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5篇
林业   35篇
  6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通过对江西省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山下、上村2个林场的一代和二代杉木人工林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研究发现,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放线菌数量、类群以及芽孢杆菌属、固氮菌属、纤维单胞杆菌在细菌中所占比例均明显比一代杉木林的少;但真菌数量以及土壤杆菌、微球菌属、色杆菌属在细菌中所占比例、青霉菌在真菌中所占比例均明显比一代杉木人工林的高。一代和二代杉木人工林根际土壤的放线菌数量均比非  相似文献   
12.
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的主分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江西分宜县大岗山不同立地指数(12、14、16指数)、不同生长阶段(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1、2代杉木人工林23项土壤因子进行了测定,运用主分量分析筛选出评价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3个综合因子,并用主分量分析结果进一步对所选的样地进行综合评分、排序。2代杉木人工林综合得分均低于对应的1代杉木人工林,表明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下降的事实;1代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为:从幼龄林发育至中龄林阶段,林地综合地力呈下降趋势;从中龄林发育至成熟林阶段,林地综合地力略有回升,说明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下降孕育在1代林阶段。  相似文献   
13.
发育林下植被是恢复杉木人工林地力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70,自引:5,他引:70  
杨承栋  陈仲庐 《林业科学》1995,31(3):275-283
论述我国中亚热带杉木盛产区,通过间伐发育林下植被,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森林土壤生物活性,从而为通过合理的森林经营,发育林下植物群落,维护和提高森林土壤肥力,改良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木施肥与营养诊断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养分供给是林木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树体营养元素浓度与林木生长量、产量有密切的关系,它是林木施肥与营养诊断的理论基础。植物必须通过合理施肥,使树体营养元素浓度保持适当的水平与比例,才能实现稳产、高产的目标。本文对我国林木施肥方法、施肥时间、主要用材林树种施肥效应与营养诊断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对此提出了自已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落叶松人工纯林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及二代幼龄林土壤腐殖物质组分变化及其对酸度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次生林和一代幼龄林为对照,比较不同发育阶段落叶松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一代幼龄林与二代幼龄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物质组分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从幼龄林到近熟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胡敏酸含碳量、胡敏素含碳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近熟林到成熟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富啡酸含碳量和胡敏素含碳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降低;土壤腐殖化程度(土壤中胡敏酸占全C的百分比)和土壤腐殖质中胡敏酸含碳量与富啡酸含碳量比值(HA/FA)为次生林大于幼龄林和近熟林;二代幼龄林与一代幼龄林相比,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富啡酸含碳量和胡敏素含碳量分别降低4.53%、35.8%和1.98%,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胡敏酸含碳量、富啡酸含碳量和胡敏素含碳量分别提高46.44%、43.69%、47.45%和49.5%;土壤腐殖物质组分与酸度的相关关系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腐殖物质组分与根际土壤活性酸(pH值)、交换性酸、水解性酸相关性密切.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 ,揭示了不同发育阶段落叶松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磷形态和磷酸酶活性的演变规律 ,阐释了土壤磷形态、磷酸酶活性与林龄的关系 ,建立了土壤磷形态、有机质、速效钾、水解氮与林木生长量关系的逐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 :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磷形态、磷酸酶活性变化存在着明显的规律 ,有效磷含量、O -P含量、全磷含量、有机磷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林龄的增加而下降 ,无机磷总量、Ca -P含量、Fe-P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非根际土壤Ca -P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林龄增加而明显下降。各年龄阶段间除非根际土壤酸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和Al-P含量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外 ,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其它成分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中龄林土壤Fe-P含量、近熟林土壤有效磷含量、Fe -P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成熟林土壤有效磷、Ca -P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出现非根际土壤大于根际土壤 ,其它成分均为根际土壤大于非根际土壤。不同发育阶段影响林木生长量的主要土壤磷形态是全磷、有机磷、有效磷、无机磷总量、Ca -P和Fe -P。  相似文献   
17.
细菌肥料菌株对无效磷的转化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磷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我国土壤中的总磷量相当可观,但95%以上的磷以稳定的铝硅酸盐和磷灰石等无效形式存在(陈延伟等,1960),植物很难直接利用。因此绝大多数农作物及林木都要追施磷肥。目前主要施用的速效磷肥生产成本高、能耗大,施入的磷肥当年利用率仅为10%~25%(张宝贵等,1998),一部分磷肥随雨水流入江河湖泊,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引起水质污染(李发云等,1997);另一部分磷与土壤中的Ca2 、Fe2 、Fe3 、Al3 等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赵小蓉等,2001),植物无法吸收利用。因此,提高磷的利用率一直是土壤学家关注的问题。微生物对土…  相似文献   
18.
森林土壤研究几个方面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章从森林土壤组成,结构与功能一致性这个原理出发,论述了森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化学活性以及森林土壤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人类在有限的,可供利用的土地上维护和提高森林土壤生产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性质变化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研究和分析了不同代、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特性的变化过程,揭示了杉木人工林随着栽植代数增加(2~3代),土壤物理性质变劣,pH值下降,养分含量降低,速效P和水解N的下降尤为明显,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也朝着生物活性下降的方向变化,也反映出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肥力的差别。一般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土壤肥力呈下降趋势,到了成熟林阶段土壤肥力稍有上升,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现行栽培制度下,杉木人工林连作能导致土壤功能衰退,这是杉木人工林不能保持长期生产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山地森林土壤枯枝落叶层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试验设置在卧龙自然保护区1200-4300m海拔高度不同生物气候带的森林类型下.五处试验林地是:1.常绿阔叶林下的山地黄壤;2.次生落叶阔叶林下的山地棕壤;3.针阔混交林下的山地暗棕壤;4.暗针叶林下的山地棕色暗针叶林土;5.高山草甸植被下的高山草甸土.通过1981-1984年进行定位观测和试验研究,其结果阐明了该林区森林枯枝落叶层的构型、贮量及其化学、物理性质和灰分元素组成等;并探讨了森林枯枝落叶层在森林土壤生态系统中对水源涵养、养分供应、促进生物活动强度和土壤发育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