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研究钵苗摆栽下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丰产优质施氮量及综合效益,提出安徽沿江地区钵苗摆栽下适宜粳稻类型及施氮量。于2016—2017年连续2 a开展大田试验,以当地主栽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常规粳稻镇稻18为供试品种,设置0、195、255、315、375 kg/hm~2共5个氮肥水平(分别用N0、N195、N255、N315、N375表示),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钵苗摆栽下不同类型粳稻产量、品质、相关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2a均在N315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10.30~11.55t/hm~2。常规粳稻镇稻18各施氮处理下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产量为7.43~8.91 t/hm~2。增施氮肥,不同程度增加了2个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提高了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但垩白率和垩白度整体有所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增高,不利于外观品质和食味的改善。甬优1540在N315处理下的整精米率与N375无差异,且在N315处理下的垩白度与N195无显著差异。另外,镇稻18在N195处理下的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与其他氮肥处理无显著差异。钵苗摆栽下籼粳杂交稻丰产优质施氮量为315kg/hm~2,常规粳稻为195 kg/hm~2。在适氮水平下,钵苗摆栽甬优1540较镇稻18提高水稻产量22.9%~23.2%,整精米率2.15%~4.50%,蛋白质含量30.44%~37.41%,经济效益51.07%~53.33%,同时降低垩白度9.52%~13.73%。总的来说,在适宜氮肥水平下,钵苗摆栽下籼粳杂交稻较常规粳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杂交中籼稻防倒延衰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和调查,研究了安徽省杂交中籼稻发生倒伏和早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了品种的遗传因素以外,肥、水管理不当和病虫危害是造成倒伏和早衰的主要原因。从土壤调控、旱育壮秧、肥水管理和化学调控等方面提出了杂交中籼稻防倒延衰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茶稻间作系统水稻旱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安徽山区茶园的气候和生态特点 ,提出了茶园间作水稻进行旱育稀植的一整套技术方法和操作措施 ,为茶园旱作稻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量对两系杂交中籼稻产量和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高产水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为材料,在常规大田生产条件下,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对两系杂交中籼稻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以及功能叶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55 kg·hm-2范围内,两系稻产量、群体质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以255 kg·hm-2施氮处理的产量最高(11786.4 kg·hm-2)、氮肥农学利用率最大;施氮量增加到300 kg·hm-2,产量、群体质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下降。氮素营养影响水稻衰老进程,适宜施氮量(255 kg·hm-2)和较高氮肥农学利用率,能保证两系杂交中籼稻齐穗后功能叶不早衰,有利于后期植株光合能力提高和光合产物积累,使后期物质积累贡献率提高,为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倒伏与产量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水稻倒伏、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施6、9、12、15kg的氮肥,秧苗移栽后,对每处理水稻各生长期内生物学性状及水稻倒伏后生物和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氮肥15kg的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增加有明显促进作用,植株生长量明显增大;与对照(氮肥6kg)相比,氮肥9、12、15kg这3个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了50.74%、89.11%和94.48%,抗倒伏机械强度分别为对照的103.97%、132.01%和89.83%;氮肥12kg处理的稻谷抗倒伏能力最强,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为水稻生产合理施肥提供了参考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日立L-8800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4个中籼稻不育系、8个中籼稻恢复系及由此配制的10个杂交稻F1代糙米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杂交稻F1稻米各组合间氨基酸含量有一定差异,10个F1中,以明两优6号、绿敏S/4HZ021和绿敏S/凤恢35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绿敏S/4HZ021赖氨酸含量最高,明两优6号亮氨酸含量最高;F1代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色氨酸未测)均高于双亲含量;母本中以绿敏S为好,用此母本选配的杂交组合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绿102S为母本的组合在所有组合中最低;父本对F1代氨基酸含量影响受母本所控制,需考虑配合力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宽窄行配置对机插中晚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行距配置对机插单季中稻和双季晚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单季中稻丰两优香1号和徽两优898以及双季晚稻镇稻18和上农粳2号4个品种为材料,开展了等行距25、30 cm,宽窄行20 cm+30 cm、25 cm+30 cm、25 cm+35cm共5种机插水稻行距配置对比试验,分析了插秧后不同品种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对不同品种机插水稻的株高、叶面积指数、茎蘖动态、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5种行距配置下,各生育期株高受品种遗传特性影响,不同行距配置间差异不显著,叶面积指数、茎蘖数和干物质累积量在不同行距配置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各品种机插水稻生长特性随行距配置变化趋势不同,单季中稻品种叶面积指数、分蘖稳定后的茎蘖数、分蘖成穗率、干物质累积量和生长率均在宽窄行25 cm+35 cm配置下最大,且随着行距配置的增大而增大,而双季晚稻品种各项生长指标则在宽窄行20 cm+30 cm配置下最大,且随行距配置增大而减小。2)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受行距配置影响较大的是有效穗数(变异系数1.93%~7.50%)、穗粒数(变异系数1.58%~6.08%)和结实率(变异系数0.86%~4.54%),较小的是千粒质量(变异系数0.81%~2.70%)和穗长(变异系数0.89%~2.82%)。3)单季中稻在宽窄行25 cm+35 cm配置下产量最高,双季晚稻则在宽窄行20 cm+30 cm配置下产量最高,各产量构成因素峰值基本与产量峰值接近。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沿江江淮地区机插单季中稻和机插双季晚稻配套品种选用及栽植行距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滑片型孔轮式水稻精量排种器排种性能数值模拟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针对现有水稻旱直播机排种器适应性差和排种精度低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滑片型孔轮式排种器。引用球度表示水稻种子三轴尺寸,利用EDEM软件对3种球度水稻种子在6种排种轮转速下的排种器排种过程进行仿真试验,得到不同球度水稻种子在不同排种轮转速下的排种性能变化规律,分析了排种轮转速和种子球度对排种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排种轮转速在15~40 r/min时,冈优898种子的排种性能优于国丰一号种子和冈优3551种子的排种性能;当排种轮转速在15~30 r/min时,3种球度水稻种子的排种合格率在84.01%~87.91%之间;当排种轮转速大于30 r/min时,随着排种轮转速增加,排种合格率显著下降。在此基础上,选用不同球度的5个水稻品种种子为试验材料,选取排种轮转速和种子球度为试验因素,以排种合格率、漏播率和重播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排种器台架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试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排种性能指标与排种轮转速和种子球度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到响应面图,并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根据回归方程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作参数:排种轮转速为27.12 r/min、种子球度为44.61%,此时,排种合格率为83.90%、漏播率为5.43%、重播率为10.67%,排种性能最佳;排种器台架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相同,排种性能随排种轮转速和种子球度的变化规律一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排种器对各尺寸等级水稻种子的排种性能皆满足水稻精量穴直播的播种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滑片型孔轮式精量排种器的结构优化及排种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南方丘陵山区茶稻间作复合系统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皖南丘陵山区茶稻问作复合系统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稻间作复合系统叶面积指数高于单作茶园,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等资源。盛夏季节水稻拔节后高度高于茶树,其遮荫作用使间作茶园荼蓬面温度比单作茶园降低2.1~2.3C(晴天)和0.3~0.4C(多云),光照强度降低40%以上,相对湿度增加6%~ll%(晴天)和3%(多云),问作茶园每公顷土壤流失量较单作茶园减少159.5%,害虫天敌的数量增加,主要害虫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到防治标准以下,不需要施用农药。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单季中稻施肥技术浅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对安徽省单季中稻施肥的种类和数量、时间与方法等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施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就高产栽培条件下单季中稻施肥技术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