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2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动物病理生理学实验是在学生学习生理、生化的基本理论、掌握主要机能、代谢实验的常用仪器设备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动物实验,即通过进行较复杂的、多指标的、难度较大的实验,进一步强化实验操作、掌握疾病模型的复制和观察方法,着重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最后得出恰如其分的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安排探索性实验,由学生自选题目,设计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2.
包头地区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临床型奶牛乳腺炎主要是由多种非特定病原微生物引发的奶牛乳房及乳汁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的一种乳腺疾病。从包头地区5个奶牛场33头奶牛的77份乳样中分离得到98株病原菌,主要病原经生化试验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乳链球菌、牛链球菌、粪链球菌、棒状杆菌属、酵母菌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肠杆菌属、沙门菌属。研究结果可为包头地区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房炎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乳房组织及乳头发炎的一种疾病,是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的最主要的原因。采用LMT法对包头地区土右旗、九原区、固阳县、达茂旗等地区1 438头奶牛进行了乳房炎发病情况调查,并从奶牛自身性状、环境、管理等方面分析可能导致致病菌对机体感染的原因,以期为包头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行为致畸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后代的行为致畸作用.将5组孕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低剂量(SW含量3.54 mg/kg)、中剂量(SW含量14.15 mg/kg)、高剂量(SW含量56.62 mg/kg)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及10 mg/kg环磷酰铵(CP),待其自然分娩后,观察其后代生长发育及行为状态.结果表明,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3个剂量组在反射能力、协调运动能力、学习记忆能力及自主活动能力各方面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本实验的剂量和条件下,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后代不具有行为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聚氰胺对獭兔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獭兔为试验动物测定三聚氰胺对獭兔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研究三聚氰胺对其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情况.将獭兔分为5组,每组6只.采用灌胃法,每组按一定剂量灌喂,组间剂量之比为10:8.观察并记录给药后獭兔在48 h内的死亡时间、死亡数及中毒表现等毒性反应,最后根据改进寇氏法计算LD50.解剖死亡的獭兔并...  相似文献   
16.
豆类丝核菌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类丝核菌( Rhizoctonia Legum inicola)可引起豆科牧草及植物出现黑斑病(black patch disease),该菌中含有流涎胺 ( Slafram ine ) 和 苦 马 豆 素( Sw ainsonine);流涎胺能引起牛流涎等副 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苦马豆素亦含于疯草( Locow eed)中,能引起多种动物实质细胞(包括神经细胞)空泡化,从而出现神经症状。采集16 组豆科植物用1 g/ L Hg Cl2冲洗30~60 s,再用无菌水冲洗6 次,取其有病变部分放入察贝克氏、豆芽汁糖琼脂及马铃薯葡萄糖琼脂三种培养基中,25℃培养2~7d,然后将菌丝转接、分纯,共获10 株菌。其菌丝呈蛛网状或棉絮状,菌丝褐色,在分枝处略缢束,离此不远处形成隔膜,菌丝分叉处呈直角;菌核从菌丝出发,颗粒扁平,生长于基质表面,内外颜色一致,菌丝与基质相联,菌核褐或黑色,间呈红棕色,表面粗糙,内外颜色一致,菌核表面细胞稍小,但与内部无明显界限。回接试验用绿豆,把绿豆用1 g/ L Hg Cl2 处理 5 m in,无菌水洗6 次,25 ℃培养,日换水一次,于第4 日将绿豆移入接有各株菌的少氮半固体培养基的试管内,每管1 苗,每株菌3   相似文献   
17.
铅在猪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富集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铅含量与猪组织和器官中铅含量的关系,及铅在猪各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为制定猪可食用器官中铅含量限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将24头大约克夏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铅量为0.398mg/kg(对照组),6.095 mg/kg(低剂量组),17.49 mg/kg(中剂量组),51.674 mg/kg(高剂量组)的饲料,持续喂养90 d,屠宰、取其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小肠、猪毛、猪皮、脂肪、猪血、骨髓、猪耳、猪舌、猪尾、里脊、臀尖、小排、后腿内,测定其中的铅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铅含量的增加,猪体内各组织和器官中的铅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照组组织和器官中铅含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肾脏>脾脏>肝脏>毛发>其他组织和器官,其中肾脏、脾脏铅含量超标;3个给铅组组织和器官中铅含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骨髓>肾脏>脾脏>肝脏>毛发>猪尾>其他组织和器官;其中肾脏、脾脏、肝脏、猪尾均超标,但各组猪的肌肉、脂肪、猪皮、小肠等组织或器官中的铅含量较低,均符合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表明随着饲料中铅含量的增加,猪组织和器官中铅的富集有所不同,其中骨髓、肝脏、肾脏和脾脏中的铅含量较高,猪皮、肌肉、脂肪、小肠、猪舌、猪心、猪肺等可食用组织和器官中铅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8.
17~20g 昆明种雄性小白鼠100只,左前肢腋窝部皮下接种 S180 瘤细胞悬液 0.1 m L(108 个瘤细胞/m l),随机分成Ⅰ~Ⅹ共10 组,每组10 只。Ⅰ:为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Ⅱ:苦马豆素( S W )饮水(3 μg/m L);Ⅲ~Ⅴ: S W 饮水兼 S W (4,8, 12 m g/kg)皮下注射;Ⅵ: S W 饮水兼人白细胞干扰素(h I N F)皮下注射(1.5 万 I U/kg);Ⅶ~Ⅸ:在Ⅲ~Ⅴ组基础上配合h I N F(1.5 万 I U/kg)皮下注射;Ⅹ: S W 饮水兼皮下注射(4 m g/kg)并配合聚肌胞(100 μg/只)皮下注射。 S W 连用 8 日;h I N F 1~4 d,7~8 d 共用6 次;聚肌胞于1,4,7 d 各用一次。实验结束后剖杀小鼠,Ⅰ~Ⅹ组平均瘤重依次为1.57,0.93,1.067,1.09,1.065,1.04,0.64,0.58,0.48,0.60 g。每组取3 个瘤块,100 m L/ L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 H E 染色,普通 光镜下观察。对照组瘤细胞在皮下结缔组织和肌肉间隙呈浸润性生长,形成很多肿瘤组织团块。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核染色质粗大,呈深蓝色,核呈两极或多极分裂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索豆类丝核菌或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动植物损害在细胞生物学上的作用,为苦马豆素(swainsonine, SW)的毒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制作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污染的饲料和人工污染豆类丝核菌饲料,饲喂家兔17d ,剖检家兔并取其脑、肝脏、肾脏等组织分别进行病理组织学和电镜观察;并将不同浓度的次级代谢产物和不同株的豆类丝核菌分别污染回接的绿豆,待84h培养后,进行组织学和电镜观察。【结果】在对动植物细胞损害作用中,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使家兔脑组织和淋巴细胞呈现空泡变性,神经细胞核糖体脱颗粒,粗面内质网扩张等变化;同时还能使植物根部组织结构受损,细胞呈现空泡变性,内膜破裂等变化。【结论】豆类丝核菌引起的动物中毒作用主要是其次级代谢产物中SW发挥毒性,且同疯草中毒引起的病理变化基本一致;菌株对植物根部的致病性与其次级代谢产物中SW含量呈正相关。即推测,SW很有可能不仅是动物豆类丝核菌中毒的主要毒素,而且是豆科植物丝核菌病中细胞损害的主要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