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31篇
综合类   26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以土壤中常见的锰氧化物(水钠锰矿,δ-MnO2)为材料,通过批试验研究了其对溶液中As(Ⅲ)的吸附和氧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加入的As(Ⅲ)(1.0mg/L)在反应的数分钟内就可被锰氧化物氧化,氧化产物As(Ⅴ)的释放速度相当快,但还原产物Mn(Ⅱ)的释放速度则相对较慢;在反应的90min内,当初始质量浓度为0.5、1.0、5.0、10.0和15.0mg/L时,As(Ⅲ)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3.59%、92.56%、92.31%、89.15%和87.17%。pH对锰氧化物氧化As(Ⅲ)的影响较为显著,升高pH有利于锰氧化物对还原产物Mn(Ⅱ)的吸附,但不利于As(Ⅲ)的氧化和对氧化产物As(Ⅴ)的吸附。  相似文献   
12.
以沈阳农业大学蔬菜保护地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系统研究了长期定位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蔬菜保护地土壤非交换性钾释放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非交换性钾的释放量和释放速率不同,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的土壤的释放量和释放速率大于单施化肥的各个处理;其中氮、钾肥配施处理的释放量和释放速率最高,而氮、磷肥配施处理最低。  相似文献   
13.
栽培年限对日光温室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栽培年限日光温室土壤团聚体各组分有机碳含量变化,以辽宁省朝阳市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棚外旱田土壤为对照,研究了1、5、10、15及25年日光温室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内轻组有机碳(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LFOC)和重组有机碳(Heavy fraction organic carbon,HFO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旱田土壤相比,日光温室有利于土壤各组分有机碳的积累,且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与土壤LF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值高达0.994 5,而土壤HFOC增长缓慢;不同粒径土壤SOC、LFOC和HFOC含量均随着耕作年限的延长而有所增加。对于同一耕作年限不同粒径团聚体土壤的LFOC和HFOC含量变化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均表现为250~2 000μm、53~250μm、<53μm,且日光温室各粒径土壤LFOC和HFOC含量平均高于旱田土壤2.3倍和1.5倍。250~2 000μm对日光温室土壤各组分有机碳库贡献最大,R值分别为0.993、0.991及0.967。  相似文献   
14.
土壤含钾矿物的释钾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土壤中含钾矿物的类型、结构特点、钾素含量与钾素释放的关系,区分了含钾矿物在土壤中的构成及分布特点,同时对国内外关于含钾矿物钾素释放规律的研究状况,钾素释放的作用机理、动力学特性,以及影响土壤含钾矿物钾素释放的因素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土壤有机质对汞在棕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去除有机质前后汞(Ⅱ)在棕壤中吸附—解吸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对棕壤汞的吸附贡献很大。去除有机质后,棕壤对汞(Ⅱ)的吸附率由95.62%~93.18%下降到62.8%~56.70%,解吸率则由2.39%~7.47%提高到2.65%~11.23%。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Henry模型以及Temkin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去除有机质前后棕壤对汞的等温吸附过程。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棕壤去除有机质后,对汞(Ⅱ)的吸附—解吸速率均降低,其中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拟合效果最优,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关系(R0.708)。  相似文献   
16.
以长期定位施肥的蔬菜保护地土壤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地土壤中微团聚体的优势粒级是10~50μm,次优势粒级是50~250μm。与对照比较,施用化肥各处理土壤<10μm微团聚体含量略有增加,10~250μm微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与施用化肥比较,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土壤<10μm微团聚体含量减少,10~250μm微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壤结构系数提高,<10μm和>10μm的微团聚体的组成比例显著降低,以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处理变化最明显。长期施用化肥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易氧化有机质和难氧化有机质含量明显减少;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易氧化有机质和难氧化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其中以有机肥与磷肥配施增加最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含量与<10μm微团聚体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长期定位施肥蔬菜保护地土壤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磷素在剖面上分布特征的 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剖面中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 势,而且在同一土层内,施有机肥各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于不施有机肥各处理。在0-60cm土体内 施有机肥各处理土壤磷素活化系数明显高于对照和不施有机肥各处理。在土壤剖面中施肥各处理有 机磷含量均高于对照,配施有机肥处理也高于单施化肥处理。磷素在土壤中的积累和长期施用有机肥 是导致土壤磷素向下层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在野外布设正常施肥、不施肥的3组共6个径流小区,监测玉米生长期内的径流量和氮磷流失浓度,以分析氮磷流失特征。试验结果表明:7、8月份降雨集中,是氮磷流失的主要时期,应尽量减少扰动土层的农事活动;植被覆盖度是影响地表径流中氮磷流失浓度的重要因子,随着植物的生长和覆盖度的增加,氮磷流失浓度呈下降趋势;颗粒态是氮磷流失的主要形态;施肥后短时间内的降雨对氮磷流失浓度影响明显,因此避免在降雨多发期施肥是减少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19年蔬菜保护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土壤为材料,借助超声波分散技术将土壤分为不同粒级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磷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及有机肥与磷肥配施使<10μm的复合体减少,并向较大粒级复合体转化。不同粒级复合体中的全磷、有机磷与速效磷含量在<2μm粒级最高,并随粒径增大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不同施肥可以提高各粒级复合体中磷的含量。其中,有机肥与磷肥配施处理各粒级复合体中磷素含量增幅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各粒级复合体中有机磷和速效磷均与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80**,r=0.96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