群丛→多年生草本群丛→小灌木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群丛→多年生草本+小灌木或密丛型禾草群丛→短根茎密丛型禾草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群丛。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区草本群落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植被组成的主体,而草本植物作为草地生态系统的优势群落,在黄土高原恢复植被和水土保持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本试验选取黄土丘陵区不同纬度下的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草本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并验证等速生长关系,以期为黄土丘陵区恢复植被、改善生态建设方面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在纬度梯度35.95°~38.36° N变化范围内,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带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54.60~204.32 g·m-2,平均值156.968 g·m-2,变异系数为27.83%;地下生物量变化范围为78.88~829.64 g·m-2,平均值469.21 g·m-2,变异系数为48.87%;草本群落地下/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 0.93~4.49,平均值2.89,变异系数为39.18%。草本群落生物量(地下、地上)大小顺序均为: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森林带>草原-荒漠带,且地上、地下生物量随纬度梯度变化规律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型变化趋势。(2)草本群落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决定系数达到0.59,且符合等速生长关系。(3)草本群落地下生物量与年均降水、年均温、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气候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地下生物量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其影响机理还需进一步结合植物生物学和生理生态方面的综合研究才能做出准确结论。  相似文献   
17.
造林成活率不高一直以来对辽西干旱丘陵区植被的重建及恢复有很大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试验研究了竹节壕整地方式对油松移植苗造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在造林前进行竹节壕整地,对土壤含水量及造林成活率均有明显的影响,与未整地的处理相比,土壤含水量增加了53.55%~74.48%,造林成活率平均提高28.9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冯建伟 《现代园艺》2014,(18):37-38
<正>黄土丘陵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主要黄土地貌形态。它是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区雨季集中于7、8月份、降水强度较大,被地表流水冲刷形成的。黄土丘陵区地形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水分条件完全不同的小环境,而且本地区的水分蒸发量大,增加了人工造林的难度。过去这一地区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低下,其主要原因是造林技术运用不当,在造林中把关不严,加之受恶劣的气候影响,春季造林时干旱多风,根系供水能力弱,导致苗木失水死亡,即  相似文献   
19.
高原丘陵区砒砂岩土壤特性的实验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丘陵区准格尔旗为实验区,用BT-2002型激光粒度分布仪对地表砒砂岩土样机械组成进行分析,得到砒砂岩土样粒径分布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滴定及分光光度计对地表砒砂岩的主要物质、化学成分组成进行测试,通过分析整理,对该区域的地表砒砂岩的性质有了清晰的认识,为后续对该地区的水蚀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浅谈坝上疏缓丘陵区土壤风蚀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冀西北高原区土壤风蚀情况的调查和监测,分析了坝上疏缓丘陵区土壤风蚀的成因,提出了防治风蚀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