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14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2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滇中三种典型人工林群落结构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云南松,直干桉,直干桉-黑荆三种人工森群落对象,对不同植物群落结构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人工林群落中,直干桉-黑荆混交林群落和云南松植物群落具有较强的控制径流和土壤侵蚀的能力,直干桉人工林群落控制能力较差,在相同坡度和降雨条件下,有机质含量,乔木层盖度,树冠截留量,建群种平均材积,枯落物凋落量,水稳性团粒百分比等因子数值大,土壤侵蚀量小,乔木树种的生物学特征特性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铅锌矿区经历不同重金属污染时间的曼佗罗种群的核酸代谢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在短期几年内能抑制曼佗罗种群的核酸含量及刺激其核酸酶活性,但随着污染年代的推移,曼佗罗种群的核酸代谢变化朝着无污染的正常值方向发展、回复,说明在长期重金属污染胁迫下,曼佗罗获得了对重金属的抗性.但机制不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制的简易光解装置,研究了环糊精衍生物甲基化-β-环糊精(M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CD)对甲基对硫磷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MCD或HPCD与甲基对硫磷混合经光照后,甲基对硫磷的光解速度加速了4.87~6.85倍,环糊精衍生物表现了较强的光敏降解效应,其敏化效率随光照时间延长而提高,环糊精衍生物的敏化效率与MCD或HPCD的浓度及光照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径流小区集水技术与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对1989年开始治理的龙川河小流域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林蓄积量、流域林草覆盖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定量地探讨了龙川河小流域治理和维护8a来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情况。研究表明,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系统功能的增强十分显著,在云贵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中部三种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滇中3种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树冠水文生态规律的研究,人工林生态系统截留量、干流量、穿透降雨量占降雨的百分比分别是:直干桉-黑荆混交林,35.21%,0.65%,64.14%;直干桉人工林,30.10%,0.88%,67.56%;云南松人工林,27.8%,4.64%,69.25%。利用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即移动方差分析表明,当降雨量达到70mm时,云南松和直干桉人工林生态系统树冠截留达到最大临界值;当降雨量达到90~95mm时,直干桉-黑荆人工林生态系统树冠截留达到最大临界值。无林地的地表径流量是人工林生态系统的3~4倍。按产流影响因子与产流量相关系数绝对值大小,人工林生态系统对地表径流的调控能力,决定于乔木层盖度、土壤有机质含量、穿透降雨量、土壤最小持水量、土壤容重、降雨截留量、非毛管孔隙、枯落物凋落量、硅钒比、土壤最大持水量、总孔隙、乔木平均材积、干流量、毛管持水量等。人工林生态系统建群种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对降雨量再分配的树冠水文生态效应及规律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供试生物,研究了暴露于含有亚致死剂量毒死蜱的人工土壤中8周时间内蚯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毒死蜱对蚯蚓SOD、CAT、GSH-Px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蚯蚓抗氧化防御系统酶对毒死蜱毒性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除蚯蚓的LC50、产卵率、卵孵化率等常用的蚯蚓生态毒理学指标外,蚯蚓的SOD、CAT、GSH-Px抗氧化酶活性与实验农药的毒性效应具有相关性,但各指标在对毒性的响应敏感性上存在差异,其中,SOD、GSH-Px最为敏感,而CAT最不敏感。因此,在生态毒性诊断时,应选择不同指标作为一套指标体系相互补充,以增强污染诊断的灵敏性及长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铅锌矿区经历不同重金属污染时间的曼佗罗种群的核酸代谢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在短期几年内能抑制曼佗罗种群的核酸含量及刺激其核酸酶活性,但随着污染年代的推移,曼佗罗种群的核酸代谢变化朝着无污染的正常值方向发展、回复,说明在长期重金属污染胁迫下,曼佗罗获得了对重金属的抗性。但机制不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培养方法,观察研究了将铅锌矿渣在好氧/干旱、好氧/潮湿、厌氧/干旱、厌氧/潮湿4种条件下保存3个月后,耐受水平在0.5mmol·L-1、4mmol·L-1和8mmol·L-1的抗Zn、Pb细菌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干旱保存导致下层矿渣中更多的细菌死亡,堆积时间长的矿渣中细菌的死亡率相对较高。此外,在干旱条件下抗性水平越高的菌株死亡率也越高。这表明,随着细菌在矿渣这种极端环境中选择的时间延长,其对干旱的耐受能力有降低的倾向,暗示了水分对矿渣堆中细菌适应重金属污染有重要影响。相对来说,氧气对这些细菌的存活效应只是在水分较高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是一种重要的土壤环境污染物,严重危害着土壤动物的生存。蚯蚓是最重要的土壤动物之一,被称为土壤生态工程师,对土壤污染物非常敏感。当前,关于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蚯蚓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关于重金属对蚯蚓行为变化方面的研究还非常缺乏。本研究以赤子爱胜蚓为实验对象,采用滤纸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铅单一及铅镉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并采用2D装置评价蚯蚓的掘穴行为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滤纸接触法,铅单一污染下赤子爱胜蚓的半致死浓度48 h(LC50)为439.33 mg/L;铅镉复合污染时赤子爱胜蚓的48 h LC50为Cd2+ 84.20 mg/L和 Pb2+ 239.55 mg/L,且两者联合毒性效应为拮抗作用。2)随着铅单一、铅镉复合处理浓度的增加,蚯蚓洞穴总长度和每日最大深度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处理第7 d,150 mg/kg Pb胁迫下蚯蚓洞穴总长度和每日最大深度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85.63%与59.65%,144 mg/kg Pb+35 mg/kg Cd复合胁迫下蚯蚓洞穴总长度和每日最大深度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95.28%与61.63%;相关分析表明,洞穴长度与暴露时间、铅处理浓度、暴露时间×铅处理浓度、铅镉处理浓度、铅镉处理浓度×时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洞穴每日最大深度与暴露时间、铅处理浓度、铅镉处理浓度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建立剂量-效应关系研究重金属对蚯蚓的直接毒性与潜在风险评估,为蚯蚓掘穴行为的洞穴长度与深度作为潜在且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公路建设过程中外来植物的入侵格局及其与路域生态系统的关系,研究了滇中地区路旁云南松林内紫茎泽兰的入侵扩散格局及其对云南松林功能属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紫茎泽兰主要分布于距公路5~20 m的范围内,不同公路距离对紫茎泽兰丛数、丛面积、株高、盖度均具有显著影响;(2)随着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云南松综合性状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功能丰富度(FRic)下降趋势显著;紫茎泽兰入侵对云南松林下土壤有机碳及全氮的影响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紫茎泽兰盖度为40%左右,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3)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林下群落功能属性对土壤有机碳的综合作用系数最高,达-0.527;紫茎泽兰入侵盖度及林冠植物云南松性状值对土壤全氮的总体作用系数较高,分别为-0.698和0.759;紫茎泽兰对土壤全磷的总体作用系数最高,达0.681。以上结果表明道路建设导致的紫茎泽兰的扩散程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共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过程及功能,因此,在滇中地区道路建设过程中,有效防控紫茎泽兰入侵及提升云南松林下群落组成与结构对路域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