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温敏核不育系株1S籼粳的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敏核不育系株1S是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优良早籼型不育系品种。以典型籼稻和粳稻为对照,采用ISSR、SRAP和TRAP三种分子标记方法对株1S核DNA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株1S核DNA以籼型基因为主,但含有部分粳型特异性片段,具有一定的粳型血缘;3种分子标记方法都能建立株1S所特有的分子指纹。对株1S叶绿体DNA中ORF100、ORF29-TrnC^GCA、TrnT^UGU-TrnL^UAA、rps16基因内含子等序列分析表明,株1S为籼型叶绿体,对照材料培矮64S、准S为粳型叶绿体;株1S在TrnT^UGU-TrnL^UAA片段中存在2个特异碱基。利用籼型细胞质和含有适量粳稻血缘的两用核不育系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高产稳产早稻组合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土壤类型对辣椒根系和果实显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自交系材料‘SJ11-3’、‘樟树港’和‘06g19-1-1-1’辣椒为试验材料,研究潮土、黄棕土、稻田土和田园土4种不同类型土壤对种植辣椒的根系和果实显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显微结构差异探讨土壤类型对辣椒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潮土所植辣椒木质部占根比例最小,皮层细胞最厚;田园土所植辣椒木质部占根比例最为适宜,皮层细胞最薄,形成层细胞与木质部分离程度最低;黄棕土所植辣椒形成层细胞与木质部分离明显。果实细胞壁加厚程度以田园土所植辣椒最为明显,稻田土次之;黄棕土所植辣椒靠内果皮薄壁细胞融合程度最高;稻田土所植辣椒维管束最多,黄棕土次之,潮土最少。结果表明,土壤类型的差异会对辣椒根系和果实的显微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类型土壤中,田园土所植辣椒根系生长最好,果肉薄壁细胞多,薄壁组织增厚明显,较其他类型土壤更适宜于辣椒生长及果实口感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利用SRAP,TRAP,SSR,ISSR标记系统对水稻典型籼粳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共检测到86条特异性标记带可用于区分典型籼粳稻,其中SSR有13条,ISSR有18条,SRAP有25条,TRAP有30条.4种分子标记都检测到爪哇稻有丰富的籼型和粳型特异性标记,表明爪哇稻籼粳是介于籼型、粳型之间的中间类型.野生稻材料在不同标记中部分材料在偏籼,偏粳上存在差异,但在结合4种分子标记的籼粳特异性带对比中,所有野生稻材料粳型特异带较多,表明普通野生稻是籼粳分化不太彻底的原始性,但已经有了偏粳的趋势.实验结果证实四种分子标记系统都可以较好的应用于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分析,而SRAP和TRAP标记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蒜属种间关系的trnH-psb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叶绿体基因trnH-psbA序列对石蒜属16种(含1变种)的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测物种的序列全长在546 ~ 641 bp,GC含量为35.86% ~ 36.41%,其核苷酸变异位点14个,信息位点5个,这些位点可以区分石蒜属物种;供试材料聚为3类,除中国石蒜、忽地笑和玫瑰石蒜的系统位置有所不同外,与经典分类基本一致。叶绿体基因trnH-psbA序列可以有效地鉴别石蒜属物种及分类,是一种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为发掘能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辣椒半矮秆新种质,以辣椒自交系6421和其EMS诱变获得的半矮秆突变体E483为试验材料,对突变体表型、生物量、光合特性、生理指标及遗传规律进行分析,明确其半矮秆突变特征。结果表明,突变体E483植株节间距缩短,各发育时期植株株高约为6421的一半;叶片变小,叶面积极显著低于6421,叶色深绿;花朵变小,花瓣长、花药长、柱头长和花丝长均极显著低于6421;果实变短变宽,单果鲜质量和单株坐果数极显著低于6421;根长变短,根深、根宽、根开展面积均极显著低于6421,根系活力极显著高于6421;幼苗鲜质量及干质量均极显著低于6421,鲜质量根冠比显著低于6421;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光合参数Pn、Gs、Ci、Tr均极显著高于6421;MDA含量极显著低于6421,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6421,SOD、POD、CAT、GR活性和SA极显著高于6421。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半矮化突变性状为隐性单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6.
果皮是果蔬最直观的品质性状,也是衡量果实商品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从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角度叙述了果皮颜色变化的原理。简述了果皮色素抗癌、抗氧化等保健功能和目前常见的3项天然色素提取工艺。总结了果皮褐变机理和生长调节剂对果皮褐变的调控效果。今后可将新型复合包装材料与褐变抑制剂相结合的手段用于果实采后贮藏保鲜。目前调控黄瓜果皮颜色的基因如CsaARC5等5种基因以及辣椒颜色相关基因Ccs已被克隆。深入探究果皮颜色调控机制对今后运用基因工程进行果皮颜色改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栽培稻种内rDNA基因IGS序列分析及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野生稻为对照, 将rDNA基因间区(IGS)序列用于栽培稻种内不同亚种以及亚种内不同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栽培稻种内IGS序列长度为2 130~2 145 bp, G+C含量为74.59%~75.29%, 变异位点229个, 占10.70%, 信息位点76个, 占3.51%。IGS序列中籼亚种和粳亚种之间有38个亚种标志性碱基差异, 主要分布在IGS 5′ 端近400 bp的序列中。用IGS序列构建的系统树能将栽培稻的籼亚种和粳亚种分为两大类, 亚种内不同亲缘关系的品种也能区分开。本研究结果支持爪哇稻为栽培稻中一个独立亚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为综合评价鲜食青椒的果实性状,对11个辣椒品种(品系)的内在品质、质构特征等品质指标和单株产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内在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辣度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蛋白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木质素含量与粗蛋白、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粗蛋白含量、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影响鲜食青椒内在品质的主要因素有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辣度、可溶性糖含量和含水量;不同品种在质构特征和单株产量方面差异较大,红火1号单株产量最高,为1.069kg,兴蔬皱辣2号、长研青香、樟树港辣椒的鲜食青椒维生素C、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都较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佳的风味。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不同辣椒栽培种萌发的差异,对3个辣椒栽培种Capsicum annuum L.(CA)、Capsicum baccatum L.(CB)、Capsicum chinense Jacquin.(CC)萌发过程中的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辣椒栽培种萌发后期的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低于萌发前期,而萌发后期的氨基酸含量高于萌发前期;可溶性糖含量在萌发过程中的波动较大,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在萌发第6 d和21 h迅速下降;不同栽培种在萌发过程中内含物的消耗速率不一,CC栽培种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消耗速率大于其他2个栽培种,淀粉和氨基酸含量则无明显差异。由此可知,可溶性糖和蛋白质是辣椒栽培种萌发过程中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CC栽培种的能量消耗大于其他2个栽培种,推测与较快的萌发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辣椒自交系6421子叶外植体为实验材料,通过筛选6-BA浸泡预处理浓度、优化不定芽诱导培养基、芽伸长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配方来提高辣椒子叶离体培养效率。结果表明:6-BA浸泡预处理子叶外植体最佳浓度为50 mg/L,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4.0 mg/L 6-BA,外植体浸泡处理1 min后接种至该培养基中,培养15 d后不定芽诱导率达93.21%;最佳不定芽伸长培养基为MS+6.0 mg/L 6-BA+0.1 mg/L IAA,培养20 d后芽伸长率可达23.2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25 mg/L IAA+0.25 mg/L IBA,培养30 d后生根率可达9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