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28篇
综合类   24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进一步了解小麦苗期钾、钠吸收的相关性和遗传特征,本试验在温室环境下,以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法对不同K+、Na+浓度处理条件下小麦苗期生长及钾、钠的积累、分配及利用等相关的20个性状进行了鉴定,探讨了K+和Na+的关系及其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并对所有相关性状进行了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析。结果表明,缺钾条件下,供应钠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体内的Na/K比,但对小麦的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表明钠替代钾的能力较差。而正常钾条件下,供钠可显著促进钾、钠的吸收,提高了Na/K比,但地上部的生物量反而显著下降,表明大量的钾和钠的累积对小麦地上部生物量的形成不利。小麦苗期对钾、钠离子的吸收与累积呈显著正相关。本试验在小麦全部的21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到与生物量及钾、钠相关性状有关的QTLs 141个。其中的103个QTLs 组成了14个重要的QTL簇,有11个QTL簇同时定位了钾、钠相关性状位点。另外,试验还发现了8个在多个养分环境条件下均可检测到的QTL位点高频表达的QTL位点(RHF-QTLs),其中4个是新发现的位点。这些重要的QTL位点为K+、Na+关系及其遗传控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山东省17个地市小麦-玉米轮作方式的耕层土壤样品的有效铁,结果表明:山东省农田土壤有效铁平均含量22.92 mg/kg,高于山东省土壤的平均水平,其变化范围为3.01~201.60 mg/kg;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有效铁含量依次为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山东省不同地貌类型的土壤有效铁含量分布特点呈明显的区域性,表现为东高西低,中部的鲁中山区也有部分的高含量区分布。  相似文献   
13.
增效复混肥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和棚龄的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露地土壤,0~20 cm土层分别提高16.5 g/kg、1.02 g/kg、55.52mg/kg,20~40 cm土层分别高13.9 g/kg、0.75 g/kg、39.54 mg/kg;且0~20 cm土层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增加量具有相同的趋势。在一定年限内随棚龄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增加,呈明显的积累现象。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栽培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均比露地栽培高,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栽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和全磷含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且不同种植年限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则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土壤有效磷含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设施栽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因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全磷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它土壤主要养分因子相关性都不显著。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正效应,土壤全氮对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负效应,土壤有效磷对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正效应,土壤全磷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都主要表现在间接影响上。  相似文献   
16.
摘要: 利用微晶化设备对钾长石进行机械力活化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时间对钾长石粉颗粒组成、 钾素释放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钾长石经微晶化设备分别加工10 min、 40 min、 120 min和180 min后,微细颗粒(d10 m)组成比例分别达到51.69%、 65.44%、 85.34%和93.93%,比表面积明显增大,衍射峰强度显著减弱,同时钾素的释放量显著提高,其中微晶化处理180 min样品T3效果最好,2 mol/L HNO3和蒸馏水3次提取的钾总量分别为6118.8 mg/kg和2867.8 mg/kg; 4个处理(10 min、 40 min、 120 min和180 min)酸提钾总量分别是蒸馏水提钾总量的2.46、 1.81、 2.19和2.13倍,两种浸提剂提钾总量占钾长石全钾的0.50%~5.73%。微晶化以后钾长石粉中的绝大部分钾素仍以矿物态存在,但其生物有效性显著提高,促进了籽粒苋的生长和钾素积累。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释放期60 d的水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常规施肥用量下不同比例配合追施对夏玉米产量、肥料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积累量及0-60 cm土壤硝铵态氦含量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控释掺混处理对夏玉米的产量、肥料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素收获指数较常规施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控氮比50%处理最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比对照的提高9.43%和24.69%,达到显著水平;各控释掺混处理0-60 cm土壤都保持较高的硝态氮含量,至后期较常规施肥的略高,满足了玉米的生长.玉米各时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大致以高控氮比处理的含量高,差异不明显,但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的.控氮比50%处理更适合本区域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18.
根际施肥对防治苹果缺铁黄叶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德州市为试验地点,对用TL-Fe根系输液法矫正苹果缺铁黄叶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L1根系输液6d后,苹果叶片全铁含量比ck增加104.16%,活性铁含量增加307.61%,14d后叶片全铁和活性铁达到最大值,分别比ck增加了147.35%和393.04%,然后开始下降。TL2处理6d后,苹果叶片全铁和活性铁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比ck增加273.22%和642.14%,然后开始下降。TL1处理苹果叶片花全铁、活性铁、挂果数、座果率分别比ck增加140.79%,137.24%,230.35%和696.56%,但花朵数比ck减少25.18%。TL2处理苹果叶 片花全铁、活性铁、花朵数、挂果数、座果率分别比ck增加157.90%,189.16%,38.21%,214.82%和150.46%。从试验结果来看,两种浓度TL(TL1,TL2)根系输液对矫正苹果缺铁黄叶病均有较好的效果,均可持续一年的时间,但相比较而言,以TL1处理效果更好,也更经济。  相似文献   
19.
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根际深施与耕层混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根际深施肥能够提高玉米产量和生物量;在等氮量条件下,一次性根际深施有助于玉米对氮素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土壤氮素依存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采用"静态吸收法"和"土壤培养法",研究了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施条件下,氨挥发和土壤中氮素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缓释掺混肥处理能减少氨挥发损失氮量;与普通尿素处理(SRU0)相比,25%缓释尿素+75%普通尿素(SRU25)、45%缓释尿素+55%普通尿素(SRU45)、65%缓释尿素+35%普通尿素(SRU65)、100%缓释尿素(SRU100)处理的氨挥发量分别降低19.88%、25.94%、42.84%和46.13%。在培养前期,普通尿素处理的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缓释尿素处理,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普通尿素处理降低幅度最大,缓释掺混肥处理的全氮、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尿素处理;而硝态氮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其中,以45%缓释尿素+55%普通尿素配比最佳,既能满足植物全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又能减少氨挥发损失,节省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